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之僧

蜀鄙之僧

蜀鄙之僧,讀作shǔ bǐ zhi sēng。出自清代的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釋義:蜀:四川;鄙:邊境;僧:和尚。文中暗喻天資不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條件。

基本信息

原文

《為學》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釋

文章選自《白鶴堂集》,原題為《為學一首示子侄》,有刪改。彭端淑,生歲不詳。清文學家。

為學:做學問。

乎:嗎?表示疑問語氣

人之為學,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際意義,可不譯。

之:代詞,它,指知識。

亦:也。

則:如果……那么

者:……的事情。

蜀:四川。

之:助詞,的。

鄙:邊遠的地方。

語:讀(yù)音,告訴,對…說。

於:對。

欲:想要,要。

之:到…去,往,到。

何如:如何,怎么樣?

子:你。

何:怎么樣?(商量語氣)

恃:憑藉,倚仗

往:去。

缽:佛教徒盛飯的用具。

足:足夠。

數年:幾年。

買舟:僱船。

下:順流而下。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明:次,下一個

自:從。

還:返回

以:介詞,相當於“把”、“拿”、“將”。

慚色:慚愧的神色。色:神色,臉色。慚:羞慚。

去:距離。

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聖地,屬浙江省舟山群島)。

至:到達。

焉:加強語氣的助詞。

立志:樹立志向。

顧:還,反而。

哉: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

譯文

天下的事不分困難容易,認真去做再難的事也能迎刃而解,不去做,那么再容易的事都會變的困難。人去做學問沒有難易之分,去學就行。

四川邊遠的地方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很貧窮,其中一個很富裕。貧窮的和尚對富裕的和尚說:“我想要到南海(普陀山)去,你看怎么樣?”富裕的和尚說:“您憑藉著什麼去呢?”貧窮的和尚說:“我只需要一個盛水的水瓶一個盛飯的飯碗就足夠了。”富裕的和尚說:“我幾年來想要僱船沿著長江下游而去南海(普陀山),尚且沒有成功。你憑藉著什麼去!”

到了第二年,貧窮的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到過南海的這件事告訴富裕的和尚。富裕的和尚的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情。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裕的和尚不能到達,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貧窮的和尚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