裴鳴宇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他南下廣州,後參加北伐軍。 1929年9月間,他去南京,遭蔣介石扣押。 1946年1月,他去濟南出任山東省參議會會議長。

基本信息

裴鳴宇(1890~1983),原名曾綽,改名孟儒,國民政府國大代表,諸城城裡人。他學生時代曾參加辛亥革命。諸城獨立後,他是學生團的負責人。反袁時,在居正領導的中華革命軍中任職。在莒縣活動時,被袁世凱派的縣長周仁壽抓獲;以“土匪”罪關押1年多。出獄後,遂去北京,在吳佩孚的炮團中任書記官。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他南下廣州,後參加北伐軍。在第一集團軍政治部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轉任司令部參謀處上校參謀,隨軍到濟南,目睹了“五·三”慘案中日本帝國主義殘害人民的慘狀。後被委為接收青島專員公署專員之一。而後去安徽投奔方振武,得任靈壁縣縣長。1929年9月間,他去南京,遭蔣介石扣押。解職回鄉。
回鄉不久,諸城圍攻戰爆發,被紳商公舉為和談代表,奔走於攻守兩軍之間,斡旋和平。
中原大戰後,國民黨內部各個派系勾心鬥角加緊倒蔣活動。他在南京得不到蔣的賞識,無奈南下廣州靠胡漢民,任胡的中央委員。1931年5月,胡漢民聯絡孫科、汪精衛及其他派系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非常會議,與南京的蔣介石對抗。會後,他去天津建立反蔣據點。在天津英租界設立電台,出版《民聲報》(後改名《民風報》),製造反蔣輿論,拉攏地方實力派,以擴大胡派在北方的影響。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輾轉去重慶。1938年夏,蔣介石任命他為察哈爾省黨部書記長,乃潛赴敵後上任。次年再度回重慶,在中央訓練團受訓,結業後被派往山東活動。
1946年1月,他去濟南出任山東省參議會會議長。次年,作為代表參加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的國民大會.大陸解放前夕,隨蔣軍逃到台灣。1983年病死,身份仍是“國大代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