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毛蟹甲草

蛛毛蟹甲草

蛛毛蟹甲草(學名:Parasenecio roborowskii)為菊科蟹甲草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青海、雲南、陝西、四川、甘肅等地,生長於海拔1,740米至3,4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山坡林下、灌叢、林緣和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蛛毛蟹甲草(圖5、6、7)蛛毛蟹甲草(圖5、6、7)
種中文名:蛛毛蟹甲草
種拉丁名:Parasenecioroborowskii(Maxim.)Y.L.Chen
種別名: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蟹甲草屬
屬拉丁名:Parasenecio
國內分布:產陝西(太白山、佛坪、戶縣、寧陝)、甘肅(岷縣、陘源、榆中、夏河、洮河、隆德、西固、蘭州)、青海(大通、西寧、互助、門源、湟源、樂都、瑪沁、澤庫、湟中、循化)、四川(康定、天全、馬爾康、雅江、大金、小金、黑水、道孚、乾寧、茂理、汶川、平武)和雲南(巧家蕎麥地Liaomenti)。生於山坡林下、林緣、灌叢和草地,海拔1740—3400米。模式采自甘肅。
海拔:1740-34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Bull.Acad.Imp,Sci.St-Petersb27:487.1881]
中國植物志:77(1):065

植物形態

蛛毛蟹甲草,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橫走,有多數纖維狀鬚根。莖單生,高60—100厘米,直立,不分枝,具縱條紋,通常被白色蛛絲狀毛或後脫毛。葉具長柄,下部葉在花期枯萎,僅有殘存的膜質鱗片狀葉基;葉片薄膜紙質,卵狀三角形,長三角形,長8—3厘米,寬8—10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截形或微心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齒端具小尖,上面綠色,被疏貼生短毛或近無毛,下面被白色或灰白色蛛絲狀毛,基出5脈,側脈向上叉狀分枝,兩面明顯突起;葉柄無翅,長6—10厘米,被疏蛛絲狀毛,上部葉漸小,與中部葉同形,或長卵形或長三角形,但葉柄短。頭狀花序多數,通常在莖端或上部葉腋排列成塔狀疏圓錐狀花序偏向一側著生,開展或下垂;花序梗長約3毫米,與花序軸一樣均被蛛狀毛和短柔毛,具2—3個小苞片;小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毫米。總苞圓柱形,長8—13毫米,寬1—1.5毫米;總苞片3一(4),稀2,黃綠色,線狀長圓形,頂端鈍,有微毛,邊緣窄膜質,外面無毛,具數條細脈。小花通常3--4,稀1--2,花冠白色,長8—10毫米,管部細,長約3毫米,檐部寬管狀,裂片披針形;花葯伸出花冠,基部具長尾;花柱分枝,細,外彎,頂端截形,被較長的乳頭狀微毛。瘦果圓柱形,長3--4毫米,無毛,具肋;冠毛白色,長7—8毫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菊科、蟹甲草屬植物

蟹甲草屬(Cacalia L. ),菊科、管狀花亞科千里光族(Senecioneae Cass.)、款冬亞族,約80種,分布於亞洲東北部和美洲,中國約50餘種,廣布於各地,但主產地為西北部和西南部。多年生草本;葉具柄,互生;頭狀花序中等大,同性,排成圓錐花序式或傘房花序式;總苞片少數至多數;小花全部兩性,白色或很少肉色,管狀,5裂,每一裂片有一中脈;花柱的分枝有短而呈圓錐狀的附屬體;瘦果有棱5-10條,禿淨。有些學者把本屬置於Senecio屬內,但本屬頭狀花序無舌狀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