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機關管理

行政機關管理

行政機關管理是對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過程中所涉及的設施、物資、環境及日常事務的管理。它屬於機關自身管理的具體工作,是完成行政機關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行政機關一般均設有機關事務管理的專門機構,如辦公廳、辦公室等。它們是行政機關管理的主體部門。

基本信息

基本定義

一是指導行政法制定、執行、遵守以及解決行政爭議的基本準則,是整個行政法的理論基礎,是貫穿於整個行政法的主導思想和核心觀念。它又分為實體性基本原則和程式性基本原則.

二是貫穿行政法之中,指導行政法的制定和實施等活動的基本準則,它是人們對行政法規範的精神實質的概括,反映著行政法的價值和目的所在。

三是貫穿行政法律規範之中,指導行政權的獲得、行使及對其監督的基本準則,也是揭示行政法基本特徵並將其與其他部門法區別開來的主要標誌。

四是只貫穿於行政法始終,指導行政法的制定和實施的基本準則或原理,是行政法精神實質的體現,是行政法律規範或規則存在的基礎。

管理內容

行政機關管理行政機關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7個方面:

①對辦公環境的管理。為公務人員辦公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包括辦公用房的規劃、設計、分配;室內家具、機具和用品的布置,室內光線及牆壁顏色的調配;聲音及噪聲管制;室內空氣清潔度、溫度的控制,對周圍環境的美化與整理等。

②後勤管理。通過對後勤機構和工作的一系列管理,為行政機關的行政活動提供服務。

③財務管理。通過合理使用行政經費,把有限的財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包括經費的領撥、使用、管理、監督等。區分經費的使用範圍,限制經費的使用數額,從而達到既辦事又節約的目的。

④會議管理。通過確定、審批、準備、舉行會議等過程,控制會議數量,提高會議質量。

⑤文書、檔案管理。對公務文書及其檔案進行管理,達到推行業務、服務工作的目的。

⑥工作制度與工作秩序的管理。對機關各項業務活動進行系統分析,設定科學的辦事程式制度,達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⑦對機關成員的管理。通過提高成員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協調和處理好人際關係,使成員忠於職守,積極完成所承擔的工作。

管理原則

行政機關管理的具體原則有:①效率原則。行政機關合理利用本部門的人才、物力、財力,以達到較好的行政效率。②制度化原則。在行政機關管理的各個方面,制定出合理的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便於監督檢查。③精簡原則。行政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設定辦事機構和人員,簡化辦事程式,提高工作效率,杜絕官僚主義。④廉潔原則。行政機關公務人員應廉潔奉公,不得濫用職權、以權謀私、貪污腐化,否則要繩之以法。

發展方向

行政機關管理的發展方向是實現現代化和高效化,具體要求是:後勤管理企業化、社會化;財務管理法制化、嚴密化;文書檔案管理機械化、自動化;工作制度與秩序管理公開化標準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