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蟹甲草

紅毛蟹甲草

紅毛蟹甲草(Parasenecio rufipilis (Franch.) Y. L. Chen),菊科,蟹甲草屬的一種植物。產河南(盧氏、欒川、嵩縣)、陝西(大巴山)、甘肅(舟曲)和四川(城口)。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紅毛蟹甲草紅毛蟹甲草

種中文名:紅毛蟹甲草
海拔:1100-1800
命名來源:(秦嶺植物志)[Joum.deBot.8:359.1894]
中國植物志:77(1):076
組中文名:單花組
組拉丁名:Sect.Monanthae(Kitarn.)Y.LChen,comb.Nov.
亞族中文名:款冬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TUSSILAGINAEDum.
族中文名:千里光族
族拉丁名:SENECIONEAECaSS.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被多數有絨毛的鬚根。莖單生,直立,高60—80厘米,不分枝,具條棱,下部被紅褐色透明的長柔毛,上部被白色蛛絲狀毛,雜有長柔毛。葉具長柄,下部葉在花期枯萎,中部葉葉片寬卵圓狀心形或腎形,長7.5—13厘米,寬8—19厘米,頂端急尖,基部深心形,邊緣具5個三角形小裂片或深鋸齒,掌狀5--7脈,葉脈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兩面被紅褐色透明的腺毛,葉柄無翅,長5—10厘米,被紅褐色長柔毛,上部葉漸小,具短葉柄。頭狀花序多數,在莖端排列成圓錐花序,花序枝密集;花序軸和花序梗均被白色蛛絲狀毛;花序梗極短或近無梗,具1—3三角形小苞片。總苞圓柱形,長10—13毫米,寬約3毫米;總苞片5—6,線狀披針形,頂端圓鈍,邊緣膜質,外面被褐色短柔毛。小花5,花冠黃色,長約10毫米,管部細,長3毫米,檐部寬筒狀,裂片三角形;花葯伸出花冠,基部具尾;花柱分枝外彎,頂端截形,被乳頭狀微毛。瘦果圓柱形,長約5毫米,無毛,具肋;冠毛白色,長約10毫米。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存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灌叢或林下,海拔1100—1800米。模式采自四川城口。

本種提示

本種外形與產于山西的山西蟹甲草P.Dasythyrsus(Hand.·Mazz.)Y.LChen和湖北西部的珠芽蟹甲草P.Bulbiferoides(Hand.—Mazz.)Y.LChen近似,但植株被紅褐色透明的腺狀柔毛,葉腋無鱗芽,頭狀花序較密、較大;花序梗和總苞均被紅褐色長柔毛與後者不難區別。

菊科、蟹甲草屬植物

蟹甲草屬(Cacalia L. ),菊科、管狀花亞科千里光族(Senecioneae Cass.)、款冬亞族,約80種,分布於亞洲東北部和美洲,中國約50餘種,廣布於各地,但主產地為西北部和西南部。多年生草本;葉具柄,互生;頭狀花序中等大,同性,排成圓錐花序式或傘房花序式;總苞片少數至多數;小花全部兩性,白色或很少肉色,管狀,5裂,每一裂片有一中脈;花柱的分枝有短而呈圓錐狀的附屬體;瘦果有棱5-10條,禿淨。有些學者把本屬置於Senecio屬內,但本屬頭狀花序無舌狀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