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簌簌無風花自墮

蝶戀花·簌簌無風花自墮

蝶戀花·簌簌無風花自墮的作者是蘇軾, 原文是: 簌簌無風花自墮。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落日有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雲破。 路盡河回人轉舵。系纜漁村,月暗孤燈火。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

蝶戀花·簌簌無風花自墮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原文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
簌簌無風花自墮。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落日有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雲破。
路盡河回人轉舵。系纜漁村,月暗孤燈火。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

詞牌釋義

蝶戀花 蝶戀花.春景 蘇軾
題考〕毛先舒云:“﹝蝶戀花﹞,商調曲也;采梁 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其詞始於宋。司馬槱在洛下,晝夢美姝牽帷歌:‘妾本錢塘江上住’五句,詢其曲,名﹝黃金縷﹞。槱後赴錢塘幕官,為秦少章言之,少章續其後段。槱復夢美姝每夕同寢;同寀云:‘公廨後有蘇小小墓,得毋妖乎?’不逾歲,槱病死。故此調又名﹝黃金縷﹞。此調除﹝黃金縷﹞外,又有﹝一籮金﹞、﹝鵲踏枝﹞、﹝鳳棲梧﹞、﹝卷珠廉﹞、﹝魚水同歡﹞、﹝明月生南浦﹞等名。”
作法〕本調六十字,為仄韻七絕兩首相合而成,特於第二句加兩字為冠,而於第三句亦用韻耳。首句與﹝臨江仙﹞同,次句上四下五,協仄韻,第一、第五字可平。第三句同第一句。末句平起協仄韻,又與﹝踏莎行﹞末句同。後闋全同前闋。
花褪殘紅青杏小,
⊙●⊙○○●▲(仄韻)
燕子飛時,
⊙●○○(豆)
綠水人家繞。
⊙●○○▲(協仄韻)
枝上柳綿吹又少,
⊙●⊙○○●▲(協仄韻)
天涯何處無芳草。
⊙○⊙●○○▲(協仄韻)
牆裡鞦韆牆外道,
⊙●⊙○○●▲(協仄韻)
牆外行人,
⊙●○○(豆)
牆裡佳人笑。
⊙●○○▲(協仄韻)
笑漸不聞聲漸悄,
⊙●⊙○○●▲(協仄韻)
多情卻被無情惱。
⊙○⊙●○○▲(協仄韻)

賞析

這首詞題記為“暮春別李公擇”,李公擇是東坡老友,兩人都因反對新法遭貶,交情更篤。這是一首送別詞。
“簌簌無風花自墮”,寫暮春花謝,點送公擇的時節。暮春落花是古詩詞常寫之景,但東坡卻又翻出新意:花落聲籟籟卻不是被風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墜落在地,好一份安閒自在的情態。接著寫“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點出園林寂寞,人亦寂寞。白居易戲答劉禹錫和其《別柳枝》絕句詩,有“柳老春深日又斜”一句,這裡借用“柳老”寫柳絮快要落盡的時節,所謂“柳老”就是“春老”。“櫻桃過”是寫櫻桃花期已過。正巧今送李公擇亦逢此時。東坡這期間另有《送筍芍藥與公擇》詩說道:“今日忽不樂,折盡園中花。園中亦何有,芍藥裊殘葩。”芍藥,櫻桃,同時皆盡,而這個時候老朋友又將遠行了。花木榮枯與朋儕聚散,都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時俱至,卻還是讓人難以接受。“落日有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雲破”,兩人在“寂寞園林”之中話別,“相對無言”時,卻見落日照坐之有情,青山橫雲之變態。此時彼此都是滿懷心事,可是又不忍打破這份靜默。上片主寫暮春,微露惜別之情,“照坐”之“坐”,點出話別之題旨。
“路盡河回人轉舵”:“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盡”;行者在舟中卻見舵已轉。“河回”二字居中,相關前後。船一轉舵,不復望見;“路盡”岸上人亦送到河曲處為止。岸上之路至此盡頭了,是送行送到這裡就算送到盡頭了。“系纜漁村,月暗孤燈火”,這一句是作者想像朋友今夜泊於冷落的漁村中宵不寐,獨對孤燈,唯有暗月相伴。這兩句,便見作者對行人神馳心繫之情。“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上句用《楚辭·招魂》中天帝遣巫陽招屈原離散之魂的故典,表達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願望。東坡與公擇因反對新法離開京城出守外郡,情懷鬱悶,已歷數年,每思還朝,有所作為,但局面轉變,未見朕兆,他們四方流蕩,似無了期,所以有“飛魂”之嘆。“飛魂”與“楚些”是倒裝,求其語反而意奇。“我思君處君思我”,採用回文,有懇切濃至的情思,也是對前面“系纜漁村,月暗孤燈火”的深情想像的一個照應。下片寫送別,兼及對再受重用的渴望,寫二人同情相憐,友情深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