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蛾類

袋蛾又名蓑蛾、避債蛾,屬鱗翅目、袋蛾科,本科昆蟲已知800餘種,我國有100餘種。常見有大袋蛾,分布於甸淮河以南;日本、印度、馬來西亞。茶袋蛾、桉袋蛾、白囊袋蛾,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日本。為害油桐、油茶、茶、樟、楊、柳、榆、桑、槐、櫟(栗)、烏桕、懸鈴木、楓楊、木麻黃、扁柏及蘋果、梨、桃等林木等果樹。

基本信息

概述

袋蛾又名蓑蛾、避債蛾,屬鱗翅目、袋蛾科,本科昆蟲已知800餘種,我國有100餘種。常見有大袋蛾,分布於甸淮河以南;日本、印度、馬來西亞。茶袋蛾、桉袋蛾白囊袋蛾,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日本。為害油桐、油茶、茶、樟、楊、柳、榆、桑、槐、櫟(栗)、烏桕、懸鈴木、楓楊、木麻黃、扁柏及蘋果、梨、桃等林木等果樹。

正文

為害情況:幼蟲取食樹葉、嫩枝皮及幼果。大發生時,幾天能將全樹葉片食盡,殘存禿枝光乾,嚴重影響樹木生長,開花結實,使枝條枯萎或整株枯死。
形態特性:成蟲雌雄異態,雌蟲高度退化,蛆形;雄蟲高度特化,有翅。幼蟲居於各種各樣絲質袋中,負袋而行,蛹化於袋中。4種袋蛾形態物征列表如下:
生活習性:長江流域1年1代,個別種或在南方有1年2代的,以老熟幼蟲在袋囊內越冬。翌年春天一般不再活動、取食,或稍微活取食;桉袋蛾需活動為害。4種袋蛾在浙江的發生期如下:
4-6月,越冬老熟幼蟲在袋囊中調轉頭向下,脫最後一次皮化蛹,蛹頭向著排泄口,以利成蟲羽化爬出袋囊。羽化時間多在下午或晚上,雌成蟲羽化後仍留在袋囊內,雄成蟲羽化時,將1/2蛹殼留在袋囊中。羽化後次日清晨或傍晚交尾。交尾時,雌成蟲將頭伸出袋囊排泄口外,袋蛾性信息激素釋放點在頭部,以誘引雄成蟲,雄成蟲交尾時將腹部伸入雌蟲袋囊內。交尾後,雌成蟲產卵於蛹殼內,並將尾端絨毛覆蓋在卵堆上。每雌產卵量因種類而異,一般100-300餘粒,個別種多達2000粒。卵經15-20天孵化,孵化多在白天。初孵幼蟲吃去卵殼,從袋囊排泄口蜂湧而出,吐絲下垂,隨風吹到枝葉下,咬取枝葉表皮吐絲纏身做袋囊;有的種類在袋囊上爬行,咬剝舊袋囊做自己的袋囊。初齡幼蟲僅食葉片表皮,蟲齡增加,食葉量加大,大袋蛾一生食葉36平方厘米,取食時間在早晚及陰天。10月中、下旬,幼蟲逐漸抽枝梢轉移,將袋囊用絲牢牢固定在枝上,袋口用絲封閉越冬。
防治方法:1、初齡幼蟲集中為害,剪除蟲枝,消滅幼蟲;越冬袋囊,高掛樹枝,人工摘除消滅。2、幼蟲期噴2.5%敵殺死乳油10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50%辛硫磷乳油、50%乙醯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尤為敵百蟲效果好,或噴每克含孢子100億的青蟲菌1000倍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