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內分泌代謝病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內分泌代謝病重點實驗室

該實驗室建於1994年,現有研究人員:44 名,其中管理人員:1 名,技術人員:8名。主要儀器設備20台(套),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其中試驗場地0平方米。

歷史沿革

在我國著名內科學、內分泌學專家鄺安坤教授、陳家倫教授、許曼音教授和著名的學家、生化學家丁霆教授等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本學科於60年代成立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內分泌研究室,70年代末成立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本學科為國家第一批博士學位點,含內分泌學和中西醫結合內分泌兩個專業,後又確定為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的學科點。本學科於1989年和1990年連續被評為國家教委重點學科和上海市高教局重點學科,2001年通過國家教委重點學科的初審。1994年10月被批准為衛生部內分泌代謝病重點實驗室,本學科受中華醫學會的委託負責《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的編輯出版。本學科於1997年被批准為“211”工程立項重點學科,2001年通過了“211工程”驗收,2001年被評為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醫療中心。本學科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醫教研並重且相互結合,在總體實力上為國內最主要內分泌代謝病研究中心之一,而且在許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發展,在糖尿病方面完成了多項臨床研究,而且在基因組掃描篩查中國人漢族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點、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不僅臨床研究依舊為國內領先,而且基礎研究方面也居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地位。近年垂體-腎上腺基因庫的建立和新基因的發現,受到國內外重視。本學科不論在基礎建設還是梯隊建設方面達到學科成立以來的最好水平,並且代表了國內最高水平,具備了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本學科目前已形成實力較強的學術梯隊,擁有一些國內知名的內分泌專家,他們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目前有教授10人,副教授7人,中級職稱22人,博士15人,碩士12人。目前已形成實力較強的學術梯隊。

其它

國家教委重點學科、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臨床醫學中心、上海第二醫科大學“211工程”立項重點學科。

開展內分泌及代謝病的激素檢測,如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狀腺素、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游離甲狀腺素等的檢測,年檢測標本10萬左右。

◆ 服務領域: 開展內分泌及代謝病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培養高等醫學專門人才,為防病治病服務

◆ 主要成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