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燈火錢塘三五夜

蝶戀花·燈火錢塘三五夜

《蝶戀花·燈火錢塘三五夜》作者蘇軾,作品簡介: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蝶戀花·燈火錢塘三五夜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原文
蝶戀花(密州上元)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詞牌釋義

蝶戀花 蝶戀花.春景 蘇軾
〔題考〕毛先舒云:“﹝蝶戀花﹞,商調曲也;采梁 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其詞始於宋。司馬槱在洛下,晝夢美姝牽帷歌:‘妾本錢塘江上住’五句,詢其曲,名﹝黃金縷﹞。槱後赴錢塘幕官,為秦少章言之,少章續其後段。槱復夢美姝每夕同寢;同寀云:‘公廨後有蘇小小墓,得毋妖乎?’不逾歲,槱病死。故此調又名﹝黃金縷﹞。此調除﹝黃金縷﹞外,又有﹝一籮金﹞、﹝鵲踏枝﹞、﹝鳳棲梧﹞、﹝卷珠廉﹞、﹝魚水同歡﹞、﹝明月生南浦﹞等名。”
〔作法〕本調六十字,為仄韻七絕兩首相合而成,特於第二句加兩字為冠,而於第三句亦用韻耳。首句與﹝臨江仙﹞同,次句上四下五,協仄韻,第一、第五字可平。第三句同第一句。末句平起協仄韻,又與﹝踏莎行﹞末句同。後闋全同前闋。
花褪殘紅青杏小,
⊙●⊙○○●▲(仄韻)
燕子飛時,
⊙●○○(豆)
綠水人家繞。
⊙●○○▲(協仄韻)
枝上柳綿吹又少,
⊙●⊙○○●▲(協仄韻)
天涯何處無芳草。
⊙○⊙●○○▲(協仄韻)
牆裡鞦韆牆外道,
⊙●⊙○○●▲(協仄韻)
牆外行人,
⊙●○○(豆)
牆裡佳人笑。
⊙●○○▲(協仄韻)
笑漸不聞聲漸悄,
⊙●⊙○○●▲(協仄韻)
多情卻被無情惱。
⊙○⊙●○○▲(協仄韻)

賞析

這首詞題記為“密州上元”,詞卻從錢塘的上元夜寫起。錢塘也就是杭州,蘇軾曾在那裡過了三個元宵節。元宵的特點,就是“燈火”。東坡用一句“燈火錢塘三五夜”,點出燈夕的盛況。“明月如霜”,寫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詩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圓,燈月交輝,引來滿城男女游賞,元宵節是宋代一個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街人遊人如織,男子歌嘯而行,好盛裝而出。難怪東坡要寫月光“照見人如畫”了。這還是街市的遊人。至於富貴人家慶賞元宵,又另有一種排場。作者一句“帳底吹笙香吐麝”寫盡杭州城官宦人家過節的繁奢情景。“更無一點塵隨馬”,化用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句,進一步從動態寫遊人。說“無一點塵”,更顯江南氣候之清潤。
上片描寫杭州元宵景致,詞句雖不多,卻也“有聲有色”。“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過片,用“寂寞”二字,將前面“錢塘三五夜”那一片熱鬧景象全部移來,為密州上元作反襯,寫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
作者“曾經滄海難為水”,見過了杭州上元的熱鬧,再來看密州上元自覺淒清。更何況他這一次由杭州調知密州,環境和條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貧窮,勞頓又粗陋,再無江南之詩情。而更讓他感到“寂寞”,感到鬱鬱不樂的是這裡連年蝗旱,民不聊生。作為一個愛民之官,他又怎能快樂開懷呢。這位剛到任年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嘆。他在這上元之夜,隨意閒行,聽到簫鼓之聲,走去一看,原來是村民正在舉行社祭,祈求豐年。這裡農民祈年的場面和簫鼓之聲,讓作者久久不能離去。直到夜深“火冷燈稀霜露下”,郊外彤雲四垂,陰霾欲雪。“昏昏雪意雲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悽慘,卻是寫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種“雪兆豐年”的喜悅之情。
蘇軾這首《蝶戀花》,確是“有境界”之作,寫出了對“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實感受,抒發了對國計民生的憂患之情。內容、筆墨不囿於成規,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筆亦隨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詞運用了轉折、反襯等章法技巧,體現出了他當時的境遇和心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