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湘南

宗族械鬥 第七軍

《血火湘南》是一部展現湘南宗族文化和歷史文化的抗戰小說,由湖南郴州人亮劍學子(筆名)所寫的。
《血火湘南》以抗日戰爭局部反攻階段的湖南湘南戰場為背景,講述了一九四四年初到一九四四年底,國共兩黨在湘南第一鎮摩甸鎮一帶展開的一系列爭奪以及當地李劉兩大宗族的恩恩怨怨。最後,日軍打到了湘南摩甸鎮一帶,雙方放棄了往日的恩怨,聯合當地的宗族勢力,與日軍展開了殊死的鬥爭。

作品內容
1944年,抗日戰爭進入局部反攻階段,八路軍連長李俊乾奉命率領部隊前往湘南南嶺山下,希望在此建立一塊新的根據地。湘南南嶺山下,以摩甸鎮為中心的方圓幾十里,是湘南有名的宗族聚居區,這裡民風彪悍,礦產豐富,宗族勢力龐大,其中的李劉兩大宗族由於歷史原因,予盾十分尖銳。在李俊乾等人的努力下,他們在南嶺山下站穩了腳跟並得以發展壯大,但幾乎就在同時,當地劉姓族長的兒子帶領國民黨的一個加強連也到達了南嶺山下,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李俊乾與女記者劉參艷在元宵倒燈會上一見鍾情,但劉參艷卻是仇家劉金龍的女兒,而同時,他的競爭對手也愛上了李俊乾的妹妹,兩對青年陷入了愛情的旋渦之中……豫湘桂戰役爆發,日軍打到了南嶺山下,民族大義面前,雙方放棄了往日的恩怨,攜手對付共同的敵人,當地的各個宗族也用原始、落後的土槍土炮與侵略者展開了殊死的鬥爭……
創作背景
作者亮劍學子出生於湖南省湘南地區。這裡是一個革命老區,開國大將黃克城、開國上將肖克就誕生此。而黃克誠大將更是與作者的家鄉在同一個縣,兩個村子的人甚至還經常去同一個圩上趕集。另外還有鄧中夏曾志、吳仲廉、彭儒等一大批革命家誕生於此。當年這裡曾經爆發了轟轟烈烈的湘南起義,而後來的紅軍起義和紅軍長征,都在這裡留下了深深的足跡。一九三四年紅軍長征初期,曾在當地著名景區蘇仙嶺與國民黨軍展開過激烈戰鬥。另外當年的張學良將軍,在一九三八年也曾經到過此地,甚至還在作者就讀的中學短暫囚禁過。更巧的是,負責看守張學良的軍官劉乙光也是出生於此,並且就在此中學的隔壁鄉鎮。還有,就在作者的家族,還出了一個黃埔軍校第六期的學員李輝瑞。按輩分,作者要叫他叫爺爺。聽說李輝瑞後來曾任國民黨獨立旅任旅長,相當於師長。他曾在井岡山剿過共,中央紅軍長征時,他戀師生情放了周恩來一馬。太原會戰時期打過日本,曾繳獲日本軍刀,他的雙眼被日軍的毒氣彈熏瞎。有關他剿共與抗日的事情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是他確實做過獨立旅的旅長,而且雙眼也確實後來瞎了。作者村子有一個姓王的當過他的勤務兵,小時候作者還見過這個人。一九四四年,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在湘南與國民革命軍第十軍展開了四十多天的激烈戰鬥,這就是震驚世界的衡陽保衛戰。抗戰後期,八路軍南下支隊進入湖南,也在筆者的家鄉呆過一段時間。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進行了衡寶戰役,消滅了國民黨軍近四個師。時至今日,在當地還保留著不少的革命紀念建築物,如湘南起義紀念塔汝城的烈士公園,湘南起義宜章紀念館等等。
另外,這裡又是一個宗族聚居區,這裡的村子一般都是單姓村,一個村子就是一個祖宗傳下來的。當一個村子的人數發展到一定規模住不下去時,便會有一部分人搬遷到外地去發展,並且往往會逐漸形成一個個新的村子。如當地的一個旅遊景點----板梁古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說板梁古村從南宋至今已有八百年的歷史,從此村遷出去的村子達到四百多個,八萬多人。(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黃克誠大將曾在這裡舉行過“板梁暴動”)。同一宗族之間的各個村子,一般是利用舞龍聯宗祭祖修家譜建鉰堂等宗族活動保持聯繫,碰到有重大事件時,比如說宗族械鬥,他們便會組織人力物力財力等進行支援。由於是聚族而居,村民的凝聚力極強,往往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就可能引發雙方的兩個家族宗族甚至是氏族(這裡的氏族指的是同一姓氏但不同一宗族的成員)之間的械鬥。從古到今,這裡就發生過無數起的宗族械鬥。九三年時,這裡的李劉兩大宗族就發生過一起震驚世界的宗族械鬥。雙方動用土槍土炮,出動幾千人,最後被美國用衛星拍下來了,稱之為“湘南暴動”。最後是派了部隊去才息了下來。這次械鬥被認為是建國以來最大的械鬥,網站上面多有描述,只要在搜尋欄裡面輸入馬田宗族械鬥就會有大量的相關內容。至於那些小規模的宗族械鬥,在當地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宗族械鬥發生最頻繁的時候,幾乎天天都有。另外,這裡的相關宗族活動如舞龍聯宗祭祖修家譜建祠堂等活動也是多如牛毛,作者家鄉的這幾個鄉鎮,舞龍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大特色。基本上規模稍大的村子,春節期間都會組織舞龍,到了元宵節那天晚上,則把龍倒到河裡面去,俗稱“倒燈”。而倒燈的這一個晚上,可以說是這一帶最熱鬧的時候了,天上煙花閃爍,地上敲鑼打鼓。政府每年都要組織大量的公安人員前去維持秩序,以防止宗族械鬥的發生,但是宗族械鬥還是偶爾發生。近些年來,倒燈吸引了不少外地的記者和旅遊團等前往觀看,成為了外地人了解當地的一個視窗。當地的一些宗族有時在清明時還會搞聯宗祭祖活動,即一個宗族的人聚集一起去為自己的祖宗掃墓。如作者所在的縣一中有一座墳墓,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去學校為他們的祖宗掃墓。這種活動也極易引發宗族械鬥,九四年時,作者的宗族就舉行過一次規模龐大的聯宗祭祖活動。當時祭祖的地點是株洲的茶陵,據說當時去的人數總共有一萬多人,由於人多,場面比較亂,把人家山上的茶葉樹苗搞得不成樣子,當天還發生了三起宗族械鬥。至於修家譜,基本上每一個宗族都會修,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當地掀起了一股修家譜的熱潮。修家譜的時候,一般都會辦酒放電影等,以增加一些喜慶的氣氛。如作者村子的家譜,就是九四年修的,與當年大規模聯宗祭祖是同一年。當時也辦了酒,還放了電影。而建祠堂的話,一般是以單姓自然村為單位的。但是當地建祠堂的話,一般都會在辦酒那天邀請同一宗族的人過來,藉此機會聯絡相互之間的感情。進入兩千年以後,當地又掀起了一股建祠堂的熱潮。截止現在,當地的單姓自然村,可以說是大部分都建起了新的祠堂,作者村子的祠堂則是在零五年建好的。
作者的家鄉雖然既是一部革命老區,又是一個宗族聚居區,然而卻沒有一部展現這樣特色的小說和電視劇,這使得作者感到深深的遺憾。而近年來,國內掀起了一股拍攝紅色題材和展現地方特色的電視連續劇高潮,各省市充分挖掘本地紅色資源,拍攝電視連續劇,以此來提高知名度,發展旅遊業。如江蘇的“沙家浜”、湖北的“洪湖赤衛隊”、山西的“呂梁英雄傳”,陝西的《關中匪事》《關中男人》《關中女人》《關中槍聲》《關中往事》《關中義事》《關中刀客》等。湘西的《湘西剿匪記》《烏龍山剿匪記》《湘西往事》《血色湘西》《喋血邊城》《湘西屍王》等。滇西的《滇西1944》《滇西往事》《國際大營救》《中國遠征軍》《我的團長我的團》等。
真正讓作者產生寫這樣一部展現湘南特色的小說是在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份,當時作者與兩個同事到深圳出差,當時恰好正在演那個《血色湘西》。其中有一個同事就是湘西那邊的,那個同事看了後,感到非常的自豪,說什麼這部電視就是講的他們那裡的故事,而且拍電視也是在他們那邊拍的,你們湘南為什麼就沒有一部這樣的電視劇之類的話。這使得作者暗下決心,要寫一部展現湘南特色的小說。
作品賞析
這部小說真實還原了湘南民間的一些風情習俗,比如宗族械鬥宗族祠堂元宵倒燈端午賽龍聯宗祭祖等等,長期以來,人們一提到湖南,往往就會想到湘西的土匪,想到湘西的殭屍,想到湘西如詩如畫的風景。但對於湘南的一些風情習俗,卻鮮有人知,這部小說將會大大地改變這一狀況。
這部小說還真實的還原了部分湘南的民國歷史,我們學過歷史知道,一九四四年,日軍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黨員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在占領了和湖南長沙後,於當年六月下旬,發動了對衡陽的進攻。衡陽守軍國民黨第十軍在軍長方先覺的領導下,與日軍進行了四十多天的血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日軍占領衡陽後,主力部隊經永州進犯廣西,另有部分日軍則沿粵漢鐵路南下,進犯郴州,郴州就是在這一段時間淪陷的。另外,衡陽保衛戰不久,八路軍的南下支隊也到達了湘南一帶,後來遭國民黨軍圍剿,又全部北上,返回了根據地。而小說描述的正是這一時期的國軍與八路軍的各一個連由於所處政治地位的不同,在不破壞國共合作的前提下,發生的各種鬥爭,以及後來在面對日軍大舉入侵,國民黨軍在衡陽與日軍浴血奮戰的情景。最後,日軍進一步侵犯到了湘南郴州。國軍與八路軍聯合當地的宗族勢力,與日軍進入了殊死的鬥爭。展現了湘南人民充滿血性與剛烈、敢愛敢恨的獨特個性與悍勇民風,
這部小說還還原了部分國民黨軍隊的真實面目,一改過去影視作品描述的國民黨士兵不堪一擊的殘兵敗將模樣,塑造了國民黨獨立連這樣一支極有戰鬥力的隊伍,這是比較符合事實的。記得《亮劍》中的李雲龍曾經說過:國軍的五大主力都不是孬種,裝備好,火力猛,攻防兼備,單兵作戰能力強……坦率的說,拉出我們解放軍任何一支部隊單個較量,在人數相等的情況下,都不是對手。”事實上,國民黨部隊裡面,除了五大主力之外,還有其它的不少部隊也是很有戰鬥力的。如五十二軍第七軍二十五軍三十五軍第十軍等。而這裡的獨立連則是屬於國民黨第十軍的,在與八路軍新一連的競爭中,獨立連絲毫不處於下風,甚至更多時候,更勝一籌。
這部小說還比較詳細的描述了當年衡陽保衛戰的情景,這是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這些年來,大陸為了尊重歷史,一改過去只拍共產黨軍隊抗日的電視,也拍了不少國軍抗戰的電視,比如說《血戰台兒莊》《中國遠征軍》《我的團長我的團》《滇西一九四四》《狙擊手》等等,這部小說可以說是順應了這一時代潮流。
另外,這部小說還一改過去國民黨軍官平庸無能的慣例,塑造了一個國民黨獨立連連長劉參武,他畢業於黃埔軍校,並且去德國柏林軍事學院深過造,軍事素質過硬。事實上,國民黨確實有一批這樣的軍官,既畢業於黃埔軍校,又去過德軍深造的學員,回國後在正面戰場多次與日軍血戰。他們在民族大義面前,是沒有半點含糊的。國民黨裡面也不乏忠於信仰的優秀軍官。軍人為榮譽而生為完成任務而死,烈火洪水般的氣質,展開生死對決。
《血火湘南》可以說這是第一部把湘南的宗族文化和歷史文化結合起來的小說,比如說宗族械鬥元宵節倒燈八路軍挺進湖南端午節賽龍舟衡陽保衛戰聯宗祭祖守土抗日等。如果將來搞得好的話,應該會像當年的《血色湘西》一樣,引起轟動效應的,說不定還會掀起一股創作湘南特色小說和電視劇的熱潮,也有可能會掀起一部搶拍有關宗族文化電視劇的熱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