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醫院

瑞金醫院

瑞金醫院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最大的臨床教學醫院,建於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大型綜合性教學三級甲等醫院。醫院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4.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600張,全院職工3496人,其中醫師1010餘人。現任院長朱正綱教授,黨委書記嚴肅教授。瑞金醫院專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醫療、科研、教學等方面均有相當的水平,先後培養出三位兩院院士,走出WHO副總幹事和兩位國家衛生部長,在海內外聲譽卓著。瑞金醫院曾經在世界上首次搶救大面積燒傷病人成功,首次利用分化誘導治療白血病成功。2008年,《美國讀者文摘》在全亞洲範圍內評選最具品牌價值的醫院,中國大陸地區僅上海瑞金和北京協和名列榜中。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院士獲得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基本信息

百年瑞金

今日瑞金

瑞金醫院院徽瑞金醫院院徽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建於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大型綜合性教學三級甲等醫院。醫院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4.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600張,全院職工3496人,其中醫師1010餘人(正副教授及各類高級科技人員593人)。瑞金醫院擁有一大批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醫學專家,其中包括3名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1名歐洲科學院院士,2名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5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名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9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等。

醫院設有34個臨床科室、9個醫技科室;現有國家重點學科7個,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1個,上海市重點學科4個,上海市優勢學科1,上海市衛生局醫學領先專業重點學科3個,上海市衛生局質量控制中心4個。

醫院還有6個市級研究所,2個校級研究所,1個院級研究所,8個校級研究室,3個院級實驗室。此外,還建立了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2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4個。並通過整合上述科研力量,建立了附屬瑞金醫院生物醫學研究院。同時,還建有與臨床診療密切結合的一些中心,包括分子醫學中心、糖尿病研究中心、血栓與止血研究中心、血液病診治中心、基因診斷中心、眼科中心、青少年生長發育中心、介入治療中心、生殖醫學中心等。另外上海市衛生局有4個質量控制中心(康復、骨科、心臟介入、血液)掛靠在瑞金醫院。

瑞金醫院於20世紀50年代成功搶救邱財康後,大面積燒傷治療始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70年代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心臟和肝臟的移植手術;90年代在白血病分子生物學研究和臨床醫療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21世紀日臻完善的器官移植,使得許多病人將這裡視為生命的綠洲。

瑞金醫院大樓瑞金醫院大樓
瑞金醫院以所取得的成就和榮譽為動力,為了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醫院積極開展高精尖診療技術,如微創傷手術、關節鏡手術、心血管介入治療、眼科準分子雷射術等,並充分利用醫院綜合醫療優勢,實行多學科或跨學科聯合會診制,使醫療診治水平日益提高。同時醫院還將發展目標定位在研究型醫院上,藉助醫院9個市級研究所,醫院在腎臟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高血壓、中醫傷科、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生殖醫學等學科中頗具特色,特別是國家重點研究所的科研優勢,立足臨床加大科研力度,為人民健康創造出了許多臨床新成果。醫院還不斷深化人性化服務,推出了“以優質的醫療使病人放心、以一流的服務使病人稱心、以優美的環境使病人舒心”的“三心工程”,以溫馨、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贏得了社會和病家的信任,促進了醫院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的診斷與治療手段不斷增加。醫院非常重視採用新的先進技術,超音波、同位素等非創傷性檢查已廣泛套用於對各種臟器的檢查。七十年代起開展了心臟起搏器的研究,至今已挽救了許多危重心臟病患者的生命。瑞金醫院在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有學科帶頭作用的特色科室,有燒傷科、傷骨科、高血壓科等。1958年,廣慈醫院在董方中、史濟湘、楊之駿等醫師的主持下,搶救成功燒傷面積達89%、三度燒傷達23%後被稱為“鋼人”的鋼鐵工人邱財康,打破了當時國外宣稱“燒傷總面積超過80%無法治癒”的看法,引起國內外醫務界的注意,使我國在治療燒傷上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瑞金醫院大樓瑞金醫院大樓
傷骨科1955年在魏指薪老中醫的帶領下,著重學習和研究“魏氏傷科”手法,並不斷研究其他治療方法與有效方藥,彙編成傷科秘方。1961年開闢了手外傷專業,1966年2月對完全斷離的手中指再植成功。出版了《傷骨科論文彙編》多輯,在同行內享有較高理論水平。1959年10月,高血壓研究所建立,成為我國當時唯一從事高血壓科研的專業科研所。研究證明了氣功在治療高血壓的療效。1965年研製了小劑量複方降壓片(即“復降片”),具有副作用輕、有一定降壓效果、服用方便的特點,獲上海市科學大會成果獎。

1999年8月4日,為了貫徹落實國家衛生改革工作的精神,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發展的新模式,實現“以比較低廉的價格提供比較優質服務”的宗旨,瑞金醫院率先與部分醫療機構實行資產重組,建立了上海瑞金醫院集團,初步實現了跨地區、跨行業、跨級別、跨部門醫療資源的重組,使以瑞金醫院為核心的區域醫療衛生中心逐步形成。四年多來,瑞金醫院與集團下屬的醫院分部、盧灣分院、閔行醫院和台州中心醫院都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自1907年建院以來,瑞金(廣慈)已經醫院走過了一百餘年的風雨歷程。通過改革和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加速人才培養,發揮在燒傷、傷骨科、高血壓、內分泌等方面的特色和優勢,把醫院建設成以燒傷、創傷為重點,帶動各學科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醫院。

溯源廣慈

瑞金醫院大樓瑞金醫院大樓
1907年,一家名為光慈的醫院在上海誕生,法文名稱是“聖瑪利亞醫院”(HospitalSainte-Marie),是一所由法國天主教會創辦的醫院。20世紀初,法國人姚宗李(Paris)任江南傳教區主教時,計畫在上海的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創辦一所有外科的西醫醫院,法國教會同意了這個建議。在法租界當局的支持下,圈買了面積達160畝的土地。1904年,醫院開始籌建,首先建造了4幢兩層樓房,其中兩幢是病房,房子坐北朝南,冬暖夏涼,有病床100張。另外修女、職工宿舍各一幢。 

1907年10月13日,醫院舉行了落成典禮。中文名稱是“廣慈醫院”,意為廣為慈善之意,法文名稱是“聖瑪利亞醫院”。姚宗李把醫院委託給仁愛會修女管理。廣慈醫院為中國人和歐洲人提供內外科醫療服務,雖然對富人和窮人表示一視同仁,但它的病房也是分等級的。法國人、有錢的中國人、教會人士住的是頭等、二等病房,窮人住的是普通病房。醫院建築面積7386平方米,設有內、外兩科,醫師是2個法國醫學博士,另有管理醫院的修女8名,加上工人15名。醫院開辦伊始,對中國病人的吸引力不大。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對吸引中國病人到廣慈醫院治病起了很大的宣傳作用。當時徐家匯天主教堂的建築工地上,一個工人不慎從腳手架跌落,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急送至廣慈醫院後,立即進行了手術,把傷者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此事使廣慈醫院名聲鵲起。1908年,醫院因為業務發展及傳教的需要,新建了一幢二層共有90個床位的“聖味增爵”樓,專供貧苦男性病員治病。1910年棗1919年期間,醫院收治住院病人常年在3000人左右。1921年,醫院增設放射科。1922年又增建兩幢二層樓房,一幢專收貧苦女性病人,稱“聖心樓”,一幢作產房。1925年又建了“巴斯德樓”,增設了化驗室。1926年、1928年和1929年,對老病房進行了擴建。1930年,建造了裝有鐵柵欄的犯人病房和隔離病房。 

1932年醫院創辦25周年時,廣慈醫院已發展成一所擁有500張床位,分設內、外、產科及電療、眼科和皮膚科的綜合性醫院。專職醫師有9個是法國醫學博士,3個震旦大學畢業的中國醫師。仁愛會修女24人,其中14人持有護士合格證書。醫院職工近150人,幾乎都是教徒。這一年住院病人總數超過8000人。經過多年努力,廣慈醫院成為當時在上海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大醫院之一。

隨著病人的增加,老的“聖味增爵”病房已不堪重負。1935年2月,由法租界工部局出資,新的五層高、能容納300張病床的“聖味增爵”樓,在拆除的老病房原址上建造起來了,同時還造了一所附屬的小病房。當時醫院當局稱新樓是法租界當局的“珍貴禮物”。廣慈醫院於1914年成為震旦大學醫學院的教學基地,是震旦教學附屬醫院。醫科學生可進行臨診實習,選拔出優秀的畢業生到醫院做實習醫生的工作。1936年10月成立了廣慈醫院附設高級護士學校,培養有專業護理水平的醫務技術人員。

上海解放時,廣慈醫院形成了有房屋近30幢,建築面積約40000平方米,擁有病床780張,工作人員356名的規模。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在1951年10月3日徵用了醫院。1952年11月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時,將廣慈醫院劃歸上海第二醫學院,作為該院的一所附屬教學醫院。1967年曾一度該名為“東方紅醫院”。1972年更名為現在的“瑞金醫院”。 1954年9月,廣慈醫院聘請有名望的中醫師成立了中醫科。使由原來單一的西醫診療變成了中西醫結合診療,提高了醫院的醫療水平。同時開展醫療科研工作,先後建立了高血壓、傷骨科、內分泌三個市級研究所以及燒傷等10個研究室。通過廣大醫務科研人員刻苦鑽研,獲得了如1957年研製成功第一代人工心肺機等一大批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

輝煌成就

綠樹掩映下的外科大樓綠樹掩映下的外科大樓
在瑞金醫院走過的100餘年風雨歷程中,一代代瑞金人在醫學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創造了輝煌的成就,締造了一個又一個醫學奇蹟,其中多項成就為國內甚至世界首創。

1954年完成國內第一例心臟二尖瓣分離術

1957年內科在國內首先診斷出第一例內分泌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

1958年成功搶救大面積燒傷病員邱財康,為世界上首次搶救大面積燒傷病人獲得成功

1966年成功救治了燒傷總面積達92%的特大面積燒傷病人,在治療過程中領先於國際水平,首創了"混合皮膚移植法"

1977年國內首例同種原位肝移植獲得成功

1978年完成亞洲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1986年在國際上率先套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1994年在國際上首先證實了三氧化二砷的套用可以特導誘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胞凋亡,使得復發難治白血病治療取得突破. 

2002年完成了國內首例劈離式肝移植手術。(入選當年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

2003年成功施行了亞洲首例成人胰島細胞移植、成人胰島細胞—腎聯合移植

2004年成功完成亞洲首例腹腔七器官聯合移植(入選當年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

2007年在世界上首次通過一次腹腔鏡手術,為患者同時切除了直腸癌和胃癌兩處原發性惡性腫瘤.

教學科研

科教實力

上海瑞金醫院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最大的臨床教學基地,“瑞金臨床醫學院”也設在醫院中,承擔醫學系、檢驗系、高級護理系的臨床教學任務,並接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夜大學、高級醫師進修班及來自全國各地醫院的進修學員的臨床教學任務。

近年來,瑞金醫院獲得各類科研項目300餘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國家科委863項目、S863項目、973項目、攀登計畫、國家八五攻關項目、九五攻關項目、衛生部科研項目、國家教委留學生基金項目、上海市級科研項目等重大項目。醫院現有碩士生點29個、博士生點22個,具有招生資格的博士生導師66名、具有招生資格的碩士生導師84名,內、外科均為博士後流動站。醫院的科研技術人才在國家傑出人才基金、國家教委跨世紀人才培養基金、上海市啟明星計畫、啟明星後計畫、上海市曙光計畫、上海市衛生系統百名跨世紀優秀學科帶頭人計畫中占有較重比例。還獲得一系列有很高含金量的國際獎項,如:美國灼傷協會伊文思獎,義大利惠特克國際燒傷獎,美國凱特林癌症獎,瑞士布魯巴赫癌症研究獎,法國盧瓦茨獎和祺諾台杜加獎,以及香港何梁何利基金技術獎等。為了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瑞金醫院還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協作,與法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比利時、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和香港、台灣、世界衛生組織等地區和組織有著廣泛的聯繫,並建立了多項科研合作。

2002年10月25日,瑞金醫院在科研工作模式的探索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國內開創性的成立了“生物醫學研究院”。從而形成了“大科研”的新格局,實現科研體制、用人機制和科學研究等的全面創新。該研究院以瑞金醫院的研究力量為主,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中心等科研單位,是我國第一個以醫院為主體的、將生命科學與臨床醫學緊密結合的研究與開發機構。研究院所奉行的“但求所用,不求所有”的用人原則,真正實現了人才的“柔性流動”,使更多科研人員有了施展才華的舞台和空間。

學科建設

國家重點學科:內分泌科,血液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呼吸科,傳染病科,腎臟內科,骨外科

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神經內科

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血液科

上海市重點學科:神經內科,普外科,眼科,核醫學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重點學科:麻醉科,泌尿外科,檢驗科,皮膚科,燒傷外科,醫學影像學

研究中心

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醫學基因組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醫學基因組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人類基因組重點實驗室,內分泌代謝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人類基因組重點實驗室,血管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西醫防治骨關節病損重點實驗室,內分泌腫瘤重點實驗室

科研院所

上海市傷骨科研究所

上海市高血壓研究

瑞金醫院大樓所

上海市內分泌研究所

上海燒傷研究所

上海血液學研究所

醫院榮譽

國家表彰

瑞金醫院院史陳列館瑞金醫院院史陳列館
瑞金醫院近年來先後獲得了獲得了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6次)、全國百佳醫院;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先進集體、全國衛生系統先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上海市文明單位(9次);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五四”紅旗團組織創建單位等榮譽。

國際獲獎

1989年,燒傷外科專家史濟湘獲得義大利"惠特克"國際燒傷獎。

1991年,王振義因與法國專家合作研究白血病的巨大成就,獲法國1990年"突出貢獻醫師"獎。

1994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癌症研究基金會癌症研究大獎--凱特林醫學獎授予給了為人類癌種治療史上套用誘導分化療法獲得成功的第一人--王振義。

1997年,王振義又榮膺歐洲大獎--布魯巴赫癌腫研究獎。

1997年,陳竺獲法國"盧瓦茲"獎,該獎主要授予法國在腫瘤研究領域內有傑出貢獻者,每年獎勵一名,陳竺是第一位獲得該獎外國學者。

1998年,度王振義獲法國"世界旗諾台爾杜加"獎。

2000年,陳賽娟獲"世界傑出女生物學家"獎提名獎。

1994年,王振義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醫藥與衛生工程學部首批院士。

1996年,陳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生物學部中醫藥學方面最年輕的院士。

1998年,李宏為、林言箴被遴選為法國外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9年,李宏為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法蘭西共和國騎士勳章。

2002年,陳竺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騎士勳章。

2003年,陳竺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繼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後,我國第二位當選該院外籍院士的科學家。

2004年,王振義獲美國血液學會大獎--"哈姆·瓦賽曼大獎"。這是中國人,也是亞洲人首次獲得該項大獎。

2010年,李宏為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基本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建於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大型綜合性教學三級甲等醫院。醫院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4.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600張,全院職工3496人,其中醫師1010餘人(正副教授及各類高級科技人員593人)。瑞金醫院擁有一大批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醫學專家,其中包括3名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1名歐洲科學院院士,2名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5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名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9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
瑞金醫院於20世紀50年代成功搶救邱財康後,大面積燒傷治療始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70年代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心臟和肝臟的移植手術;90年代在白血病分子生物學研究和臨床醫療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21世紀日臻完善的器官移植,使得許多病人將這裡視為生命的綠洲。為此,醫院獲得了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6次)、全國“五四”紅旗團組織創建單位等。
瑞金醫院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最大的臨床教學基地,“瑞金臨床醫學院”也設在醫院中,承擔醫學系、檢驗系、高級護理系的臨床教學任務,並接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夜大學、高級醫師進修班及來自全國各地醫院的進修學員的臨床教學任務。
1999年8月4日,為了貫徹落實國家衛生改革工作的精神,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發展的新模式,實現“以比較低廉的價格提供比較優質服務”的宗旨,瑞金醫院率先與部分醫療機構實行資產重組,建立了上海瑞金醫院集團,初步實現了跨地區、跨行業、跨級別、跨部門醫療資源的重組,使以瑞金醫院為核心的區域醫療衛生中心逐步形成。多年來,瑞金醫院與集團下屬的醫院分部、盧灣分院、閔行醫院和台州中心醫院都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2年10月25日,瑞金醫院在科研工作模式的探索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國內開創性的成立了“生物醫學研究院”。從而形成了“大科研”的新格局,實現科研體制、用人機制和科學研究等的全面創新。該研究院以瑞金醫院的研究力量為主,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中心等科研單位,是我國第一個以醫院為主體的、將生命科學與臨床醫學緊密結合的研究與開發機構。研究院所奉行的“但求所用,不求所有”的用人原則,真正實現了人才的“柔性流動”,使更多科研人員有了施展才華的舞台和空間。
2010年瑞金醫院門急診人次達270.6萬,手術例數達4.12萬次,出院病人7.6萬人次,平均住院天數為8.68天。
溯源廣慈1907年,一家名為廣慈的醫院在上海誕生,法文名稱是“聖瑪利亞醫院”(HospitalSainte-Marie),是一所由法國天主教會創辦的醫院。20世紀初,法國人姚宗李(Paris)任江南傳教區主教時,計畫在上海的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創辦一所有外科的西醫醫院,法國教會同意了這個建議。在法租界當局的支持下,圈買了面積達160畝的土地。1904年,醫院開始籌建,首先建造了4幢兩層樓房,其中兩幢是病房,房子坐北朝南,冬暖夏涼,有病床100張。另外修女、職工宿舍各一幢。 1907年10月13日,醫院舉行了落成典禮。中文名稱是“廣慈醫院”,意為廣為慈善之意,法文名稱是“聖瑪利亞醫院”。姚宗李把醫院委託給仁愛會修女管理。廣慈醫院為中國人和歐洲人提供內外科醫療服務,雖然對富人和窮人表示一視同仁,但它的病房也是分等級的。法國人、有錢的中國人、教會人士住的是頭等、二等病房,窮人住的是普通病房。醫院建築面積7386平方米,設有內、外兩科,醫師是2個法國醫學博士,另有管理醫院的修女8名,加上工人15名。醫院開辦伊始,對中國病人的吸引力不大。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對吸引中國病人到廣慈醫院治病起了很大的宣傳作用。當時徐家匯天主教堂的建築工地上,一個工人不慎從腳手架跌落,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急送至廣慈醫院後,立即進行了手術,把傷者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此事使廣慈醫院名聲鵲起。1908年,醫院因為業務發展及傳教的需要,新建了一幢二層共有90個床位的“聖味增爵”樓,專供貧苦男性病員治病。1910年棗1919年期間,醫院收治住院病人常年在3000人左右。1921年,醫院增設放射科。1922年又增建兩幢二層樓房,一幢專收貧苦女性病人,稱“聖心樓”,一幢作產房。1925年又建了“巴斯德樓”,增設了化驗室。1926年、1928年和1929年,對老病房進行了擴建。1930年,建造了裝有鐵柵欄的犯人病房和隔離病房。
1932年醫院創辦25周年時,廣慈醫院已發展成一所擁有500張床位,分設內、外、產科及電療、眼科和皮膚科的綜合性醫院。專職醫師有9個是法國醫學博士,3個震旦大學畢業的中國醫師。仁愛會修女24人,其中14人持有護士合格證書。醫院職工近150人,幾乎都是教徒。這一年住院病人總數超過8000人。經過多年努力,廣慈醫院成為當時在上海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大醫院之一。隨著病人的增加,老的“聖味增爵”病房已不堪重負。1935年2月,由法租界工部局出資,新的五層高、能容納300張病床的“聖味增爵”樓,在拆除的老病房原址上建造起來了,同時還造了一所附屬的小病房。當時醫院當局稱新樓是法租界當局的“珍貴禮物”。廣慈醫院於1914年成為震旦大學醫學院的教學基地,是震旦教學附屬醫院。醫科學生可進行臨診實習,選拔出優秀的畢業生到醫院做實習醫生的工作。1936年10月成立了廣慈醫院附設高級護士學校,培養有專業護理水平的醫務技術人員。上海解放時,廣慈醫院形成了有房屋近30幢,建築面積約40000平方米,擁有病床780張,工作人員356名的規模。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在1951年10月3日徵用了醫院。1952年11月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時,將廣慈醫院劃歸上海第二醫學院,作為該醫學院的一所附屬教學醫院。1967年曾一度改名為“東方紅醫院”。1972年更名為如今的“瑞金醫院”。
1954年9月,廣慈醫院聘請有名望的中醫師成立了中醫科。使由原來單一的西醫診療變成了中西醫結合診療,提高了醫院的醫療水平。同時開展醫療科研工作,先後建立了高血壓、傷骨科、內分泌三個市級研究所以及燒傷等10個研究室。通過廣大醫務科研人員刻苦鑽研,獲得了如1957年研製成功第一代人工心肺機等一大批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

臨床科室

科室列表
兒內科
兒外科
骨科
耳鼻咽喉科
婦產科
感染科
高血壓科
呼吸科
急診科
康復醫學科
泌尿科
血液科
腎臟內科
普內科
呼吸科
內分泌代謝科
老年病科
神經內科
普外科
心外科
傷科
心血管內科
泌尿外科
神經外科
胸外科
婦產科
皮膚科
灼傷整形科
中醫科
眼科
口腔科
心理科
針灸科
功能神經外科
推拿科
腫瘤科
中醫外科
營養科
放射科
腫瘤放化療科
核醫學科
超聲科
乳腺中心
生殖中心

重點科室

生殖醫學中心
瑞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成立於2001年,是重點發展的一門新興學科。在中心主任馮雲教授帶領下,在生殖醫學中心醫技護全體人員和研究生們的共同努力下,瑞金醫院的生殖醫學學科得以創建和發展,並於2004年通過了國家衛生部評審,使我院獲得開展人類輔助生育技術資質,成為上海市最早獲得開展人類輔助生育技術的三家醫院之一。經過五年多的運行,生殖中心已進入正常軌道,逐步發展壯大,形成了愛崗敬業、團結奉獻的良好風氣和工作作風,建立了完善的就診流程、崗位責任制度、實驗室質量監控制度和病案登記隨訪制度等一系列規範。由於出色、規範的運作,中心的臨床妊娠率和種植率不斷提高,穩居國內先進水平。
上海瑞金醫院生殖中心馮雲生殖中心新門診除了繼續開展原有的不孕不育、生殖健康與遺傳諮詢和男科門診,以及胚胎實驗室、內分泌實驗室、男科實驗室、遺傳免疫實驗室、生物學基礎實驗室,並針對各種男、女性因素、免疫因素等引起的不孕症及遺傳病高危人群進行集中診斷與治療,實施包括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俗稱試管嬰兒)、顯微受精(ICSI)、胚胎冷凍及凍胚移植(FET)、人工受精(IUI)等輔助生育技術,同時實施多胎妊娠早期選擇性減胎術,杜絕了三胎以上的多胎出生和併發症,使母子更為平安。另外,生殖中心的生殖遺傳與免疫實驗室將開展染色體核型(分帶)分析、唐氏篩查、單細胞FISH、抗精子抗體、抗子宮內膜抗體檢查,生殖男科實驗室將開展計算機精子質量分析、精子形態學分析(按WHO標準)、抑制素B測定、精子免疫株試驗、精漿果糖測定(定量)、精子頂體酶活力試驗、DNA-Y染色體微缺失檢測,這些總院原來沒有的檢查項目,將完善患者的遺傳學和精子功能診斷,以及妊娠後產前篩查,更符合我國優生優育的國策。
瑞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具有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管理體制,建成的中心集醫療、教育、研究為一體,他們將努力為治療不孕症、克服遺傳病,提高我國人口素質做出貢獻,新今與上海申江醫院達成合作共識,作為瑞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生殖輔助技術單位,並竭誠為每個不孕症患者提供個性化、全方位的一流服務。
血液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學學科於70年代創建,在其奠基人—我國著名的血液學專家,國際腫瘤誘導分化治療權威,中國工程院院士和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振義教授的推動下,於1987年,在瑞金醫院、仁濟醫院、新華醫院、第九人民醫院血液科和二醫大病理生理教研室的基礎上成立了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為王振義院士。1996年起至今由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和國家高科技研究發展計畫(863)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研究員擔任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研究員、歐陽仁榮、王鴻利和沈志祥教授任副所長。經過多年的努力,瑞金醫院的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和血液科都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在套用基礎研究推動下的血液學臨床診斷、治療綜合體系在總體學術水平上達到了國內前列,成為國際著名的臨床血液學中心,先後成為上海市醫學領先學科,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衛生部和上海市人類基因組研究重點實驗室,"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並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就。
本科室從事臨床工作人員占總人數70%以上,中青年人員占總人數80%以上,具有碩士、博士學位醫師占醫師人數80%以上,中高級職稱占80%以上,並有多人次獲得專業技術獎勵。
本學科擁有開創白血病治療學“中國學派”、德高望重的國際腫瘤誘導分化治療權威、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教授。在白血病臨床和基礎研究方面做出國際一流科研成果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衛生部部長陳竺部長。中國科協副席,世界傑出女科學家、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陳賽娟院士。中華血液學會主任委員、著名血液學專家沈志祥教授。在血栓與止血領域基礎和臨床研究做出傑出貢獻著名血液學專家王鴻利教授等一批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作為本中心的學科帶頭人。學科如今擁有三位院士,二位血液學會和實驗血液學會主任委員,5名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1名,“長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2名。2人獲市科委“啟明星”資助,2人獲國家教委“骨幹教師計畫”資助,2人獲上海市教委“曙光計畫”資助等人才。
灼傷整形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灼傷整形科自1958年成功救治大面積燒傷鋼鐵工人邱財康以來,經過多年的探索,成功地創立以瑞金燒傷補液公式、混合移植方法、冬眠療法等為特色的大面積燒傷救治方法,被譽為"中國方法"。46年來已收治燒傷病人2萬餘例,其中成功救治三度燒傷面積90%以上病人6例(1例燒傷總面積達100%,Ⅲ度94%),居世界領先水平,已成為以大面積燒傷救治為特色的燒傷中心。如今年門診量在48000人次左右,年出院病人900人次左右,總治癒率保持在98.8%左右。1988年成立上海市燒傷研究所,緊緊圍繞燒傷臨床存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展開深入研究。瑞金醫院灼傷整形科和上海市燒傷研究所現有正高職稱10名、副高職稱9名、中級職稱22名;獲上海市衛生系統"百人計畫"培養1名、獲上海市教委"曙光計畫"培養1名、獲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畫"培養1名。該學科於1978年被授予碩士學位培養專業點,1981年被授予博士學位培養專業點,現有碩士生導師5名、博士生導師3名。46年來,舉辦全國燒傷進修學習班30餘期,培養進修醫師400餘人;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6期,參加學員近170人。如今又獲得國家、上海市多項科技獎勵。
普外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外科是上海市重點學科、"九.五"和"十.五"期間"211工程"重點學科、上海市教委第二期重點建設學科、第一、二周期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重點學科、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是外科碩士、博士培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科室設有上海市微創外科臨床醫學中心、瑞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設有胃腸道癌腫、膽胰疾病、肝門脈疾病、器官移植、微創外科、血管外科、外科重症監護、乳腺和內分泌外科等專業課題組。現擁有一批國內外著名的外科學專家教授。有十餘人先後擔任全國胃癌、結直腸癌、腹腔鏡、膽道或胰腺外科學會(或學組)的正副主任委員或委員、中華外科或上海市外科學會委員、上海市普外科學會主任委員、委員等職,其中有博士研究生導師8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0名。本科主持的國內首例劈離式肝移植和亞洲首例腹腔7臟器聯合移植分別評為中國醫學論壇報2002及2004年度國內十大新聞。如今瑞金醫院微創外科無論在臨床、科研、教學等方面,都居國內領先水平,是國內、國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科,成為上海市首批臨床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已有近40年的歷史,現分為2個病區、80張病床,共有醫生25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擁有腦電圖室、帕金森病診療與研究中心、上海阿爾茨海默病中心和神經病學研究所等。如今已開設了帕金森病、老年記憶障礙、肌病、腦血管病、癲癇及睡眠專病門診。帕金森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一直是學科建設的重點,研究課題涉及帕金森病的動物模型、發病機制、神經顯像診斷、腦細胞移植、基因治療及臨床藥物治療研究等,獲國家、國家教委、衛生部、上海市科技進步獎7項,承擔或參加國家科委“973”計畫、“8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上海市科研基金20餘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部分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好評。為了保護學科特色,發展學科建設,人才梯隊的培養是關鍵,如今共培養了博士生、碩士生40餘名,並每年派遣科室醫生去國外進修、學習。全科醫師正努力進取,早日實現在上海領先、在全國有一定地位的學科建設目標。
內分泌代謝病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病學科由鄺安坤、陳家倫、許曼音教授等創建並引領,歷經幾代人傳承,現已成為國內最重要的內分泌代謝病基地之一,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發展。現為國家重點學科、“211”和“985”重點學科、衛生部及上海市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創新團隊等;主辦《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內科學理論與實踐》和《JournalofDiabetes》等雜誌;是內分泌代謝和中西醫結合內分泌的博、碩學位點及博士後流動站,已培養博士114名,碩士185名;舉辦全國內分泌代謝病醫師進修班41屆,結業學員1300餘名。本學科醫護員工8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2人,包括3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主委、3任《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總編、長江特聘教授2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和中央保健局專家3名。現有床位110張,2010年出院病人4238人,平均住院天數6.96天,門診量20,0886人次,外省市患者占61%,病種涵蓋內分泌代謝專業所有亞專科,疑難危重病人占60%,罕見病占10%。設備完善的內分泌激素測定中心已通過NGSP和CAP,成為開放、完善、系統和精確的內分泌代謝相關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質的檢測中心。本學科3年間獲行業基金、新藥創製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973、863和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及重點課題,僅國家自然基金就達32項,在研經費4000餘萬元。醫院為學科提供優良的臨床和研究設施、場地和高水平相關學科,每年重點學科建設經費約1000萬元,實驗室面積達2000平米,臨床2500平米。
心血管內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心血管內科於1954年由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陶清、龔蘭生等著名教授創辦,由戚文航、沈衛峰等教授繼承發展,在國內外享有相當的知名度。1996年成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1999年被批准為衛生部心血管臨床藥理基地,近3年負責或參加了17項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為上海市心臟介入質量控制中心,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專科醫師培訓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培訓基地。本學科是國家教委確定的首批博士授予點,現有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7名,心血管內科現有醫師34名,其中終身教授1人,教授8人,副教授10人,主治醫師11人;其中博士14人,碩士14人,主管技師5名,護理人員36名。2012年,瑞金醫院心內科吳立群醫生入選“中國名醫百強榜”榜單。瑞金醫院心血管科擁有心臟專科病床100張,每年專科門診約85000名人次,出院約2300人次,病種齊全,可保證開展藥物臨床試驗的病人來源。本科室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療、電生理檢查、射頻消融術、起搏器安裝術、難治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的個體化治療和其他複雜、疑難心血管病的診斷、治療方面在國內處領先地位。每年開展冠狀動脈經皮成形術及支架術、二尖瓣球囊擴張術等介入診斷和治療1500餘例,為全國領先醫院之一。
消化內科
上海瑞金醫院消化內科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及國家教委重點學科組成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重點學科,亦是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胃腸腫瘤的重要組成單位。消化內科建科55年,技術力量雄厚,人才輩出,現有教授10名,副教授12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專業人員14名。學科特點為胃癌診斷與治療、急性胰腺炎治療、食管和胃靜脈曲張出血內鏡下治療、內鏡超聲檢查、膠囊內鏡及雙氣囊小腸鏡檢查等。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早期胃癌的診斷率即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我科在小腸腫瘤的診斷方面走在全國的首位。我科是國內最早引進雙氣囊小腸鏡和膠囊內鏡檢查的醫院之一,亦是全國開展該兩項目最多、技術水平最高的醫院,各地病人絡繹不絕。消化內科現有床位50張,並設12張內鏡治療專業床位,開展20多項治療項目,解決了大量病人的疑難雜症,在中國消化界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內鏡中心能進行世界上開展的所有的消化內鏡方面的檢查和治療,常規胃、腸鏡檢查病例數位居全市三甲,膠囊內鏡、雙氣囊小腸鏡、超聲內鏡檢查更居世界領先水平。
腎臟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腎臟專業始建於1965年,1976年成為一個獨立的科室,現下設臨床、病理、實驗室及透析室4個部門,是國內成立最早、配置最完善的腎臟專科之一,並為上海市衛生局醫學領先專業重點學科。
全科有腎臟專科醫生20人,包括正教授3人,副教授10人,主治醫生3人,住院醫生4人,其中90%以上醫生具有碩士或博士學歷,約50%醫生在英、法、美、日等國學習深造,已形成了一支"奉獻、合作、進取"的中青年醫師梯隊。病房有50張固定床位,進口透析機22台,血漿置換機1台,床邊持續靜-靜脈血濾機3台,腹透機2台,免疫吸附機1台。
作為國內腎臟專業第一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點,現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4人,先後培養博士研究生15人,碩士研究生42人;1人入圍上海市衛生系統百名優秀跨世紀帶頭人培養計畫,1人入圍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培養計畫。先後獲24項研究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基金18項、歐共體基金1項等。在國內外知名雜誌發表論文300餘篇,SCI收錄22篇。科內多名成員先後擔任許多重要的學術職務,包括曾任國際腎臟病學會亞太地區理事、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會主任委員、上海腎臟病學會主任委員、現1人擔任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腎臟病學會主任委員,2人擔任上海腎臟病學會委員。

業務數據

2005年瑞金醫院門急診人次達171.73萬,手術例數達1.91萬次,出院病人4.68萬人次,同比增長15.56%,平均住院天數為11.41天,同比下降9.01%。

2006年瑞金醫院門急診人次達182.2萬,手術例數達2.02萬次,出院病人5.08萬人次,同比增長8.56%,平均住院天數為10.69天,同比下降6.31%。

2007年瑞金醫院門急診人次達203.8萬,手術例數達2.34萬次,出院病人5.99萬人次,同比增長17.9%,平均住院天數為10.04天,同比下降6.08%。

2008年瑞金醫院門急診人次達229.78萬,手術例數達2.57萬次,出院病人6.5萬人次,同比增長8.51%,平均住院天數為9.52天,同比下降5.18%。

2009年瑞金醫院門急診人次達251.4萬,手術例數達3.94萬次,出院病人7.18萬人次,同比增長10.46%,平均住院天數為8.73天,同比下降8.30%。

教學科研

科研簡介
醫院還有6個市級研究所,2個校級研究所,1個院級研究所,8個校級研究室,3個院級實驗室。此外,還建立了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2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4個。並通過整合上述科研力量,建立了附屬瑞金醫院生物醫學研究院。同時,還建有與臨床診療密切結合的一些中心,包括分子醫學中心、糖尿病研究中心、血栓與止血研究中心、血液病診治中心、基因診斷中心、眼科中心、青少年生長發育中心、介入治療中心、生殖醫學中心等。另外上海市衛生局有4個質量控制中心(康復、骨科、心臟介入、血液)掛靠在瑞金醫院。
瑞金醫院以所取得的成就和榮譽為動力,為了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醫院積極開展高精尖診療技術,如微創傷手術、關節鏡手術、心血管介入治療、眼科準分子雷射術等,並充分利用醫院綜合醫療優勢,實行多學科或跨學科聯合會診制,使醫療診治水平日益提高。同時醫院還將發展目標定位在研究型醫院上,藉助醫院9個市級研究所,醫院在腎臟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高血壓、中醫傷科、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生殖醫學等學科中頗具特色,特別是國家重點研究所的科研優勢,立足臨床加大科研力度,為人民健康創造出了許多臨床新成果。醫院還不斷深化人性化服務,推出了“以優質的醫療使病人放心、以一流的服務使病人稱心、以優美的環境使病人舒心”的“三心工程”,以溫馨、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贏得了社會和病家的信任,促進了醫院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的診斷與治療手段不斷增加。醫院非常重視採用新的先進技術,超音波、同位素等非創傷性檢查已廣泛套用於對各種臟器的檢查。七十年代起開展了心臟起搏器的研究,至今已挽救了許多危重心臟病患者的生命。瑞金醫院在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有學科帶頭作用的特色科室,有燒傷科、傷骨科、高血壓科等。1958年,廣慈醫院在董方中、史濟湘、楊之駿等醫師的主持下,搶救成功燒傷面積達89%、三度燒傷達23%後被稱為“鋼人”的鋼鐵工人邱財康,打破了當時國外宣稱“燒傷總面積超過80%無法治癒”的看法,引起國內外醫務界的注意,使我國在治療燒傷上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傷骨科1955年在魏指薪老中醫的帶領下,著重學習和研究“魏氏傷科”手法,並不斷研究其他治療方法與有效方藥,彙編成傷科秘方。1961年開闢了手外傷專業,1966年2月對完全斷離的手中指再植成功。出版了《傷骨科論文彙編》多輯,在同行內享有較高理論水平。1959年10月,高血壓研究所建立,成為我國當時唯一從事高血壓科研的專業科研所。研究證明了氣功在治療高血壓的療效。1965年研製了小劑量複方降壓片(即“復降片”),具有副作用輕、有一定降壓效果、服用方便的特點,獲上海市科學大會成果獎。
科教實力
瑞金醫院獲得各類科研項目300餘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國家科委863項目、S863項目、973項目、攀登計畫、國家八五攻關項目、九五攻關項目、衛生部科研項目、國家教委留學生基金項目、上海市級科研項目等重大項目。醫院現有碩士生點29個、博士生點22個,具有招生資格的博士生導師66名、具有招生資格的碩士生導師84名,內、外科均為博士後流動站。醫院的科研技術人才在國家傑出人才基金、國家教委跨世紀人才培養基金、上海市啟明星計畫、啟明星後計畫、上海市曙光計畫、上海市衛生系統百名跨世紀優秀學科帶頭人計畫中占有較重比例。還獲得一系列有很高含金量的國際獎項,如:美國灼傷協會伊文思獎,義大利惠特克國際燒傷獎,美國凱特林癌症獎,瑞士布魯巴赫癌症研究獎,法國盧瓦茨獎和祺諾台杜加獎,以及香港何梁何利基金技術獎等。為了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瑞金醫院還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協作,與法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比利時、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和香港、台灣、世界衛生組織等地區和組織有著廣泛的聯繫,並建立了多項科研合作。
學科建設
國家重點學科:內分泌代謝病科,血液內科,心血管內科,呼吸科,傳染病科,腎臟內科,消化內科,骨外科,病理科(其中前6個由瑞金醫院牽頭)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神經內科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消化內科,骨科,檢驗科,護理部,血液科,內分泌科,內分泌重點實驗室,心血管內科,小兒消化科
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血液科
上海市重點學科:神經內科,普外科,眼科,核醫學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重點學科:麻醉科,泌尿外科,檢驗科,皮膚科,燒傷外科,醫學影像學
研究中心
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醫學基因組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醫學基因組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人類基因組重點實驗室,內分泌代謝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人類基因組重點實驗室,血管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西醫防治骨關節病損重點實驗室,內分泌腫瘤重點實驗室
科研院所
上海市傷骨科研究所
上海市高血壓研究

上海市內分泌研究所
上海血液學研究所
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
瑞金醫院感染病與呼吸病研究所
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
上海市微創外科臨床醫學中心
上海市血液內科臨床醫學中心
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臨床醫學中心
上海市衛生局質量控制中心
上海市康復質量控制中心
上海市心臟介入質量控制中心
上海市血液質量控制中心

醫院文化

院訓:團結、嚴謹、求實、創新

理念:廣博慈愛、追求卓越

願景:數位化醫院、人性化服務、科教創新、生態院容

醫院先驅

在瑞金醫院有一代先驅正影響著整個醫學界 ,他們是史濟湘,楊宜,周錫庚......

史濟湘史濟湘

我國燒傷史一代先驅史濟湘 

史濟湘於1921年12月10日出生於上海。他少年時就讀於上海格致公學,後轉入上海徐匯公學(上海徐匯中學前身)。1941年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震旦大學醫學院,1947年畢業。當時有位法國教授曾對史濟湘說:“你們的國家還很窮,傳染病是個很有社會意義的課題。”可當時社會動盪,物價飛漲,年輕的史濟湘不得不為了維持生計,放棄了這一建議,懷著“不為良相,就為良醫”的報效社會和人民的抱負,來到震旦大學醫學院附屬廣慈醫院任外科住院醫師。從此以後,史濟湘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獻給了外科和燒傷事業。

緬懷恩師楊宜教授

楊宜十分重視科研工作,在50年的醫學生涯中,他發表醫學論文50多篇。國內較早從事肝病患者體內胺基酸代謝研究的人員,還與兄弟單位一起領先研究並肯定了血吸蟲病口服吡喹酮短程療法的優良療效,並得到了全面推廣套用,對其他細菌性感染方面也有所研究。

楊老的許多優良品行在幾十年的師生關係、工作關係中,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我們,他赤誠的愛國之心、簡樸的生活作風、對人對事的坦誠率真。哪怕是在80年代初退居二線後,他仍然堅持每天上午來病房,參與查房和病例討論,奉獻著光和熱,並被評為瑞金醫院終身教授。2001年,95歲高齡的楊老因病逝世。

肛腸外科的領軍人物周錫庚 

周錫庚教授是1957年原二醫院系調整時到廣慈醫院工作的,當時他與一起從仁濟醫院外科來到廣慈的董方中等骨幹並稱為“7員大將”。

周錫庚1920年4月21日生於上海。1945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隨後赴美國醫院、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師學院留學深造。新中國成立後,他懷著一顆報國之心,毅然回國,在上海第二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任主治醫師,1957年調至廣慈醫院外科工作,歷任廣慈醫院主治醫師、副教授、教授、外科教研室及外科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專家組成員,1998年被授予瑞金醫院終身教授。周錫庚是美國國際結直腸外科醫師學會會員、國際結直腸外科醫師學會理事併兼任亞太地區副會長、中國民主同盟會原上海市委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結直腸外科學組顧問、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防治協作組顧問、上海抗癌協會大腸癌協作組組長、顧問、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顧問、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

消化科終身教授唐振鐸 

在所有瑞金醫院的終身教授中,看起來最不具備典型知識分子特質的,就是唐振鐸。年輕人喜歡他,因為他具有娛樂明星的天賦,他豐富的表情,活靈活現的模仿能力,幽默的談吐,常常讓與他談話的人覺得樂不可支。所以說,唐家的孫子在好萊塢當演員,並不讓人意外。

其實唐振鐸是一個真正聰明之人,他的豁達、隨遇而安、精力旺盛甚至有些自嘲的個性讓他的人生在經歷了大起大落之後,依舊平平安安,精彩有趣,原來這83年,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毛主席的保健醫生徐德隆 

徐德隆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作為毛主席的保健醫生之一,一直任職到主席去世。此外,他還首次為毛主席所患的疾病作出了正確的診斷。他一生為多位國家領導人看過病,包括葉劍英、鄧小平、陳雲、鄧穎超等,但對於這些往事,他幾乎隻字不提。當外界所謂“毛澤東的保健醫師”寫作出書,坊間傳說沸沸揚揚之時,在徐德隆看來,遵守中央保健局的紀律是必需的,其實,在一個醫生眼中,最重要的不是患者的身份,而是病情。

中國醫學發展史上,徐德隆的名字和亨廷頓舞蹈病緊密相聯,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他首先發現了國內第一例亨廷頓舞蹈病,並套用利血平對其進行了有效的治療。1963年,他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國內首先開展二硫基丁二酸鈉用於肝豆狀核變性到銅鉻合治療的研究,使二硫基丁二酸鈉的套用在臨床上得以推廣。這都是對醫學極大的貢獻。1975年,他在國內最早進行胸腺切除治療重症肌無力的研究,成果引起同行的關注。他還在國內首先開展腦出血冬眠治療,為危重腦血管病的治療開創了一條新的途徑。80年代初,他致力於研究散發性腦炎,在國內首先發現貓抓腦病。90年代,他主編《內科學》等專著。在國內首先套用甲基苯基四氫吡啶建立帕金森病動物模型,並將PLG、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首先套用於臨床治療帕金森病。

醫院地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197號(永嘉路口)

公交線路:17、24、36、41、96、104、128、780、786路、隧道一線、隧道八線等

捷運:一號線(陝西南路站)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分院

地址:上海市徐家匯路573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