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桿菌

螺桿菌

自1983年Marshall和Warren發現了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後,迅速在國際消化病學界引起了巨大轟動,它的發現對消化病學、特別是胃十二指腸病學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我國於1985年開展這項研究。Hp的研究使潰瘍病治療有了重大進展。繼而,有關Hp的研究也延伸到與胃癌的關係方面。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是許多慢性胃病發生髮展中一個重要致病因子。Hp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和黏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MALT)淋巴瘤密切相關。通過對Hp基本生物學性狀的認識,將有益於探討其致病機制,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及對該菌疫苗的設計。這裡詳細介紹近年來Hp在分子生物學、流行病學、診斷和治療等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能為國內HP的研究提供一個交流的環境。

基本信息

螺桿菌

螺桿菌,即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簡稱Hp,是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螺鏇形彎曲的細菌。長2.5~4.0μm,寬0.5~1.0μm。在胃黏膜上皮細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鏇狀或弧形。

簡介

自1983年Marshall和Warren發現了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後,迅速在國際消化病學界引起了巨大轟動,它的發現對消化病學、特別是胃十二指腸病學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

螺桿菌螺桿菌
動作用,我國於1985年開展這項研究。Hp的研究使潰瘍病治療有了重大進展。繼而,有關Hp的研究也延伸到與胃癌的關係方面。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是許多慢性胃病發生髮展中一個重要致病因子。Hp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和黏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MALT)淋巴瘤密切相關。通過對Hp基本生物學性狀的認識,將有益於探討其致病機制,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及對該菌疫苗的設計。這裡詳細介紹近年來Hp在分子生物學、流行病學、診斷和治療等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能為國內HP的研究提供一個交流的環境。

注意事項

幽門螺桿菌的傳染力很強,可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 具、糞便等途徑傳染,所以,日常飲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感染。

忌煙,酒,咖啡等辛辣食物。這些東西可影響某些藥物的生物活性從而降低治療效果。含亞硝胺的醃製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門螺桿菌陽性的作用,就會增加癌變的幾率。

胃內PH值是影響因素,應儘量避免使用在酸性環境下容易失去抗菌活性的藥物。

根除幽門螺桿菌一點要注意口腔衛生,無窗的衛生間要定期紫外線燈30分鐘以上時間殺菌消毒。

形態特徵

病理學特徵

電子顯微鏡下,菌體的一端可伸出2~6條帶鞘的鞭毛。在分裂時,兩端均可見鞭毛。

鞭毛長約為菌體1~1.5倍。粗約為30nm。鞭毛的頂端有時可見一球狀物,實為鞘的延伸物。每一鞭毛根部均可見一個圓球狀根基伸入菌體頂端細胞壁內側。在其內側尚有一電子密度降低區域。

鞭毛在運動中起推進器作用,在定居過程中起拋錨作用。

生理學特徵

幽門螺桿菌是微需氧菌,環境氧要求5~8%,在大氣或絕對厭氧環境下不能生存。許多固體培養基可作幽門螺桿菌分離培養的基礎培養基,布氏瓊脂使用較多,但需加用適量全血或胎牛血清作為補充物方能生長。常以萬古黴素、TMP、兩性黴素B等組成抑菌劑防止雜菌生長。

幽門螺桿菌對臨床微生物實驗中常用於鑑定腸道細菌的大多數經典生化實驗不起反應。而氧化酶、觸酶、尿素酶、鹼性磷酸酶、r-谷氨醯轉肽酶、亮氨酸肽酶這七種酶反應是作為幽門螺桿菌生化鑑定的依據。

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喝了幽門螺桿菌的培養液,便於不久之後便得了胃病。

分子生物學特徵

幽門螺桿菌的全基因序列已經測出,其中尿素酶基因有四個開放性讀框,分別是UreA、UreB、 UreC 和UreD。UreA和UreB編碼的多肽與尿素酶結構的兩個亞單位結構相當。幽門螺桿菌的尿素酶極為豐富,約含菌體蛋白的15%,活性相當於變形桿菌的400倍。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形成“氨雲”保護細菌在高酸環境下生存。此外,尚有VacA基因和CagA基因,分別編碼空泡毒素和細胞毒素相關蛋白。根據這兩種基因的表達情況,又將幽門螺桿菌菌株分成兩種主要類型:Ⅰ型含有CagA和VacA基因並表達兩種蛋白,Ⅱ型不含CagA基因,不表達兩種蛋白,尚有一些為中間表達型,即表達其中一種毒力因子。現在多認為Ⅰ型與胃疾病關係較為密切。

治療方法

常用藥物

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抗幽門螺桿菌藥物有:胃復春片、羥氨苄青黴素、甲硝唑、克拉黴素、四環素、強力黴素、呋喃唑酮、有機膠態鉍劑(de-nol等)、胃得樂(胃速樂)、樂得胃、西皮氏粉和胃舒平等。潰瘍病患者尚可適當結合套用質子泵抑制劑或h2受體拮抗劑加上兩種抗菌素,或者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加上一種抗菌素。某些益生菌也是目前國內外常用的對抗幽門螺桿菌最有效的非藥物新型製劑,可單獨使用。

方案選擇

治療方案的選擇原則是:

①採用聯合用藥方法,如國際上普遍採用的三聯療法;

②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

③無明顯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

④病人經濟上可承受性。

判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效果應根據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而不是清除率。根除是指治療終止後至少在一個月後,通過細菌學、病理組織學或同位素示蹤方法證實無細菌生長。

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一

口口傳播:中國保守的餵養方式,家長將食物嚼碎之後再餵給孩子,如果家長患有慢性胃炎,就會將病菌通過口口餵養的方式污染給孩子。

傳播途徑二

戀人之間的親吻:幽門螺鏇桿菌廣泛存在於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接觸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門螺鏇桿菌污染的食物均可造成傳染。

傳播途徑三

打噴嚏傳播:患者打噴嚏可以通過鼻腔將幽門螺鏇桿菌一起排出,並且有濃重的異味,需區別於口腔炎症。

臨床症狀

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的症狀:

臨床症狀一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症狀主要是反酸、燒心以及胃痛、口臭。這主要是由於幽門螺桿菌誘發胃泌素瘋狂分泌,而發生髮酸燒心,而具有胃潰瘍疾病的患者,幽門螺桿菌更是引起了主要症狀胃痛的發生,口臭最直接的病菌之一就是幽門螺桿菌了。

臨床症狀二

幽門螺鏇桿菌能夠引起慢性胃炎。所發生的主要臨床表現有:上腹部不適、隱痛,有時發生噯氣、反酸、噁心、嘔吐的症狀,病程較為緩慢,但是容易反覆發作。

臨床症狀三

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後產生多種致病因子,從而引起胃黏膜損害,臨床疾病的發生呈現多樣性,而且患者多會出現反酸、噯氣、飽脹感等等,均是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比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多數倍。

臨床症狀四

幽門螺桿菌感染有時也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這時一般是通過檢查來判斷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幽門螺桿菌這種致病菌,很容易誘發胃腸疾病的發生。

檢查方法

尿素呼氣試驗

Hp具有較強的內源性尿素酶,能分解胃內及核素標記的尿素,產生CO2和NH3,CO2被吸收後經肺呼出,因此只需分析呼氣中的14C或13C即可診斷Hp的存在。

尿素呼氣試驗——原理是HP在體內產生尿素酶,用13C或14C標記的尿素由受試者服下後,即分解產生帶同位素標記的二氧化碳,收集呼氣標本,用液體閃爍計數器或用氣體核素質譜儀檢測標記的二氧化碳,靈敏度極高,可定量,患者無創傷無痛苦,方法簡單快速,對檢測HP是否根治十分可靠。敏感性95%,特異性95%--100%。

抽血檢測

抽血檢測就是採用抽血的方法檢測血清中幽門螺桿菌的抗體水平。而人體在受到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會在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正因為這樣,所以就會出現以下兩個問題,導致結果不準確。

醫治方法

幽門螺鏇桿菌相關性胃炎治療方案包括兩大類,第一類是常用的藥,以鉍製劑為主的方案,或者以質子泵抑制劑的方案。第二類是微生物製劑,常用的是衛舒元複合益生菌。此類方案已興起,並逐漸代替抗生素,並能抑制反覆感染。其缺點是周期長!

常用藥方案需再加兩種抗菌藥,如阿莫西林,或者甲硝唑,這種方案比較容易一些,對幽門螺桿菌的效果能夠達到80%根除,相關性胃炎可好轉。這個方案不適合的病人是青黴素過敏的,青黴素過敏的可以換四環素類的藥,它對於螺桿菌的作用也是比較好,配用甲硝唑,連續兩個療程就可以,如果有胃潰瘍病可以加上雷尼替丁或者是法莫替丁;再就是洛塞克,青黴素過敏可以換四環素,甲硝唑可以換成克拉黴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