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良錄

裴良錄

裴良錄,山西蔬菜育種專家。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裴良錄】蔬菜育種專家
從普通農民到知名專家
在山西夏縣裴社西村中央,矗立著一座耗資120萬的新穎別致的農民“科研大樓”,這就是著名蔬菜育種專家、運城市勞動模範、夏縣鄉土拔尖人才、縣政協委員、良豐蔬菜研究所所長裴良錄的辦公樓。

種菜鳳向標

年輕娃娃成了種菜“風向標”
裴良錄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年輕時他就特別喜好鑽研農業科技,是當地有名科技迷。1983年,他利用報紙上學來的技術,試著在地里覆蓋了塑膠薄膜,結果所產西紅柿比露天地早上市1個多星期,且色鮮、果大、口感好、產量高,1畝地多收入了1500多元。初戰告捷,裴良錄學科技的熱情之火愈燃愈烈。次年,他在承包地里建起塑膠大棚和小拱棚,1畝西紅柿的收入較大田種植足足高出3000多元。第三年,他又採用了大棚套小棚新技術種菜,收入再創新高,在上年的基礎上每畝增收1000多元。全村人都打心眼裡佩服這個“年輕娃娃”,視他為種菜的“風向標”。每年裴良錄種啥菜,村民們也紛紛仿效;裴良錄用啥新技術,村民們就齊齊跟進。
中國農業大學的“編外學生”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蔬菜種籽的培育正處於由落後的常規種向高級的雜交種過渡時期,買種難問題突出。熱心的裴良錄便主動承擔起了替全村人外購良種的任務。每到種菜時節前,他就背著乾糧跑到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天津農科院等地購種,學習蔬菜育種技術。
裴良錄很有一股令人佩服的拗勁。一次,他上北京去找我國番茄育種權威——中國農大教授葉美葉討教問題,不巧的是葉教授不日將赴美國考察,正在家中休養;他軟磨硬泡地從學校問出了葉教授的住址,葉的家人卻因不認識他,給了個“閉門羹”。情急之下,裴良錄站在門外高聲喊道:“葉教授,我從山西農村打老遠來看您,是想請教問題的。您要正在休息,我就坐在外面等,只求您抽空見我面”。一片誠意感動了教授。葉教授把他請進家,放棄休息時間,指教就是1個多小時。中國農大著名黃瓜育種專家朱其傑教授曾把裴良錄邀請到自己家裡,秉燭夜談至凌晨3時。由於經常登門請教,朱其傑教授戲稱裴良錄是中國農大的“編外學生”。
從農民成長為高級農技師
1992年,裴良錄用5年的心血和汗水澆灌出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第一個“果實”一良椒二號甜椒。該雜交種具有極早熟、產量高、連續結果性強、抗病性強等諸多優點。5年結一“瓜”,裴良錄怎能按捺住內心的興奮?提上一袋甜椒,直奔北京,請中國農大朱其傑教授鑑定。朱教授認為這一品種有突破性,良椒二號很快在大江南北廣為種植,一般甜椒品種上市五六年就會被市場淘汰,10多年過去了,良椒二號至今仍是山西陝西河北福建等甜椒主產區菜農青睞的品種之一。

取得成績

 此後,裴良錄累計培育出黃瓜、椒類、番茄、生菜4大品系20多個品種,均在全省乃至全國大面積推廣。良椒2313尖椒耐低溫性極強,一般辣椒正常生產溫度在18t以上,它則只要13t以上即可,獨領市場風騷,種籽連年脫銷。豐研3號、6號、8號、9號等4個黃瓜新品種,適應性廣、果形美觀,在市場上十分搶手,我國的東南省份已經將它們作為出口蔬菜品種。1998年,裴良錄註冊了“晉研”、“豐研”、“良農”等商標,響亮地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不懈的付出之後,是社會的認可和尊重。裴良錄先後獲得運城市勞模、鄉土拔尖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