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形玉琀

蟬形玉琀,東漢時期文物,這件玉蟬的線條凝練挺拔,走刀處見棱見鋒,表現出匠師高超的造型能力。

蟬形玉琀

製造年: 東漢
材料: 青玉
規格: 長6.2厘米,寬3.3厘米,厚0.8厘米
收藏地: 私家

介紹

葬玉。玉器是我國古代隨葬的主要器物之一。古人認為用玉器隨葬可使屍體不腐,所謂“金石在九竅,則死者為之不朽”。九竅,指眼、鼻、耳、口、肛、陰等九個部位,其中含在死者口中的是像最重要的。以什麼材質作琀,本無定製。商代就以貝作。從周代以後玉琀成為主流。玉琀中使用時間最長的是玉蟬。漢魏六朝,玉蟬的使用極為廣泛。以蟬作琀,可能與蟬的生態特點有關,冀望死者象蟬一樣,在土中復生。
這件蟬形玉琀,造型略扁。頭呈弧形,凸眼似釘帽,背部刻劃雙翼。上腹部有兩條交叉的弧線,表示蟬的鳴腔,下腹部以弧形橫線,表示蟬的腹節。造型準確,紋飾簡潔。玉蟬的琢磨精細,尤其是坡形線磨得光滑圓潤頗見功力。在刀法上,顯示出“漢八刀”的底蘊。所謂“漢八刀”,往往是在不需精細的玉件上,簡單幾刀,勾勒對象的主要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