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縣

同安縣

同安縣始建於公元282年(西晉太康三年)。公元933年,實施縣治,因縣城呈束腰銀錠狀故稱“銀城”。歷史上曾管轄過金門、廈門兩島及集美、龍海部分地區,解放後行政區域曾幾度變更,1973年劃歸廈門市管轄,是廈門經濟特區的唯一轄縣,地處廈、漳、泉三角開放區的中心地帶,是我國沿海較早的開放縣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1949年9月同安縣解放至1950年3月,同安縣人民政府下設7個區公所,作為縣人民政府派出機構。基層建制沿用民國時期的保甲制度。具體分布是:第一區駐後祥,轄27個保;第二區駐後溪,轄22個保;第三區駐安柄,轄16個保;第四區駐布塘,轄19個保;第五區駐馬巷,轄30個保;第六區駐曾厝,轄22個保;第七區駐大同,轄14個保。
1950年4月開始民主建政,廢除保甲制度,將保改為鄉,作為基層政權組織。最初以1保為1鄉,根據管理需要,逐步改建。至1951年3月,全縣設定7個區、2個鎮(城關、馬巷),轄139個鄉、9個街道。
1952年10月,將原7個區改為10個區,轄城關、馬巷2鎮及138個鄉。
1953年10月,將第三區的集美鄉劃歸廈門市管轄。
1955年10月26日,將原10區138個鄉,重新調整劃分為1個鎮7個區,下轄6個街道141個鄉,其中7個鄉為縣直屬。
1956年4月,將全縣原7個區、1個鎮、138個鄉,合併為4個區、2個鎮,下轄49個鄉、10個街道,同年6月完成。4個區是:策槽區,轄13個鄉;汀溪區,轄11個鄉;馬巷區,轄12個鄉;灌口區,轄13鄉。城關鎮和馬巷鎮,共轄10個街道。
1957年2月,將灌口區的金山、白礁、錦宅、角尾等鄉劃歸龍溪縣;繼而於5月又將灌口區劃歸廈門市管轄。至此,全縣為3個區、2個鎮、36個鄉。
1958年3月,奉省人民委員會的指示,全縣重新調整、合併為新峰、永豐、城郊、雲峰、美山、新民、洪塘、汀溪、新圩、果園、新岩、巷東、巷南、巷西、鹽山、前線16個鄉,城關、馬巷2個鎮。
自是年9月開始,撤銷原鄉的建制,建立人民公社。全縣建立蓮花、汀溪、策槽、布塘、馬巷、新店、城關7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下轄127個大隊、5個居委會。天馬、大帽山、白沙侖、竹壩、汀溪等農林場直屬縣政府。
1960年設城關鎮。4月,根據上級精簡機構、厲行節約、搞好生產的指示,全縣將原7個公社合併為策槽、汀溪、馬巷、城關4個人民公社和天馬、鳳南、竹壩、大帽山、白沙侖、白雲飛、汀溪、海濱、祥溪9個國營農林場。
1961年9月至1964年4月,縣以下建制屢經調整,從略。
1968年9月28日,成立同安縣革命委員會,城關公社改名衛東公社。
1969年2月,撤銷原東坑公社建制,其所屬的瓊頭、陳新、井頭、城場、窗東、蔡浦、山亭、亭洋、鄭坂、後蓮10個大隊併入馬巷公社;湖頭、東坑、洪厝、楊厝、爐星、和平、下許、安山8個大隊併入新店公社。時全縣設11個人民公社,下轄202個大隊,另有9個縣屬農林場。
1971年1月,原南安縣管轄的大嶝公社劃歸同安縣。全縣為12個公社。3月,南安縣石井公社的蓮河、霞浯兩個大隊劃歸同安新店公社。
1980年11月,撤銷同安縣革命委員會,恢復同安縣人民政府。1981年1月,衛東公社改名城關鎮,轄東溪、西溪、西安、三秀、後爐、雙溪、溪邊7個居委會。是年,同安有11個公社204個大隊。
1981年1月,衛東公社改名為城關鎮。
1984年4月,恢復馬巷鎮建制(縣轄,為公社一級),下轄友民、三鄉、後亭、五美4個居委會和五星村委會。
1984年6~10月,同安縣相繼將城關鎮更名為大同鎮;馬巷公社更名為後濱鄉;新民公社更名為祥橋鄉;策槽公社更名為西柯鄉;巷東公社更名為內厝鄉;果園公社更名為五顯鄉。蓮花、汀溪、新圩、新店、洪塘、大嶝等6個公社,也全部更名為鄉。
1986年3月,將原洪塘鄉管轄的頂溪頭、碧岳兩個村,祥橋鄉管轄的過溪、田洋、古莊、東山、朝元、祥橋6個村,劃歸大同鎮管理。
1987年,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後濱鄉建制,與原馬巷鎮合併為馬巷鎮。1988年12月,撤銷新圩鄉建制,建立新圩鎮,實行鎮管村的體制。
1991年10月29日,經福建省政府民政廳批准,撤銷大嶝、蓮花、西柯、汀溪、內厝、祥橋、洪塘、五顯8個鄉的建制,分別設立鎮建制。全縣設12個鎮、18個居委會、208個村委會。
1992年3月,將祥橋鎮更名為新民鎮。鎮政府駐地由原祥橋村遷到烏塗村,其行政區域不變。
至1995年12月,全縣共轄12個鎮、7個農林場、213個村民委員會、18個居民委員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同安縣作為廈門經濟特區惟一的轄縣,其行政建制變更的條件日趨成熟。1995年5月31日,同安縣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關於同安縣撤縣設區的決議,要求縣政府將《撤縣設區的報告》儘快上報審批,並做好撤縣設區的前期準備工作。6月13日,縣政府向市政府上報關於撤銷同安縣設立同安區的請示。8月25日,市政府向省政府上報。

同安外商投資區

1991年,同安縣劃出12.5平方公里的土地,按照“三通一平”(即路通、水通、電通、土地平整)的國際標準,開闢城東、城南兩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以“三來一補”為突破口,以城東、城南開發區為“龍頭”,積極引進外資企業。城南工業區位於漳溢公路南側,西柯鄉燒灰村西南,總用地面積77公頃。工業區引進項目為輕工、食品、紡織、電子等無污染的來料加工型項目。至1994年,已投資680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外資項目32個,其中15個開工;城東工業區在同安銀城碑酒廠以東,環城北路北側,總用地面積88.67公頃,以引進中小型食品、輕工、機械加工為主和少量大型的上述項目。至1994年,基礎投資5000萬元,引進外資項目16個,其中11個已開工。

同安民間繪畫

同安縣(現為廈門市同安區)地處閩南金三角中心地帶,兩晉時期開始設縣,歷史文化積澱豐厚。這裡的農民畫發展較早,普及面廣,長期吸收戲曲,舞蹈、音樂的精華,建立了一支以農民為主體,兼有年畫、風俗畫、牆畫、繡花、剪紙、雕刻等多畫種的業餘美術隊伍。這幾年又不斷吸收當代國畫和西洋畫的技巧,使當地農民畫從題材內容到表現形式,都從量多面廣向高質量、高技巧發展,多次參加省級以上各種展覽活動,獲獎率較高,其中《香蕉家禽》、《農村經濟搞活了》、《同安車鼓》、《龍舟競渡》等4 幅入選1983年全國農民畫展並獲獎。《同安車鼓》被選送出國巡展。 1987年作品《春》入選參加中國首屆藝術節展出並收藏。1988年有14 幅作品入選省農民書畫大賽展,4幅獲優秀獎。1989年《春》、《採茶舞》、《錦上添花》、《春播忙》收入《中國現代民間繪畫選萃》一書。 1988年,同安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其它同安縣

明永樂五年(1407)六月置,屬靖安州,永樂六年(1408)十月廢,故治在今越南廣寧省鴻基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