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脹

語出: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孫真人》:“ 三原 民 苟 氏婦者,病蠱脹,諸醫束手,氣已絶矣,踰二鼓忽甦。” 清 焦循 《憶書》卷四:“有養媳未成禮,而是子私之有身,他醫以為蠱脹,獨 李翁 決其為男胎。”

病名。
①有流行性,因蠱毒引起腹部脹大,四肢浮腫,形體消瘦的病患。見《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醫林繩墨·膨脹》:“至若蠱脹之症,所受山嵐瘴氣,或蟲蛇蠱毒之物,遂使大腹作脹,肚見青紅之紋。皆由山嵐蠱毒之氣,因感入腹,聚而不散,結為腹滿之症。”參見蠱注條。
②即鼓脹。《古今醫鑒·脹滿》:“經曰鼓脹”,“其病膠固難治。又名蠱者,若蠱侵蝕,有蟲之義。”
③指單腹脹。《醫鈔類編·脹病門》:“單腹脹,四肢頭面不腫脹,惟在腹,故名為單腹脹,其實脾胃病也。又以其血氣結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蠱,故亦名蠱脹。”
④指腹膨大而中實有物者。《類證治裁·腫脹》:“別有蠱脹,因氣血郁痹,久則凝滯不行,腹形充大,中實有物,非蟲即血,非如鼓脹之腹皮繃急,中空無物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