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一清

衛一清

衛一清,男,學歷為大學畢業,曾擔任過地委宣傳部長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科學院工作,1988年在北京病逝。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衛老參與“東方紅1號”發射1936年6月在山西大學採礦系學習時加入民族革命先鋒隊組織,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犧盟會,大學畢業後任趙村自衛二中隊指導員、汾西縣工委書記。1938年在今孟門鎮西坡任中共離石縣特委委員、地委宣傳部長、代理書記兼游擊二支隊政委。
1940年4月任晉西四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1942年兼任中共臨縣中心縣委書記。後奉調晉西北行政公署武裝部長、晉綏邊區武委會第一副主任、主任。晉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晉南中心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臨汾軍區副政委、總參政治部組織處長等職務。
1955年調中國科學院工作,歷任地球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1958年,中國科學院成立以錢學森為組長,趙九章和衛一清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籌建人造衛星、運載火箭以及衛星探測儀器的設計和空間物理研究機構。1958年9月,中國科技大學地球物理系成立,任第一屆副主任。1972年調任國家地震局副局長、顧問等職務。
1983年中宣部部署了編寫《當代中國》叢書的任務。國家地震局負責編寫地震卷,即《當代中國的地震事業》。於是已經離休的原國家地震局副局長衛一清同志和當時的國家地震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國瑜共同擔任主編,負責組織編寫地震卷的工作。而具體的領導重擔則落在了衛一清同志的肩上。
衛一清同志在民族危亡的關頭,毅然投筆從戎。他在呂梁孟門及晉綏邊區負責人民武裝部民兵的組織工作和指揮工作時,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殊死的鬥爭,被譽為“呂梁英雄”。他調到中國科學院後,為我國建立地球物理和地震研究的基礎作出貢獻,並參與組織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生產工作。在國家地震局工作期間,他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為促進我國地震工作的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88年4月8日,因心臟病突發,逝世於北京,享年74歲。4月21日,衛一清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