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眼蜥

蛙眼蜥

蛙眼蜥,全長可達17公分。在四肢、軀體及尾部等位置,均覆有大型鱗片。此外,尾背上另有一列更大型的盤狀鱗片。夜行性,棲息於沙漠或半沙漠地帶,白天通常會潛藏於自己所挖的80公分深穴內。

基本信息

蛙眼蜥
科 名:壁虎科(守宮科)
中文名:蛙眼蜥
英文名:frog-eyed gecko
學 名:Teratoscincus scincus
屬 名:Teratoscincus
食 性:以小型蜥蜴、蜘蛛或昆蟲為食。
分 布:舊蘇聯裏海東岸至中國西部間,阿富汗北部,伊朗北部。
形態特徵:全長可達17公分。在四肢、軀體及尾部等位置,均覆有大型鱗片。此外,尾背上另有一列更大型的盤狀鱗片。體色以淡褐色為主,並雜有黑色直紋或斷續帶狀斑紋。尤其在幼年階段,大多是以黑色帶狀粗紋為主。
生活習性:夜行性,棲息於沙漠或半沙漠地帶,白天通常會潛藏於自己所挖的80公分深穴內。每胎可產2顆卵,經75-95天后即可孵出60mm的幼體。 有夜行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