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葦

行葦

《行葦》,出自詩經·雅·大雅·盪之什,是西周年代的詩。

原詩

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
方苞方體,維葉泥泥。
戚戚兄弟,莫遠具爾。
或肆之筵,或授之幾。
肆筵設席,授幾有緝御
或獻或酢,洗爵奠斝。
醢以薦,或燔或炙。
嘉肴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堅,四鍭既鈞,
舍矢既均,序賓以賢。
敦弓既句,既挾四鍭。
四鍭如樹,序賓以不侮。
曾孫維主,酒醴維醽,
酌以大斗,以祈黃耇
黃耇台背,以引以翼。
壽考維祺,以介景福。

注釋

1、敦(團tuán):聚貌。行(形xíng):道路。《毛傳》:“行(航háng):道也。” 2、體:成形;生長。《通釋》:“葦之初生,如竹筍之含苞,故曰方苞。體,當讀如‘無以下體’之體,謂成莖也。” 3、泥泥:柔嫩貌。4、戚戚:親密貌。5、具:《集傳》:“具,俱也。爾與邇同。” 6、緝(其qí):輪換不斷。御:侍奉。《鄭箋》:“緝,絛病S桃病P值苤險擼任柚叵詡福鍾邢嘈陶摺!?7、獻、酢:《集傳》:“進酒於客曰獻,客答之曰酢。” 8、斝(假jiǎ):《毛傳》:“斝,爵也。夏曰盞,殷曰斝,周曰爵。” 9、醓醢(坦海tǎn hǎi):帶湯的肉醬。《傳疏》:“以肉作醬謂之醢,肉醬有汁謂之醓醢。” 10、臄(劇jù):舌頭。《集傳》:“臄,口上肉也。” 吳闓(凱kǎi)生《詩義會通》:“脾,析牛百葉也。” 11、咢(惡è):擊鼓不唱歌。《毛傳》:“歌者,比於琴瑟也。徒擊鼓曰咢.” 12、敦:《集傳》:“敦、雕通,畫也。” 13、鍭(喉hóu):箭。《集傳》:“鍭,金鍭翦羽矢也。鈞,參亭也。謂參分之,一在前,二在後,三訂之而平者,前有鐵重也。均,皆中也。” 14、句(夠gòu):拉滿弓。《集傳》:“句,彀(夠gòu),渭引滿也。” 15、不侮:恭敬嚴肅。16、醽(如rú):酒味醇厚。《傳疏》:“小麴(區qū)多米曰醴……” 《說文》:“醽,厚酒也。” 17、黃耇(苟gǒu):高壽。《毛傳》:“祈,求也。黃耇,老人之稱。” 18、台背:長壽老人。《鄭箋》:“台之言鮐(抬tái)也,大老則背有鮐文。既告老人,及其來也,以禮引之,以禮翼之。在前曰引,在旁曰翼。” 19、祺:吉祥。20、介:佑;助。景:大。

譯文

蘆葦成堆聚路旁,牛羊千萬別踩傷。
葦草發芽初成長,葉兒柔嫩生機旺。
戚戚相關好兄弟,彼此親近莫遠離。
有人負責鋪筵席,有人負責擺案幾。
鋪筵設席又擺幾,侍者相繼忙不已。
主人敬酒客還禮,洗杯置盞輪番遞。
肉汁肉醬端上來,有的燒來有的烤。
牛肚牛舌是佳肴,唱歌擊鼓興致高。
雕弓已經很堅韌,四支箭頭也調整。
放手射出中靶心,賓位排列看本領。
雕弓拉開如月滿,四個箭頭搭上弦。
箭箭射出立靶上,排列賓位不輕慢。
曾孫是個好主人,米酒味厚香又清。
斟來美酒一大斗,祈求黃髮老壽星。
黃髮駝背老年人,前頭牽引兩旁扶。
高壽百歲真吉利,老天賜你大幸福。

賞析

《毛詩序》云:“《行葦》,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內睦九族,外尊事黃耇,養老乞言,以成其福祿焉。”此為漢古文經學之說。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引劉向《列女傳·晉弓工妻》“君聞昔者公劉之行,羊牛踐葭葦,惻然為民痛之,恩及草木,仁著於天下”,王符《潛夫論·德化》“公劉厚德,恩及草木、牛羊六畜,仁不忍踐履生草,則又況於民萌而有不化者乎”、《邊議》“公劉仁德,廣被行葦,況含血之人,己同類乎”,班彪《北征賦》“慕公劉之遺德,及行葦之不傷”,趙曄《吳越春秋》“公劉慈仁,行不履生草,運車以避葭葦”,說明漢魯詩(見劉、王書)、齊詩(見班賦)、韓說(見趙書)三家今文經學之說以此為專寫公劉仁德之詩。但漢經今文之說也常有附會處,未必可從。胡承珙《毛詩後箋》云:“案此詩章首即言親戚兄弟,自是王與族燕之禮,與凡燕群臣國賓者不同。然所言獻酢之儀,肴饌之物,音樂之事,皆與《儀禮·燕禮》有合。則其因燕(宴)而射,亦如《燕禮》所云,若射則大射正為司射,是也。至末言以祈黃耇,則義如《文王世子》所謂公與父兄齒者,此其與凡燕有別者也。然則此詩只是族燕一事,而射與養老連類及之。《序》以睦族為內,養老為外,蓋由養九族之老而推廣言之,以見周家忠厚之至耳。”辨析頗有理,今從胡說,以此詩為周王室族人飲宴之作。
全詩分章,各家之說不同。毛詩分七章,第一、二章每章六句,第三至第七章每章四句;鄭玄箋分八章,每章四句;朱熹《詩集傳》分四章,每章八句,並說:“毛首章以四句興二句,不成文理,二章又不協韻;鄭首章有起興而無所興。皆誤。”今從朱說。
第一章先從路旁蘆葦起興。蘆葦初放新芽,柔嫩潤澤,使人不忍心聽任牛羊去踐踏它。仁者之心,施及草木,那么兄弟骨肉之間的相親相愛,更是天經地義的了。這就使得這首描寫家族宴會的詩,一開始就洋溢著融洽歡樂的氣氛。
第二章正面描寫宴會。先寫擺筵、設席、授幾,侍者忙忙碌碌,場面極其盛大。次寫主人獻酒,客人回敬,洗杯捧盞,極盡殷勤。再寫菜餚豐盛,美味無比。“醓”、“醢”、“脾”、“臄”云云,可考見古代食物的品種搭配,“燔”、“炙”云云,也可見早期烹調方法的特徵。最後寫唱歌擊鼓,氣氛熱烈。
第三章寫比射,為宴會上一項重要活動。和第二章的多方鋪排、節奏舒緩不同,這一章對比射過程作了兩次描繪,節奏顯得明快。兩次描繪都是先寫開弓,次寫搭箭,再寫一發中的,但所用詞句有所變化。場面描繪之後寫主人“序賓以賢”、“序賓以不侮”,表明主人對勝利者固然優禮有加,對失利者也毫不怠慢,這就使得與會者心情都很舒暢。
第四章仍是寫宴會,重在表明對長者的尊敬之意。先寫主人滿斟美酒,以敬長者,再寫主人祝福長者長命百歲,中間插以長者老態龍鍾、侍者小心攙扶的描繪,顯得靈動而不板滯。方玉潤《詩經原始》評道:“老者不射,酌大斗飲之,座中乃不寂寞。”
本篇寫宴會、比射,既有大的場面描繪,又有小的細節點染,轉換自然,層次清晰。修辭手法豐富多采,有疊字,如形容葦葉之潤澤,則用“泥泥”,形容兄弟之親熱,則用“戚戚”,貼切生動;有排比,如“敦弓既堅,四鍭既鈞,舍矢既均”,顯得極有氣勢。這些對於增強詩的藝術效果,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