蜑螺科

蜑螺科

蜑螺科(學名:Neritidae)貝殼近球形或半球形,殼質較厚,螺鏇部低小,體螺層膨大,表面具螺肋或平滑。殼口半月形或卵圓形,內唇滑層寬厚,中部常具齒刻或平滑無齒;厴石灰質,半圓形。主要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棲息於潮間帶岩礁質海底,有的種類棲息於少量海水注入的河口區或小溪中。主要以海藻為食,也吃食其他小動物。在中國已發現40種左右,分布於東南部海域。

蜑螺具有球型或半球型的貝殼,殼質很厚,殼口兩唇常有齒列。角質口蓋為半圓形或雞心形,內側並具有一柄狀突起。根據觀察,蜑螺具有避光性、背地性及很強的貯水能力,因此,常常喜歡爬到高潮線以上的礁岩縫隙之陰暗角落裡。每當細雨綿綿的天氣或夜間,為蜑螺的活動時間,除高腰蜑螺虛線蜑螺較為稀少外,其它種類數量相當豐富。
體層大、螺塔低,貝殼接近球型,眼睛位在觸角的基部,口蓋為半圓形,並且有一柄狀凸起。特殊本領:耐旱、爬行速度較快、球狀貝殼的兩項優點、體內碳酸鈣質溶解再吸收、保護色、大鋼牙、適應各種環境的演化方式。

名稱類別
蜑螺科浮雕蜑螺

[物種名稱]蜑螺科

[拉丁學名]Neritidae

[科屬分類]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原始腹足目貝類動物

分布範圍

絕大多數生活于海岸潮間代,少數生活於淡水或汽水地帶,為貝類當中極少數能夠橫跨海洋及河川的單一科。演化:從三億八千萬年前出現於地球上繁衍至今,種類逐漸增加,並且有朝向陸地生活的演化傾向,陸貝當中的昌蝸牛就是由蜑螺演化而來。

生活環境

海產的棲息於潮間帶岩礁區域,淡水棲的生活於河岸岩石上或紅樹林沼澤區,絕大多數是以藻類為食的草食性貝類,少數種類為肉食性或雜食性。具有避光性及背地性。喜歡群聚生活。

生長繁殖

雌雄異體,體內授精,產卵於岩石上或別人的貝殼上。雖然蜑螺同蠑螺一樣為雅美居民食用的貝類,但由於蠑螺科的體型較大,容易發現,且殼口沒有齒列,殼肉易取出,再加上石灰質的口蓋和貝殼受到觀光客的喜愛,因此捕捉的壓力較大。而以上的條件都是蜑螺所沒有的,所以族群得以大量的繁殖。
壽命:約3~4.5年,約20個月達到性成熟。黑玉蜑螺
蜑螺科黑玉蜑螺

與其他原始腹足目貝類的比較:
1. 體內授精
2. 單腎、單鰓、單心耳
3. 珍珠層不發達
4. 棲息環境橫跨海水與淡水
與其他潮間帶螺類比較

種群現狀

全世界共有八屬、一百多種。

常見類型

(中國沿海)
1. 漁舟蜑螺
2. 粗紋蜑螺
3. 白肋蜑螺
4.黑肋蜑螺
5. 虛線蜑螺
6. 玉女蜑螺

7. 花圓蜑螺
8. 大圓蜑螺
9. 黑圓蜑螺
10.高腰蜑螺
11.豆石蜑螺

蜑螺的近親:壁蜑螺、珍珠蜑螺(均各自獨立為一科)

參考資料:

[1]http://blog.yam.com/shells/article/1450244《文:賴浩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