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便

蛹便

蛹便meconium 完全變態類的昆蟲從蛹剛羽化後,立刻排出的少量的液體。對於家蠶等亦稱蛾尿。自馬氏管排出的蛹期物質代謝的最終產物,是貯藏在後腸內的排泄物,因為主要成分是尿酸的微小結晶,所以是混濁的。鱗翅目昆蟲根據不同的種,含有各種特殊的色素(如紅褐、黃褐等)。

簡介

蛹便蛹便
有翅亞綱的1目。成蟲一般具翅兩對,口器咀嚼式舐吸式,翅膜質,腹部第1節併入後胸,雌具由生殖附肢組成的產卵器的全變態昆蟲。膜質(有的翅脫落或退化)。翅脈比較複雜,變化大,有些類群顯著退化,後翅小於前翅,以翅鉤連鎖。口器咀嚼式或舐吸式。多數(細腰亞目)腹基收宿,且第1腹節失去腹板而前移,與後胸癒合,成為並胸腹節。產卵器往往變成適於鋸、穿鑿或針刺等功能的器官。全變態。幼蟲常無足而具不同程度發達的頭部。少數(廣腰亞目)幼蟲呈□狀,具胸足和腹足。呼吸系統常為全氣門式或側氣門式。蛹為離蛹,一般具繭,或無。膜翅目有植食性、肉食性和雜食性3種類型。全世界已知本目昆蟲約12萬種。

主要特徵

蛹便蛹便
膜翅目成蟲分為廣腰亞目細腰亞目。體由小型1毫米左右到中型5~40毫米左右。體壁由很薄(赤眼蜂、蚜小蜂等)到強度硬化(胡蜂等)均有。色澤由淺黃褐色至黑色,有的呈藍、綠、紫、紅多種顏色,甚至具金屬光澤。細腰亞目第2腹節收縮成腹柄或退化呈鱗狀或結狀。頭頂具單眼 3個。單眼及複眼在某些類群(如蟻科和無花果小蜂雄成蟲)中退化或消失。觸角位於顏面觸角窪或觸角窩內,中胸盾片常具盾縱溝,將中胸盾片區分為中葉和側葉。小盾片兩側翼可區分出三角片(如小蜂總科)。中胸側板區分為前側片後側片。前側片前端可分化為胸腹側片,介於前胸背板與翅基片之間,使二者分隔,不相接觸(小蜂、姬蜂、蜜蜂、泥蜂等)。並胸腹節表面由光滑至具粗大刻紋或脊紋及若干小室(姬蜂)。翅脈相特殊,一般比較複雜。特化類群中,翅脈有捻合而向翅的前緣集中的趨勢,甚或僅呈沿翅前緣走向的翅脈一條(小蜂、黑卵蜂)。有些類群的翅退化(蟻蜂、姬蜂、細蜂和少數小蜂),或僅雌成蟲(蟻)、工蟻只雄成蟲(無花果小蜂)無翅。足一般適
蛹便蛹便
於步行,少數類群中足徑節和跗節特別發達,善於跳躍(跳小蜂、鏇小蜂)。有的類群後足基節(扁股小蜂)、後足腿節(小蜂科、長尾小蜂科刻腹小蜂科)或前足腿節特別膨大如腫腿蜂總科、腫腿小蜂科。螯蜂科的雌成蟲前足跗節與爪通常形成鉗狀,用以攀附或捕捉寄主,以便產卵寄生。腹部10節,但因細腰亞目的第1腹節與後胸合併成並胸腹節,第2腹節又常呈腹柄狀或不顯著(有的呈鱗片或小結狀),因此,通常見到的第1腹節實際上是第3腹節。產卵器有的從腹末伸出(胡蜂總科、蜜蜂總科、泥蜂總科、細蜂總科、蟻總科),有的從腹末前方的腹面伸出(姬蜂總科癭蜂總科、小蜂總科)。產卵器基部可有毒腺分泌毒液,以便自衛或者起麻醉寄主和防腐的作用。雄性外生殖器相對簡單。
蜂類和蟻類在幼蟲期一般卵呈圓形或臘腸形。廣腰亞目的幼蟲頭髮達,胸部3節各具足1對,腹9或10節,自第2腹節起具腹足6~8對,無趾鉤。氣門9~10對。內寄生幼蟲初孵時常無氣門。通過皮膚滲透完成呼吸的功能。末齡幼蟲具氣孔 9對。鑽蛀生活的幼蟲一經脫皮腹足即消失,胸足亦多少退化。細腰亞目昆蟲的初齡幼蟲形狀多樣。但其後均趨一致,體由球形至紡錘形,具12~13環節,體壁光滑或具感覺剛毛和皮刺,無足。頭不發達,甚至縮入體內。幼蟲不大活動,由工蜂(蟻)哺育,或以親代為儲備的獵物為食,或在寄主體內外營寄生生活。無單眼。觸角退化,呈感覺突或消失。在末齡以前,胃後端閉塞,與後腸不相通,因此,腸胃中的糞便要到化蛹之前才排出體外,稱為蛹便。老熟幼蟲有的吐絲作繭,有的直接在寄主體內外以及其附近排出蛹便,然後化蛹,初呈黃白色,後變深色(黑褐),蛹為離蛹。

生活習性

蛹便蛹便
幼蟲營自由生活,以寄主植物的枝葉、樹幹、木材為食。幼蟲老熟後吐絲作繭,繭呈薄羊皮紙狀,或以泥沙作成土室化蛹。
細腰亞目,幼蟲不能營自由生活,必須靠親代哺育,寄生性類群的幼蟲則營寄生生活。
社會習性,膜翅目昆蟲中的某些類群(如蜜蜂、螞蟻)具有高度的社會習性。有些類群仍保持極原始的狀態:幼蟲營自由生活,以植物為食;成蟲除選擇寄主產卵外,對於子代漠不關心;幼蟲彼此各不相干。以社會習性來衡量,這一類群屬於:①原始類群(葉蜂、樹蜂、木蜂等)。另外有一類群,成蟲在寄主昆蟲體內(外)產卵,孵化的幼蟲不能營自由生活,只能營寄生生活;親代對子代也和前一類型相似,但以昆蟲或蛛形綱動物為寄主。這一類群屬於②原始寄生類群(姬蜂、土蜂、小蜂、螯蜂、部分癭蜂等)。③粗具母性的寄生類群:有些類群的蜂類,親代在產卵前先為子代構築土室,預儲獵取的食物(泥蜂、蛛蜂、蜾蠃、青蜂等)。它們已粗具母性,可以看作是社會習性的雛形。④具高度社會習性的類群(蜜蜂、胡蜂和蟻三總科):其中,由受精卵孵化的、在整個幼蟲階段得到營養特別豐富(如王漿)的食物而完成發育的雌蜂(蟻)是蜂(蟻)後或稱蜂王(蟻王);由受精卵孵化的、在幼蟲初期階段得到與蜂后幼期一樣的營養、但到後期卻缺乏營養的雌幼,將來則發育成不能生殖的工蜂(蟻);由未受精卵發育的成蟲則是雄蜂(蟻)。在蟻總科中,有的種類(如Oecop-hidea)卵分大小, 未受精大卵發育成為兵蟻,受精小卵發育成為蟻后和工蟻,未受精小卵發育成為雄蟻。蜂(蟻)後、工蜂(蟻)、雄蜂(蟻)和兵蟻共同組成一個蜂(蟻)群社會,它們的形態和職能各有不同。蜂(蟻)後專司產卵,繁殖後代,為一個群體的核心。一個群體一般只有一個後(如蜜蜂),也有幾個後同時並存的(如胡蜂、蟻)。工蜂(蟻)專司營巢、覓食、撫幼和禦侮。雄蜂(蟻)僅能交尾。兵蟻的頭和上顎特別發達,專司戰鬥和咬碎食物等勞役。蜜蜂、胡蜂和蟻均在巢外空中擇偶進行交尾,雌蜂(後)交尾後回歸原巢。蜜蜂新後出現不久,即與母后分開重新營巢產卵,雌蟻在交尾後雙翅脫落,另覓新穴,建立新的蜂蟻群。

生殖

多胚生殖:繭蜂、跳小蜂、廣腹細蜂、螯蜂 4個總科的某些屬種具多胚生殖現象。在寄主體內的一個卵,通過多胚生殖,可產子蜂10~3000多頭。
孤雌生殖:一般蜂(蟻)均行兩性生殖:受精卵發育為雌性個體,包括工蜂(蟻),屬於雙倍體;未受精卵發育為雄,屬於單倍體。但是,某些蜂類沒有雄性的參與,雌性能夠代代相傳,稱為單性生殖,或稱產雌孤雌生殖。通過單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偶爾也出現雄性,稱為產雄孤雌生殖。有的種類單性生殖和兩性生殖輪流出現。具社會性的蜜蜂、胡蜂和蟻識別環境和記憶的能力相當強。蜜蜂不僅能夠辨認方向和自己的巢房,而且能以特定的行為傳遞信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