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囊袋蛾

白囊袋蛾

昆蟲名,為鱗翅目,袋蛾科。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幼蟲取食樹葉、嫩枝皮及幼果。大發生時,幾天能將全樹葉片食盡,殘存禿枝光乾,嚴重影響樹木生長,開花結實,使枝條枯萎或整株枯死。

所屬分類:

食葉害蟲
病原菌形態與生物特徵:
成蟲:雌蟲長約9mm,淡黃色。雄蟲長8~11mm,前後翅透明,體灰褐色,具白色鱗毛。 幼蟲:體長25~30mm,紅褐色,胸部背面有深色點紋,腹部毛片色深。 袋囊:長約30mm,完全用絲織成,灰白色,袋囊絲質較密緻,不附葉片與枝梗。 長江流域1年1代,個別種或在南方有1年2代的,以老熟幼蟲在袋囊內越冬。翌年春天一般不再活動、取食,或稍微活動取食,桉袋蛾需繼續活動為害。白囊袋蛾,1世代,蛹期6月—7月上旬,成蟲期6月下旬—7月中旬,卵期7月中旬,幼蟲期7月中旬—翌年5月下旬。
治理措施:
1.人工摘除袋囊。秋冬季樹木落葉後,護囊暴露,結合整枝、修剪,摘除護囊,消滅越冬幼蟲。 2.誘殺成蟲。利用大袋蛾雄性成蟲的趨光性,用黑光燈誘殺。此外,也可用大袋蛾性外激素誘殺雄成蟲。 3.生物防治。幼蟲和蛹期有多種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如鳥類、姬蜂、寄生蠅及及致病微生物等,應注意保護利用。微生物農藥防治大袋蛾效果非常明顯。Bt製劑(每克芽孢量100億以上)1500~2000g/hm2,加水1500~2000kg,噴霧防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