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擬扁蛛

袋擬扁蛛

中文學名:袋擬扁蛛。拉丁學名: Selenops bursarius Karsch, 1879 。動物界、蛛形綱、蛛形目。此蛛常徘徊在丘陵地的林木、樹枝。稻田邊緣及離稻田較近的房屋牆壁上,行動敏捷,捕食各種昆蟲。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11~12毫米。頭胸部和腹部均扁乎。頭胸部寬大於長,棕黃色。背甲被短毛,邊緣者略長。中窩寬而縱向,頸溝和放射溝明顯。8眼排成2列。前列6眼,其中位於頭端前側角處的為後中眼;後列2眼,即後側眼。8眼中,後側眼大於前側眼,前側眼大於外中眼,前中眼大於後中眼;前中眼和後中眼之比等於1.1比1;除後中眼為白色外,其他一眼均為黑色。螯肢紅棕色,粗壯,前齒堤3齒,後齒堤2齒。下唇前部半月形,白色,胸板淡黃色,被短毛,近圓形,後端中央向前方呈小三角形凹入。觸肢跗節1爪,爪下有1列櫛齒。顎葉淡棕色,內側緣平行,白色,先端及內側緣具毛囊。步足左右橫行,2爪,爪下光滑無櫛齒,但各有1束濃密的毛簇。步足棕黃色,各節上有灰色環紋:腿節有3條環紋,膝節有1條環紋,第1脛節有3條環紋,其他脛節有環紋2條,後跗節基端有1條環紋。腿節均有3長背刺,第1腿節前側面有2刺,後側面無刺,第1、Ⅱ腿節前側後面均無刺,第Ⅳ腿節前側面無刺,後側面末端有1刺,第1~Ⅳ膝節各有2根背刺;第1~2脛節各有3對腹刺,第3~4脛節各有2對腹刺,後跗節各有2對腹刺,脛節和後跗節前後側面均無刺。前2對步足跗節和後跗節有毛束。足式3、2、4、1。6紡器,前後紡器粗短,中紡器小。外雌器外觀似桃形。

雄蛛體長9~10毫米。觸肢脛節有1個長突起,長突起的基部有1拇指狀小突起,中部有1個鈍齒狀小突起,末端有2個半圓形小突起,其中最末端的小突起上又有1個小的指狀突起。足式2、3、4、1。雄蛛為中國新紀錄種。

生物學特性

此蛛常徘徊在丘陵地的林木、樹枝。稻田邊緣及離稻田較近的房屋牆壁上,行動敏捷,捕食各種昆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