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雞與烏鴉

通過大蜀雞被烏鴉欺騙的故事告訴人們,狡猾隱蔽的敵人不僅像兇殘露骨的敵人一樣可恨,而且更難防範。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基本信息

原文

豚澤之人養蜀雞,有文而赤翁。有群雓周周鳴。忽晨風(鳥名。屬鷂類。)過其上,雞遽翼諸雓,晨風不得捕,去。已而有烏來,與雓同啄。雞視之兄弟也。與之上下,甚馴。烏忽銜其雓飛去。雞仰視悵然,似悔為其所賣也。

譯文

豚澤的人養蜀雞,(這種雞)身上有花紋並且脖頸上的毛呈赤色。有一群小雞在四周嘰嘰叫著。忽然有一隻鷂鷹從它們上空飛過,大雞馬上用翅膀護住小雞,鷂鷹抓不到小雞,離開了。後來有烏鴉過來,和小雞一起啄食(草籽小蟲)。大雞看見它,把它當成兄弟。和它戲耍,很是溫順。烏鴉忽然銜了小雞飛走了。大雞懊惱地仰望著,好像後悔被它欺騙了。巫峽那么險船不會翻,船(常常)翻在平穩水流(之中)。車在羊腸般彎曲的小道上不會翻,而(常常)會翻在通衢大道上。這沒有別的,福氣在於有所畏懼,災禍發生於有所忽視。

注釋

文:同"紋"花紋
翁:鳥類頭頸上的羽毛
遽:立即
去:離開
翼:鳥類的翅膀,這裡用作動詞,用翅膀遮住的意思。
馴:馴良
悵然:失意的樣子
賣:出賣,引申為欺騙。
豚澤:地名
雛:小雞
晨風:鳥名,屬鷂類
蜀雞:大雞,古代雞的一種,原產於蜀地。
周周:同“啁啁”,小鳥叫的聲音。

受到的啟發

做事情時心存危機感,謹慎處理,往往能化險為夷;相反,如果掉以輕心,常常會引起禍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是這個道理。
要警惕身邊的壞人,注意識別,因為他們往往善於偽裝。

作者

宋濂自幼家境貧寒,但聰敏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他一生刻 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
明初朱元璋稱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與劉基章溢葉琛同受朱元璋禮聘,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其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朱元璋本欲殺戮,經皇后、太子力勸,改為全家流放茂州(現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途中病死於夔州(現在重慶奉節縣),後謚文憲
宋濂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一般認為宋濂於洪武四年因獻詩“自古戒禽荒”一語激怒朱元璋,導致此禍。
明初明惠帝的忠臣,學者方孝孺,少時即師從宋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