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千家

里千家,是由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開創的流派。里千家繼承了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在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個千家,今日庵則成了里千家。

歷史

茶道茶道
茶聖千利休居士(1522—1591)幼名與四郎。其父眾田與兵衛是一家土木建築建材倉庫主人。其家世可上溯到倩和天皇源氏‘祖父是足利氏的同朋,名千阿彌。故取其名並得正親町天皇敕許稱千姓
利休居士最初從師東山流的書院茶師北向道陳。後為紹鷗的弟子,名拋簽齋宗易。利休居士承繼了東山流珠光的書院茶和並融合了紹鷗流系的靜寂,簡樸的草庵茶風,將二者合二而一,奠定了茶道發展、興盛的基礎。
利休居士做為桃山時代(15g2~1600)一大傑出人才,得到了豐臣秀吉(1537~1598)的重用,被賜封三千石封祿,後來由於向大德寺捐贈三門,在金毛閣安放自己的像,以及在茶的精神追求上同豐臣秀吉產生分岐等等原因,被命剖腹自盡,結束了70歲的生命,其時天正十九年(1591)年2月28日。利休宗易的居士號是秀吉正親町天皇獻茶時接受的賜封。
利休死後,長子道安(1546—1607)隱居飛彈。次子少庵(1546~1614)藏身於今津若松的蒲生氏鄉。數年後季吉允許千家再興,少庵繼承了不審庵。
但是,真正繼承了茶聖利休的茶風,將其質樸、靜寂、誠摯待客的茶道徹底化,井明確提倡“茶禪一味”,‘奠定了千家茶道基礎的是少庵之後千家三世的千宗旦(1578~1658)。
千宗旦號元伯、咄咄齋。當時,許多大名(地方官僚)仰慕千家茶道,都來聘請宗旦到自己那裡,以獨占千家。但宗旦對功名利祿的誘惑不為所動,一生不登仕途,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
宗旦在末子宗室(1622~1697),過了二十歲後,便考慮將自己的茶道大業傳讓於宗室。於是,將不審庵交給三子宗左,自己和未子宗室一起在當地移居新處另建茶室。這新建的就是里幹家的“今日庵”和準確地再現了千利休四鋪席半茶室樣式的“又隱”“寒天亭”等三座茶室。這三處有著歷史源由的茶室後來都傳給了宗室。
日本歷史上承襲了千休的著名茶道的宗家即為“三千家”
1.審庵”的“表千家
2.宗旦次子所建做為分支的茶室“官休庵”的“武者小路千家”。
3.“今日庵”的“里千家”。

家系圖譜

始祖 ・千利休(せんりきゅう)(1522-1591)
二世 ・少庵宗淳(しょうあんそうじゅん)(1546-1614)
三世 ・元伯宗旦(げんぱくそうたん)(1578-1658)
此人之三子紛表成立了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三千家)。
四世 ・仙叟宗室(せんそうそうしつ)(1622-1697)
五世 ・常叟宗室(じょうそうそうしつ)(1673-1704)
六世 ・泰叟宗室(たいそうそうしつ)(1694-1726)
七世 ・竺叟宗室(ちくそうそうしつ)(1709-1733)
八世 ・一燈宗室(いっとうそうしつ)(1719-1771)
九世 ・石翁宗室(せきおうそうしつ)(1746-1801)
十世 ・認得斎宗室(にんとくさいそうしつ)(1770-1826)
十一世 ・玄玄斎宗室(げんげんさいそうしつ)(1810-1877)
十二世 ・又玄少斎宗室(ゆうみょうさいそうしつ)(1853-1917)
十三世 ・圓能斎宗室(えんのうさいそうしつ)(1872-1924)
十四世 ・淡淡斎宗室(たんたんさいそうしつ)(1893-1964)
十五世(當代)・鵬雲斎宗室(ほううんさいそうしつ)(1923-目前)

當代家元

里千家宗家第十五世千宗室家元
千宗室為千利休居士十五世茶道里千家家元,號鵬雲齋。1923年4月19日生人。1946年畢業於同志社大學法學部經濟學專業。太平洋戰爭期間,正在讀大學的千宗室入伍任海軍飛行專修預備生的海軍士官。戰爭的體驗使他痛感和平的珍貴,在其茶道事業中,他提出“一碗清茶出和平”的奮鬥目標,以茶會友,廣結善緣,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努力。自一九五二年赴夏威夷大學留學後,即開始向歐美國家弘揚茶道,實踐其“一碗清茶出和平”的理念。
千家室家元現任夏威夷歷史系教授,京都花園大學教授,並擁有美國希頓霍爾大學、夏威夷大學、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等等大學的名譽博士和名譽教授稱號。在日本國內任國際扶輪社理事、文化廳文化推進會議委員,京都府公安委員會委員,京都市國際交流協會理事長。在日本國內榮獲1989年度“文化功勞者”稱號。因為國際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受到“外務大臣表彰”,並獲京都府京都市“文化功勞者”京都市“國際交流獎章”以及海外十幾個國家的勳章、表彰等。
千宗室對茶道的故鄉——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曾60多次親率和派遣里千家茶道友好訪華團訪華。在中國南開大學榮獲哲學博士稱號,於今年九月在天津成立了里千家茶道短期大學,藉以培養中日文化交流的人才。千宗室家元還多次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茶會,招待過鄧小平萬里王震等我國領導人,被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授與“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的稱號。

中國茶禪學會會長趙朴初先生亦於2008年9月26日在北京親切會見了千宗室家元,並在以“茶禪一味”為宗旨,以茶會友,廣結善緣為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問題上取得共識。雙方願進一步加強友好往來,為促進中日及世界人民的友好往來而努力。

茶事

茶室

茶事茶事

自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確立了近世茶道的規範以降,茶室作為茶人好惡的體現,就以獨特的建築形式展現於世人面前。
標準的茶室,面積為四張半榻榻米,一次茶事的客人最多五人,如果是六張榻榻米大小的茶室,可招待客人七至八名。最理想的茶事為四張半榻榻米大小的茶室,招待客人三名。——《日本茶道文化概論
以此看來,即是說,茶道作為一種精神上的修行,並不鼓勵人多;而注重主客之間的精神交流——小小的茶室之中,客人與主人相對而坐,在靜寂的空間中,一邊聆聽著釜中沸水的聲音;一邊感受著和敬清寂的境界。

時間

確定了茶事的舉行地點和參加人數後,接下來需要明確的,就是茶事所需的時間。按照書上所說,古人有“三時茶”的說法,即考慮三頓飯的時間,分為朝會(朝茶)、書會(正午)、夜會(夜晚)。茶事的時間,以四小時為標準——這就意味著,想要參加茶事,就要空出至少半天的時間。規定為四小時,是由於拖長了的話,客人們有可能會因為疲倦而開始閒談,這就削弱了茶事的宗教修行氣氛。而若時間太短,則客人來不及體會出茶事的幽雅意境。為了使客人完全融入茶道的氣氛之中,茶室里禁止佩帶手錶,當然也不可能有鍾,那么,在這樣的茶室中如何估算時間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憑直覺!總而言之,如果你是客人,就只能相信主人的時間觀念了。具體時間見下表:

更衣

觀賞茶庭 初 茶食 中立 濃茶 後炭 薄茶 退出 銜接 總計
二十分鐘 二十分鐘 六十分鐘 二十分鐘 三十分鐘 二十分鐘 三十分鐘 十分鐘 三分鐘 四小時
初坐一小時四十分鐘 後坐一小時二十分

種類

茶事的種類很多。除“三時茶”之說以外,還有“茶事七式”之說,即:正午的茶事,早晨的茶事,夜晚的茶事,拂曉的茶事,飯後的茶事,專題茶事,臨時茶事。除此之外,還有開封茶壇的茶事(大概就相當與佛教的“開光”),啟用風爐的茶事,惜別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賞雪的茶事,賞花的茶事,賞月的茶事等等——就是說:只要你想舉辦茶會,就絕對能夠找到“藉口”。
從11月至第二年的4月底茶室中使用地爐(當然是為了提高室溫——茶室中是沒有暖氣或者煙囪爐子的),從5月至10月茶室中使用風爐(風爐可以移動到離客人遠一點的地方)。

準備活動

每一次茶事都要有主題,一言以蔽之,就是:紅白喜事都可以舉行茶會。在確定了茶事舉辦的時間以後,作為主人的你,就要開始忙碌了。
首先,必須確定的是首席客人。因為首席客人是所有客人的代表,所以為了茶事氣氛的融洽,主人應當以首席客人為中心或者是挑選與首席客人志趣相投的人為陪客(譬如說:某些都喜歡吃烤白薯作為懷石料理的人);甚至可以直接詢問首席客人來決定。主題和客人的名單確定之後,主人便要向客人們發出請柬,標明茶事舉行的時間、地點、全體客人的姓名等。陪客們要在茶事前到首席客人家去致謝(為什麼?!……這就表示要請客);當然,首席客人也要到主人家去致謝,這叫做致“前禮”。因為茶事前主人繁忙,所以只要在門口進行就可以,客人表示謝意後即刻離去,主人也不相挽留(可以省一頓飯的錢了……阿彌陀佛)。
然後的部分就全是主人的準備了——視茶事重要程度的不同,從茶庭、茶室、榻榻米,甚至是隔扇上的紙,都在整理的範圍之內。如果是非常重要的茶事,主人還需要特別訂做茶碗。當然,茶道具還包括有茶花掛軸以及茶室中裝飾的顏色等等。在大體確定之後,您還需要試著擺放起來看看效果,反覆推敲。如有必要,還要請親朋好友來彩排一遍。這些確定下來以後,還要做“會記”——就是此次茶道的記錄(做記錄的作用當然就是:有據可查,以後回請不怕他賴帳…… )
為了茶會的圓滿舉行,主人要忍受長時間的東奔西跑。往往是提前一年就要向有名的茶園定貨;還要為弄到名泉的水翻山越嶺。甚至是為了一枝茶花而雲遊遠方.
準備工作的最後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自然就是清掃。清掃茶室、茶庭是茶人每天的必修課。為了讓整個茶庵都顯示出自然的清新,一絲一毫的灰塵都不能放過(特別提醒:在打掃的同時,各位務必注意不要遺失抹布、拖把等打掃用具或某些生活用具)。

茶事過程

客人到達前,主人要將茶庭內外的地面灑上水,然後用抹布把客人將踩上的踏腳石(日語:飛石)上的水搌去。
注意:這時有時間限制,所有工作要在客人來到前30分鐘做完。
客人於茶事開始15分鐘前依次到來。(客人看到乾淨的地面和清爽的茶庭後知道主人的心意,不用主人迎接。
清掃庭院和灑水
客人各自穿過茶庭,走進等候室。(等候室:布局明淨簡樸,有取暖用的火爐、吸菸用具。壁龕上有簡單的字畫。所有物品不可調查、拿取。)客人在此換上新的白色布襪,男客們穿上“十德”(一種半身袈裟),女客們脫下外套,將不用的隨身物品用包袱布包好放在雜物箱裡。
客人們坐好以後,主人的幫手(日語:半東)為每人送來小半碗溫開水。這時要與半東談話。
半東:“喝完水就請到茶庭去吧。
喝完水後,客人穿上主人準備好的草鞋,依次走向茶庭的小茅棚。小茅棚沒有長凳,上面有圓形的草坐墊。客人們依次坐下,欣賞景色,等待主人出現。
至此為止,已經進行完更衣和觀賞茶庭,用時20分鐘。
等候室中
主人為客人重新往洗手盆(石制)里倒上新水,來到中門,客人們起立,到中門。主人不出中門,而是在中門裡側,客人們在中門外側,相互行默禮。(中門外是“外露地”;中門內是“內露地”。)
客人們走進內露地,到洗手處,調查器具。用竹勺舀起一勺水,先洗左手,再洗右手,然後在舀一勺水倒一點在左手心,用來漱口,在用竹勺內剩下的水沖洗一下竹勺柄。(這個程式表示:淨身淨心。)
前進。到茶庭盡頭調查。發現高約73厘米,寬約70厘米的方形入口。客人們膝行進入。
客人進入茶室,在壁龕前跪坐,將小扇子放在膝前,向掛軸行禮。表示對書寫掛軸者的景仰(掛軸不追求字型是否漂亮,而是重視書寫人的人格是否高尚。)。
行禮後開始拜讀掛軸上的字句,體會字句中的奧義。聯想本日茶事的主題。之後還要仔細觀賞一下裱褙配色,絹織的花紋,最後鄭重地行禮。
走到地爐前,拜看爐中的景象。(此時爐中的底灰應該堆成四個小山形,炭火正紅,茶釜烏黑髮亮一塵不染。)
參拜掛軸 地爐
三位客人拜看完畢之後,依次坐好。
主人在門外判斷茶室里的客人都就座以後,便打開茶室的另一個入口進入(這個入口較大,可供人直立出入),主客相互行默禮,談話。
主人:“歡迎各位遠道光臨。”
客人:“承蒙邀請不勝榮幸。”
接下來,主人與每位客人分別敘禮。之後,首席客人代表客人就等候室里的掛軸、煙缸、盛熱水的小碗、茶庭的設計一一進行詢問。最後就茶室的掛軸進行詢問。(客人需要儘快覺察到主人的苦心,儘早理解主人的盛情,是對主人的莫大尊重。因此,為了好感度的迅速提高,在挑選首席客人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主客行禮一巡後,主人退出,然後拿炭斗再入茶室,開始添炭技法的表演。(茶道用炭有十種規格,長短粗細各自不同,擺置的方法和位置也有嚴格的規定。)
(因為附在炭上的炭屑在點燃時有迸濺的的現象,所以在茶事舉辦前,主人要將炭逐一洗去炭屑晾乾。為使爐中乾燥的底灰不致在添炭時濺起,在添炭前要壓上一層濕潤的灰。這些灰是用茶水攪拌的,之後反覆用手揉,使之成為一顆顆不大不小的顆粒。)在表演添炭時,客人要圍近地爐,靜靜欣賞主人的技法,最後主人往爐里一小團薰香
當主人將點炭放入地爐時,由末客開始依次歸位,正客向主人索要香盒,要求拜看,主人同意。客人們逐一欣賞香盒。然後,主人出來跪坐在香盒前,對話:
客:“真是一個精巧的香盒啊,大飽眼福了。”
主:“哪裡哪裡,不堪入目的東西,太謝謝了。”
客:“請問這香盒是在哪個窯燒制的?”
主:“是XX窯燒制的。”
客:“那盒上的圖案十分有趣,令人愛不釋手。”
主:“謝謝您的誇獎。”
至此為止,已經進行完初炭,用時20分鐘 總計40分鐘。

主人將香盒取走,在門口跪下說:“待廚房準備完畢就為您端來便飯。”然後關上隔扇退出。(茶事中的用語一般都是有規定的,初學者一定要按照程式背誦,老練的茶人可稍加變化。)
稍事停頓後,主人為客人端來食案。客人需膝行三步上前接過。之後主客互致一禮,客人依次接過食案定位。
主人在門口跪下,說:“請動筷吧。”客人們回禮:“恕我領受。”主人退下,正客對次客及末客說:“那我們就用餐吧。”次客和末客回答:“恕我相陪。”
三人一起各自用雙手打開盛有米飯和大醬湯的碗蓋。將兩個碗蓋合對在一起放在食案的 右側 。
先用右手拿筷,再用左手倒一下,最後用右手拿好筷子。
三人一起端起大醬湯,喝一口湯後再吃米飯。(如有必要放筷時,要將用過的筷子尖的一頭斜搭在食案上,以免弄髒食案。)
米飯和大醬湯份量很少,吃完後,主人為客人端來酒壺和酒杯(茶道用的酒杯似小碟)。
主人先向正客敬酒。正客對次客說:“先失禮了。”然後取用一摞酒杯中的 最底下一個受酒(這樣做表示謙恭)。
放筷
酒壺與酒杯
開始吃食案上方的涼拌菜(酒是日本的清酒,大約15度,一次只倒一點)。主人為每位客人斟酒後退下,端來盛米飯的飯器。
談話。主人:“請讓我為您添飯。”首席客人:“請允許我自己來。”主人:“那么請讓我為您加一些大醬湯。”正客應諾。(三位客人要把飯器里的飯全部吃掉,以表示對主人的謝意。)
之後,便端上茶食的主菜——燉菜。
吃燉菜的動作要一致,三人一起用雙手拿起碗,放在左手掌上,用右手打開碗蓋欣賞碗中的藝術造型、藝術色彩、享受燉菜發出的香氣。之後將碗蓋放在食案的右上方,一起舉起筷子。
斟完第二遍酒後,會上一道烤魚,然後再上一次飯。當主人要求為客人加第三碗大醬湯時,客人表示謝絕(這已經成為不成文的規定,只不過是走形式罷了。所以千萬不能貪吃……)。
茶事進行到這裡,已經上完了一湯(大醬湯)、三菜(涼拌菜、燉菜、烤魚),上過三次飯、兩次酒。茶道認為主人多出多進是好事,可表示出主人的盛情。為了讓客人之間有交流的機會,主人暫時退出茶室。但是,儘管這舉動是為了客人,在茶道里不宜說明,以免增加客人的心理負擔。主人在門口跪下說:“請允許我在茶廚陪飯,有事就請擊掌叫我吧。”首席客人說:“就請端出來一起進餐吧。”主人謝絕。主人走後,客人們可輕鬆一下,互相交流一番。
至此為止,已經進行完茶食,用時60分鐘 總計1小時40分鐘,這是茶事的初坐。

過了一會兒,主人開門進來說:“我剛才在茶廚相陪了,菜的味道不怎么樣。”首席客人回答:“哪裡的話,真是太好吃了。”接下來要吃賓主交杯的酒,表示同心同德,這是一個 神聖的儀式(所以,要先將用過的筷子洗淨)。
主人為客人端上一小碗清湯,喝清湯的動作要求一致。雙手拿起,放在左掌上,右手取碗蓋放在食案右上方,喝完之後將剛才的動作倒著重複一遍,將清湯歸回原位。
筷子洗淨、口內漱清後,主人端上一壺酒和一個白木方盤。右上面放有山珍、一些蘑菇、山菜之類,左下方放有海味、小蝦米之類(菜的種類可隨季節調劑,但放山貨和海味的地方絕對不可以變更)——茶道在這裡顯示它的 包容性。 主人為客人斟酒後,要求首席客人為自己斟酒。談話。首席客人:“請您再拿來一支幹淨的酒杯。”主人:“沒準備下,就讓我用您用過的吧。”於是首席客人就把自己的酒杯用紙擦乾淨為主人斟酒——這體現了一種共同飲食、以達到同心同德的 古老傳統。
之後,大家用首席客人的酒杯各自喝一次酒。然後,端上來鍋巴泡飯和鹹菜(鍋巴泡飯據說是古代日本人的一種食物,鹹菜是以米食為主的日本人每餐必備的。吃了這兩樣,心裡才塌實。 圖片:泡飯與鹹菜)——茶道中的茶食也體現了這一民族習慣。
端上來的鹹菜有兩種,一種是隨季節變化的,一種是不能變化的醃蘿蔔塊。用大蘿蔔塊可擦洗淨餐具。  
將所有的食物吃光,客人們紛紛拿出懷紙(一種茶道專用的方形日本紙)將碗、碗蓋、筷子擦淨。據說這一動作是效仿禪宗的。
全體客人完成這一過程後,一起拿起筷子,在離食案5厘米左右的高度,在首席客人的示意下一起撤手,筷子落下與食案相撞發出“啪”的一聲,告知主人用餐完畢。主人來收拾食案,客人膝行遞送。
初坐到這裡正式接近尾聲。後坐一開始就是濃茶,味道較苦,為配合喝濃茶,需要在這之前吃一些甜食。但吃點心的動作雜亂,容易影響濃茶的莊重氣氛。於是,在初坐退席之前,主人端上來日本式點心
談話。主人:“用完點心後請到茶庭休息一下。”客人:“您準備好之後就不用親自來迎接了,用鐘聲通知我們一下就行了。”主人:“看情況吧。”於是客人在用完點心之後依次退席。
移動。客人到茶庭的小茅棚稍事休息。主人再將茶室清掃一遍,將壁龕上的掛軸摘下換上一瓶花。擺上清水罐和小濃茶罐。之後,主人鳴鑼。(如果是五人以下鳴五下,音量和音聲長短分布為:大……小……中中……大。如客人為五人以上鳴鑼七下。大……小……大……小……中中……大。)
客人們聽到鑼聲立刻蹲下待鑼聲停。(如果首席客人是特別高貴者,主人可能會少敲一下鑼親自來茶庭迎接;如果是至高無上的尊者,主人甚至一下鑼也不敲親自來迎接。)
至此為止,已經進行完中立,用時20分鐘 總計2小時。
客人們聽完鑼聲,按照入初座時的順序,再去洗手盆處洗手,然後從茶室小入口膝行而入,拜看壁龕上的花、花瓶、地爐中的炭火,茶釜及其他茶道具。
坐定後,主人輕輕拉開隔扇,行默禮,開始點濃茶。(在此期間禁止多言,氣氛是莊重嚴肅的。)
點好的濃茶由三位客人分飲,當然用的是一個茶碗,甚至嘴印都不能改變(……我現在終於明白馬師傅的馬羽流茶道能夠“泡妞”的原因了……不過馬師傅,如果參加茶事的客人都是男性的話……汗)。
喝完茶後,客人們分別拜看茶碗。
茶碗是點茶用具中最重要的。茶碗的規格,也代表了本次茶事的規格。
之後向主人索要濃茶小罐、裝濃茶小罐的口袋、茶勺等細細欣賞。欣賞完畢後一一還給主人。然後就這些茶具主客之間進行問答。
客人要恰到好處地誇獎一下主人在道具搭配上的慧眼。如果在無須提及的地方大肆稱讚,而忽視了主人費了一番心思的地方,就稱不上是個合格的茶人。
問答完畢,濃茶點茶技法的表演變結束了。茶事最緊張的高潮過去了。
至此為止,已經進行完濃茶,用時30分鐘 總計2小時30分鐘。
這時,該讓客人們輕鬆一下了。接下來是為客人點薄茶,但是炭火已經力乏。
主人再次表演添炭的技法——對初座的初炭而言,這次叫做後炭。後炭的技法大致與初炭相同。最大的不同點是用含大量水的茶巾擦茶釜。這個動作使茶釜發出蒸氣,使茶室的空氣濕潤一些,別有一番情趣。
至此為止,已經完成後炭,用時20分鐘 總計2小時50分鐘。
添炭後,主人又端出一些小糖塊。然後主人開始點薄茶。
點薄茶的動作較點濃茶輕鬆一些。主人和客人之間可以自由交談。茶室的氣氛比較愉快。但茶室禁止談 金錢、色情,禁止說別人的壞話。
喝完薄茶開始欣賞每一件茶道具,一些好的茶道具是有名字的。(比如竹茶勺的名字可叫做“無事”、“秋涼”、“冬雪”等等。)如果沒有名字,主人就要說:“哎呀,還沒給他起呢。”
至此為止,已經完成薄茶,用時30分鐘 總計3小時20分鐘。
喝完薄茶,主客互致別離之禮。茶事至此結束 這是其中的一個程式,主人也不留客,客人也不用特別表示要離開。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茶事不是一般的請客吃飯,而是合藝術、宗教、禮儀於一體的文化活動。
臨別之前,主人與客人行最後的禮。首席客人代表客人們說:“請免送行。”主人應諾。之後,客人們再一次欣賞壁龕上的花、茶釜,然後從茶室小入口出去。
主人只送到這裡。客人們整理衣裝,穿過寧靜的茶庭離去。
茶事後,客人們一定要用書信向主人表示感謝,或附上一包土特產之類的禮物。
關於茶事,還有三炭三露的說法。三炭是說:初炭、後炭、立炭(客人臨行前壓火的炭)。三露是說給茶庭灑三遍水,客人來之前一次、中立之前一次、客人走之前一次。
至此為止,茶事全部結束,退出需時10分鐘,加上銜接用的30分鐘 總計4小時。

茶花、茶果子

在介紹里千家茶花與茶果子之前我要先向大家介紹一種日式的月份表示方法,這在聯盟一些城中也可見到,比如藤堂薰蒔的“隱月”、幻毛丸的“百地城”等都用的是這種表示。下面我就將各月份一一對應列舉:
睦 月(1月) 如 月(2月) 彌 生(3月)
卯 月(4月) 皐 月(5月) 水無月(6月)
文 月(7月) 葉 月(8月) 長 月(9月)
神無月(10月) 霜 月(11月) 師 走(12月)
日本民族是個富有季節感的民族,在它的傳統文化中,季節性的差異是很明顯的,茶道也不例外。里千家是被認為茶道流派中最講究的一派,要求十分嚴格,這裡將向大家介紹的就是里千家在不同月份所使用的茶花、茶果子。茶花指的並不單是那種被稱為“茶花”的花,而是在茶道中放置在茶室用以裝飾的花,從茶花的選擇布置中即可看出茶室主人的修養與茶道造詣如何。而茶果子就是指在舉行茶事中用的點心,茶果子還分為主果子與乾果子兩種。主果子是濃茶前品嘗的點心,乾果子是薄茶前品嘗的點心。藤軍在《日本茶道文化概論》里翻譯成“濃茶點心”和“薄茶點心”。前者主要是一些豆包之類的有豆沙餡的小吃,不宜久放,一般不過夜,所以又稱“生果子”。乾果子則主要是各種乾糖、飴糖餅乾之類的。
首先是睦月,時值寒冬,選擇的茶花往往是象徵著高潔的品質。
茶花:梅、水仙、福壽草、臘梅、素心臘梅、雲龍梅、(萬作)金縷梅、、綠桂、寒丹、獐耳細辛、黎明時的山茶、白玉山茶、撞羽、土佐瑞木。
主果子:勒題果、寒紅梅、嫩葉餅、嫩葉金團(金團:擂碎白薯泥加栗子或扁豆粒的一種糰子)、捻梅、赤福、笑顏、丹頂。
乾果子:乾鮑魚飯糰、州浜、柳飯糰、千代飯糰、壽煎餅(煎餅:用模烤制的酥脆餅乾)、越雪、雪輪(以六角雪花為圖案)、長生殿。
如月資料暫缺。
一轉眼到了彌生,春天來臨,我們應當選擇一些富有蓬勃生命力的植物。
茶花:山茶、瑞木、木瓜、珍珠花、、菜花、辛夷、(麻葉繡球)珍珠梅、榛、釣樟、木藤、春蘭、八角金盤花笠。
主果子:雛果子、引千切(引果子:婚禮、法會等時作為贈品的點心;千切:切成許多小隨塊狀的點心)、蕨餅、椿餅、春霞、文蛤餅、嫩草饅頭、春山。
乾果子:串貝、紅蕨、菜花糖、菜花月、櫻桃
卯月是個好月份,正是草長鶯飛時,此時的櫻花也是最漂亮的,大家不妨舉行一個賞花茶會。
茶花:藤、雪柳、木蘭、辛夷、芍藥、瑞木、翁草、木藤、袋藤、木瓜、石楠、一人靜(一個人發獃?)、桃、銀柳、棣棠花。
主果子:櫻餅、花衣、花筏、春野、春山、菜種金團、言問糰子、吉野餅、花吹雪、藤波、蕨餅。
乾果子:都錦、三芳野、吉野山、菜花月、朧月、現世水、青柳飯糰、稚櫻。
皐月就快要進入雨季了,氣候潮濕,五月雨是讓人有些心煩的,不過當一人獨處茶室傾聽茶水沸騰的聲音時,再夾雜著那么些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也別有一番情趣。
茶花:都忘了(這算什麼花名,只聽說過有勿忘我,此名甚有個性)、一人靜、二人靜(二人就難靜了)、敦盛草、黑百合、花菖蒲、燕子花、珍珠梅、麻線球、蝦脊蘭、山芍藥、白雲木、通草
主果子:粽子、柏餅(用槲樹葉包的帶稻葉的年糕)、花菖蒲、五月雨糖、水棣棠、岩根杜鵑、加茂山、御手洗、小松魚、卯花、藤花、子葉餅。
乾果子:青楓、甘草黃楊、藤糰子、現世水、菖蒲皮。
梅子成熟的水無月,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全國都處於靜靜飄落的細雨中。長滿青苔的羊腸古道,雨中寂寞的花瓣,這些都給人帶來以靈感。從前,婚禮是不歡迎雨季的,但近來受西方影響,6月新娘是越來越多了,雨後濕潤的綠葉與新娘潔白禮服形成鮮明對照。聯盟中想結婚的同仁們不妨可以在這時節考慮一下,紅白喜事都可以開茶會的。
茶花:鐵線蓮、娑羅)、雁皮、虎尾草木槿桔梗、(撫子)瞿麥百合、紅白薊、紅蘭、泡盛草、谷水晶花、玉川杜鵑、小町草、風車、半夏生(以季節名花,夏至後十一日,七月二日左右)。
主果子:麥豆餡饅頭、青梅、卯花、萍蓬草、夏月、早苗金團、葛燒、竹流。
乾果子:青楓、水、瀑布煎餅、松葉、杜鵑煎餅。
過了文月中旬,梅雨季節終於結束,盛夏來臨。
茶花:憮子、合歡、蓮、露草、牽牛花、女郎花、絲芒狗尾草、縞芒狗尾草、百合、葛、桔梗、夏菊、睡蓮、鏇花。
主果子:天河、竹流、星影、白絲、夏木立、冰窖、布袋餅、稚兒餅、水牡丹、雨雪羹、葛饅頭(葛粉皮的豆餡點心)、水羊羹
乾果子:瀑布煎餅、絲卷、冰餅、青楓、渦形落雁(落雁:用糯米炒麵加糖壓成各種形狀的點心)、現世水。
葉月,強烈的陽光灑遍大地,人們想盡各種方法來度過炎熱的夏天,講一些讓人毛骨悚然的幽靈、妖怪故事也是讓忘掉炎熱的一種方法,不妨舉行一個鬼故事茶會吧!
茶花:牽牛花、葫蘆花、秋海棠、桔梗、女郎花、水引草、萩、玉紫陽花、芙蓉、木槿、宗旦槿、鏇花、菅、月見草、杜鵑、澤紫薊、祗園守、黑仙翁、藤水晶花、鹿子百合、河原憮子、葛、襄荷、葉雞頭、松蟲草、數珠玉、釣鍾人參。
主果子:岩清水、雲門、調布、白露、芋、金玉糖、南京羹、萩露、水面、竹流、竹筒、水羊羹、四季水仙、夏陽。
乾果子:雷米巨米女(類似米泡糖的東西)、越雪、瀑布煎餅、長方形的手制白砂糖蜜流煎餅、飛沫純白雙層糕點、水、薄冰、渦卷、團扇、波。
秋天的腳步已到,長月是一年中月亮最美的時候,特別是中旬的滿月被稱為“中秋之月”(COPY中國),從古代就受到人們的喜愛,現在仍有賞月的習俗。
茶花:澤杜鵑、秋海棠、萩、地榆狗尾草、貴船菊、蘭草、龍膽、秋菊、水引草、紫菀、葛花、浜千鳥、水青。
主果子:初雁、糊塗餅、兔餅、罔秋、錦台、栗羊羹、秋山、萩餅、小芋、花野、栗金團、萩露、萩山。
乾果子:月霽、初雁城。
神無月的秋風觸人傷懷,古來多悲秋也是這個道理吧!
茶花:杜鵑、、水引、照葉。
主果子:栗金團、玉米餅、柿羊羹、栗羊羹。
乾果子:稻穗、菊。
霜一降下,冬天就快來了,霜月真讓人有寒瑟之感。
茶花:菊、高台寺菊、白玉椿、寒櫻、蔓根、水仙、榛、椿、秋萬作、秋菊、寒菊。
主果子:紅葉餅、菊水餅、織部饅頭、秋風、龍田餅、川原菊、小倉山、銀杏餅、初霜、村雨、亥子餅。
乾果子:真如松葉、菊壽糖、薄冰、山川、柚、錦台、時雨松、菊。

禮儀做法

茶道禮儀茶道禮儀

說道,就要說到茶的禮儀,即使是剛剛接觸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認為茶道的做法簡易,也有的認為茶道的禮儀做法十分困難。其實這樣的想法是有一些錯誤的,學習茶道禮儀作法時,應該要自己用心去學習細部的動作,如有不了解時應當請教老師,以獲得充分的理解,於是開始累積經驗,最後正確的禮儀作法就如你身體的一部份一樣,永生都不會忘記。
在茶道的禮儀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時,應當要將茶筅清洗乾淨,而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洗淨,然後輕敲三下舉起兩下後,便完成了清洗的動作,而在結束的時候,則是先用熱水將茶碗中的余茶洗淨,然後在用熱水洗淨茶筅,最後輕敲兩下後舉起,如此便完成了結束時的清洗動作。即使同樣是茶筅,但是開始和結束時的意義卻有不同,請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品嘗茶的時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個方向轉動呢?這也是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在喝茶的時候轉動茶碗,是為了要避免從正面飲用的意思,將茶碗轉動一圈半,並離開茶碗的正面後,便可以開始飲用,而飲用完後再加以清潔嘴角所碰觸之處,然而將茶碗轉回正面,如此重複。
然而,諸如此類的茶道禮儀作法,事實上是有相當的意義的。
茶道從利休居士發揚以來已經過了四百餘年,在日本人心中已經孕育了不知道多少世代,乃是粹練而得之物,即使是茶道用具的做法與擺設等,絕無不適合之處,只要誠心加以練習,相信你也可以感受到茶道之中的樂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