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墓

衛青墓

衛青墓,西漢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墓。衛青墓位於今興平市南位鎮道常村西北,在茂陵東北1000米處,東側是霍去病墓。遙望如一小山,南面坡陡,北面坡長緩,北坡中腰有平台。墓為山形,《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為冢象廬山。”。衛青墓,位於興平市南位鎮道常村西北,在茂陵東北約1000米處,東側緊挨霍去病墓。高24.72米,東邊邊長113.5米,南邊邊長90米,北邊邊長67.6米,西北角凹進一部分,而西南角凸出部分,北邊寬23米,西邊長62米,占地總面積為8064.55平方米,體積94412立方米。

基本信息

概述

衛青墓衛青墓

衛青墓,位於興平市南位鎮道常村西北,在茂陵東北約1000米處,東側緊挨霍去病墓。墓為山形,《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為冢像廬山”。高24.72米,東邊邊長113.5米,南邊邊長90米,北邊邊長67.6米,西北角凹進一部分,而西南角凸出部分,北邊寬23米,西邊長62米,占地總面積為8064.55平方米,體積94412立方米。遙望之如一小山。南面坡陡,北面坡長緩,北面中腰有平台。 墓前有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題的墓碑,“漢大將軍大司馬長平侯衛公青墓。”

地理位置

衛青墓,位於興平市南位鎮道常村西北,在茂陵東北約1000米處,東側緊挨霍去病墓。

自然氣候

興平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日平均氣溫17.2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無霜期達300天以上,土壤質地較好,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的生長和栽培。全鎮有中、小型水庫三座,渠系貫穿15個村,水利條件較好。主產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蔬菜;養殖業主要有:豬、蠶、魚、家禽;家庭副業以蓆編為主。

歷史文化

衛青,字仲卿,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的姐姐陽信長公主,嫁與平陽侯曹壽為妻,緣丈夫曹壽的封號,被稱為平陽公主。

衛青的母親衛媼是平陽侯府里的女僕,她先後生了三男三女,長子名長君,最後生男步廣,長女名君孺,次女少兒,三女子夫。衛媼年輕時,與在平陽公主府里做事的平陽縣吏鄭季私通,生一子,後來取名衛青。鄭季從平陽侯府工作結束回到家鄉。衛青在母親膝下,度過童年。至10歲時被送到生父家裡,其父的嫡妻與子女,皆瞧不起衛青,白眼相看,命他作牧羊娃。衛青天資敏慧,每日早出晚歸,頂風雨,冒寒暑,忍飢挨餓,辛苦一天,回到家中,得不到溫飽。

有一次衛青跟隨家裡人去甘泉,遇到一個項束鐵刑具善觀相的犯人,看見衛青長得一表人才,氣宇軒昂,對衛青說:“貴人也,官至封侯。”衛青苦笑著說:“人奴之生,得無笞罵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嗣後,衛青年齡漸長,身軀高大、雄健、有魄力,在痛苦中熬煎了許多年,終於擺脫了受歧視的環境,毅然回到生母身邊,寄居於平陽侯府。

衛青英俊,通情達理,勤奮好學,得到平陽公主賞識,被任為侍從騎士。他在皇親公主府里,逐漸獲得一些文化知識,曉得封建社會上層待人接物的道理。其姊衛子夫成為公主府里一名花容月貌、技藝超群的歌女。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陽春三月,有一日平陽公主特設家宴,為漢武帝接風洗塵。此時,漢武帝結婚已數年,陳皇后阿嬌無子,膝下甚覺寂寞。平陽公主為皇弟預選良家美女數人,均不稱心。武帝於飲酒進餐之時,賞識輕歌漫舞的衛子夫,平陽公主遂把衛子夫送入宮中。

衛子夫進宮後,衛青輒被召至建章宮當差。封建社會,皇帝由嫡長子繼承,如無嫡長子,後宮嬪妃生育之子,就可立為太子,其母隨之而成為皇后,此所謂“母以子貴”。衛子夫身懷六甲,阿嬌嫉妒如仇,悲憤交加,痛不欲生,可是目前衛子夫正獲皇帝寵愛,不便直接加害,只是經常在其母親大長公主跟前哭訴。武帝姑母大長公主聞得衛子夫身懷有孕,她深知事關重大,怒火中燒,難以壓抑,惟恐女兒失寵,於是尋個藉口,將衛青逮捕,拘禁私獄,謀劃處死。這時衛青為一普通人,被權貴殺害,是很容易的事,其命朝不保夕。處此生死存亡關頭,武帝左右有一騎郎,名叫公孫敖,與衛青友善,情同兄弟,他約定幾位壯士,衝破獄門,闖進囚室,將衛青搶救出來。

漢武帝得知此事後,不僅沒有遷就驕貴已極的陳皇后,反而把衛青提用到自己身邊,升為建章宮監、侍中,侍從皇帝出入宮廷。公孫敖亦受到信任和重用。不久,漢武帝封衛子夫為夫人,又提拔衛青為太中大夫,成為參議朝廷政事的人。

漢武帝即位時,西漢已歷時60餘年的苦心經營,全國形勢發生根本變化,“天下殷富,財力充足,兵馬強盛。”同姓諸侯王勢力被削弱,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空前鞏固。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積聚了雄厚的實力,反擊匈奴的條件成熟。於是,漢王朝與匈奴決裂,斷絕“和親”,展開了長期頻繁的交戰。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衛青智勇兼備,為武帝賞識,堪任將領,又是皇親、國戚,忠誠可靠。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侵擾上谷郡,殺掠官吏,搶劫人財。衛青受命為車騎將軍。武帝決定發兵分四路,各率騎兵1萬人,分頭北上,攻擊匈奴。公孫賀出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李廣出雁門,公孫敖從代郡(今河北省淶源縣)出征,衛青自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出發,獨當一面。這次戰役,四將軍出師,步伐不統一,力量分散,功績不大。公孫敖損失慘重,李廣全軍復沒,公孫賀無功。唯衛青率部打出長城,深入匈奴陣地,直驅龍城,斬殺匈奴700人,勝利還朝。漢武帝感到青年將領衛青,英勇果敢,加封為關內侯。唐代楊炯作詩讚曰:“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這次戰爭,匈奴受了些挫折,同年冬以數千騎兵,侵襲漢朝邊境,掠奪財物。漁陽地區罹災最重。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匈奴自遼西進攻,殺死太守,進逼漁陽,擊敗太守軍1000餘人,又以2000騎兵圍擊韓安國駐軍,安國軍亦被殺傷大半。來勢兇猛,銳不可當,直殺至雁門,漢北部邊境到處痛遭兵燹,形勢危急。於此緊要關頭,衛青受命,兵出雁門(第二次),李息出代郡,截擊匈奴後路,兩軍遙相策應。當時衛青忖度敵情,遠道行軍,奔襲千里,斬殺奪城,士卒疲憊。他據此實際情況,遂令漢軍蓄精養銳,利在速戰。他親率3萬精騎,迅至前線,一馬當先,隨征校尉士卒,見主將衝鋒陷陣在前,無不爭先,展開一場驚天動地的激戰,匈奴遺屍數千,抱頭鼠竄。

這年春,衛青三姐子夫因生一男孩,被立為皇后,衛青兩次擊匈奴,獲勝立功,喜上加喜,提高了朝廷文武、公卿等百官因勝利而增強抗擊匈奴的信心。不久,武帝策划進行河南、河西、漠北三次大規模的戰役。

秦時將軍蒙恬曾率30萬人擊潰匈奴,取河南地(今寧夏河套及甘肅省黃河以南之地),築44個縣城,遷徙內地罪犯居之。秦末,冒頓單于復將河南地區占領,由其樓煩王、牡羊王駐守,數十年來,對西漢都城長安威脅很大。這裡土地肥沃,水草豐饒,宜牧宜農,地理形勢十分優越。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漢武帝發起收復河南戰鬥的命令,衛青第二次受命為主將,統轄兩個校尉,率領4萬鐵騎,自雲中(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向西迂迴側擊,繞行匈奴後方,速占匈奴通往河南地區隘口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後旗),一舉斬斷駐守河南地帶的牡羊王、樓煩王等同單于王庭(約在今呼和浩特市一帶)的聯繫,使其陷於孤軍無援的困境。接著,衛青率鐵騎沿黃河急馳南下,行軍千里,匈奴望風披靡,至隴西形成了包圍樓煩王、牡羊王的作戰部署。其二王恐全軍復沒,倉皇率部西渡黃河,從雞鹿塞(在今伊克昭盟黃河西北岸)突圍逃走。

此次戰役,衛青率部斬殺敵2300多人,俘敵3000多人,牛、馬、羊100多萬頭,凱鏇而歸。漢武帝晉封衛青為長平侯,食邑3800戶。

嗣後,西漢王朝為鞏固邊防,於河南設定朔方郡(在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由校尉蘇建率10萬士卒駐守,並負責修築朔方城,屯墾,修建關塞。這年夏天漢武帝徵調10萬人徙居朔方,開荒種地,發展農業,供應軍需,以此為邊防重鎮。

河南戰役,匈奴敗北,對喪失河南肥沃富饒地區很不甘心。從此對漢邊境更加劇了頻繁地襲擊及掠奪。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夏,匈奴以數萬騎侵犯代郡,殺太守,入雁門,殺掠1000餘人。

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匈奴伊稚斜自立為單于。這年夏,兵分三路,各為3萬騎兵,一路攻代郡,一路犯定襄,一路侵上郡,殺掠漢軍民數千人。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為保護朔方郡的安全,衛青奉命領四位將軍,統帥10萬大軍出征。衛青親率3萬健兒,由高闕出兵。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四將軍率部從朔方城一齊並肩北上。兩路圍剿匈奴右賢王,使右賢王陷於孤軍無援。

右賢王駐地,設在離朔方城、高闕以北很遠的地方,大漠荒涼,路途遙遠,他預料漢軍不敢深入,依然穩坐氈帳中,欣賞歌舞,飲酒消遣,若無其事。

衛青探知右賢王傲慢輕敵,立即採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奇襲戰術,使騎兵,人銜枚,馬摘鈴,急行軍,賓士六七百里,深夜受圍的右賢王從夢中驚醒,見火光沖天,殺聲四起,措手不及。戰鬥進展神速,右賢王僅在數百名親兵的掩護下,與其寵妾,突破重圍,落荒逃走,衛青即命輕騎校尉郭成等追擊了幾百里。

這次出征俘虜右賢王所屬官兵15000餘人,奪得牲畜近100萬頭,大獲全勝。漢武帝得捷報,派使者持印綬,去邊塞,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衛青食邑8700戶,並封其子三人為侯。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二月,大將軍衛青為總指揮,公孫敖、公孫賀、趙信、蘇建、李廣、李沮等六人為將軍,率10餘萬騎兵出定襄北伐。此次在於尋找單于主力決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