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素肉

蛋白素肉

蛋白素肉又稱大豆組織蛋白,它是以大豆蛋白為主要原料,經過粉碎、調製、膨化等工藝生產的健康新食材。蛋白素肉,主要套用於肉製品、速凍食品(餡、丸類)、素食、即食休閒食品,可有效提升產品品質,降低成本;也可直接家庭料理,食用方便。蛋白素肉的工藝流程為:豆餅→破碎→拌料→擠壓膨化→乾燥、包裝。蛋白素肉富含植物蛋白,無膽固醇,低脂肪,是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味道鮮美可口,長期食用可增強體質,有益於身體健康。

歷史起源

中國是大豆的故鄉,中國栽培大豆己有五千年的歷史。同時也是最早研發生產豆製品的國家。

西周至春秋時期,人們把大豆(即菽)當作主要食糧。農民們不止一次唱到它:"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采菽采菽,筐之谷之。七月烹葵及寂"。古人不但將大豆當作主食,而且逐漸地研製了豆腐、做豉、制醬、生豆芽、榨油……,以及製作其他豆製品,這是對人類一大貢獻。僅平常的豆腐一品,至今己風靡世界矣!

豆腐起源於漢代淮南王劉安。淮南王劉安,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襲父封為淮南王,都壽春42年。劉安養方術之士千人,皆多神仙秘法

蛋白素肉蛋白素肉

鴻寶之道。其門客中,蘇非、李尚、田由、晉昌、左吳等八人名氣最大,號稱"八公"。八公終日陪劉安在壽春城北山煉求長生不老之靈丹妙藥,劉安等在煉丹中,偶以石膏點豆漿,經過化學變化而成豆腐。典籍中對劉安發明豆腐有許多記述。記載劉安發明豆腐的典籍多達四五十種。現摘其要者,分述如下:

《辭源》記載:“以豆為之。造法,水浸磨漿,去渣滓,煎成淀以鹽滷汁,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內以石膏收者。相傳為漢淮南王劉安所造。”宋·朱熹《劉秀野蔬食十三詩韻》:"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己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帛布。"

這是現存文獻中最早提到豆腐為"淮南術"的記載。

元·吳瑞的《日用本草》雲:"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明·葉子奇《草術子·雜制篇》雲:"豆腐始於漢,

淮南王劉安之術也"。

明代詩人蘇秉衡寫的《豆腐詩》云:“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罐浸來檐有影,金刀剖破玉無瑕。箇中滋味誰得知,多在僧家與道家。”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部·豆腐》雲:"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

明·陳繼儒《叢書集成·群碎錄》雲:"豆腐,淮南王劉安所作"。

明·羅欣《物原》載:"劉安始作豆腐"。

清·汪汲《事物原會》說,西漢古籍有"劉安作豆腐"的記載。志屬史信,是完全可以依賴的。

明清之際方以智《物性志》雲:"豆以為腐,傳自淮南王"。

古老的歷史遺蹟是豆腐文化的考古依據。中國第二屆豆腐文化節期間,在古城壽縣召開“豆腐文化國際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應邀參觀壽縣博物館。看到了1965年4月出土於壽縣茶庵鄉瓦房村,莊隊漢墓中的水磨。從出土文物來看,豆腐發明於漢代的時間、地點是可以確信無疑的。

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在以後的兩千多年裡,豆腐製作逐漸傳遍了全中國。各地的勞動人民又不斷根據地域特點加以不斷改進,終於形成了中國的豆腐文化。海峽兩岸為光大豆腐的美食,弘揚民族文化,於1990年9月15日分別在北京和台北舉辦了首屆中國豆腐文化節,並確定9月5日---豆腐發明人淮南王劉安的生日為中國豆腐文化節,每年舉辦隆重的紀念活動。

製作方法

工藝流程

蛋白素肉的工藝流程為:豆餅→破碎→拌料→擠壓膨化→乾燥、包裝。

技術要點

1、豆餅:採用榨油後的豆餅。

2、破碎:將大豆餅用機械磨磨成豆粉。

蛋白素肉蛋白素肉

3、拌料:按照豆粉25千克、食用燒鹼20克、食鹽20克、開水1千克的比例,將原、輔材料混勻。

4、擠壓膨化:將拌好的原料放人膨化機,加壓加熱使豆粉團熟透。延壓成型為4厘米寬、0.5厘米厚的人造

肉帶條。產品的質量主要取決於機械的控制溫度,應根據原料的要求,使肉片不生、不焦、不斷、不碎。

5、乾燥:將肉片暴曬至乾燥,也可用電爐等烘乾。

6、包裝:用塑膠袋將成品包裝,密封存放或銷售。

簡介

蛋白素肉蛋白素肉

又稱大豆組織蛋白,它是以大豆蛋白為主要原料,經過粉碎、調製、膨化等工藝生產的健康新食材。其口感潤滑筋道、易入味,可用於涼拌、熱炒、煲湯、油炸等。

目前國內比較出名的蛋白素肉生產企業是遼寧博豐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的“好素優”蛋白素肉。

植物蛋白素肉:綠寶牌植物蛋白素肉(組織蛋白)是選用脫脂低溫食用豆粕、小麥蛋白粉,經雙螺桿擠壓工藝使處於高溫、高壓狀態的原料迅速進入常壓狀態,形成疏鬆多孔的具有肉質纖維組織狀結構。

食用方法:經加水浸泡變軟瀝乾(使用前應浸泡5-10分鐘,使之變軟,沒硬芯為度,瀝乾,並反覆沖洗2-3次,除去加工時添加的微量食鹽和食用鹼)後,添加到肉糜餡或肉製品中,是速凍食品廠和肉類加工廠的常用輔料,也可添加到肉糜中做成肉丸子、肉餡,片狀和大顆粒的還可直接添加到肉、雞、鴨塊或火鍋中。植物蛋白素肉屬高蛋白食料受潮後容易變質,所以隨用隨浸泡,浸泡後用剩的,應及時放入冷藏室,並儘早使用。

1、添加於豬肉糜中,添加量為體積的20-30%。製成豬肉丸、冷凍食品的餡、油麵筋、百葉包的餡等,也可以添加到火腿腸等肉製品中,不但能提高肉丸、肉餡料、肉製品的蛋白質含量,還能降低脂肪含量,改善口味,也能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瀝去水份後在碎肉機內攪碎或人工捏碎,即可拌入肉糜中,調味後使用。絲狀植物蛋白素肉也可直接添加到速食麵的調味包中作為素肉絲。

2、作為炒肉片、肉塊、雞、鴨塊時的伴料,添加量也為20-30%。片狀、大顆粒狀植物蛋白素肉製品,浸泡瀝乾後作為葷菜的伴料,在葷菜將煮熟時加入,再稍加煮炒即可。

3、用豬骨、雞湯等煮炒調味後成菜餚或風味休閒食品。

4、作為火鍋菜食用。

營養成分

蛋白素肉富含植物蛋白,無膽固醇,低脂肪,是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味道鮮美可口,長期食用可增強體質,有益於身體健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版)明確指出:

1、蛋白質是人體的主要構成物質,占人體物質總量的45%,肌肉總量的70%。人體組織的構建和修復、肌體的新陳代謝、體液的酸鹼平衡、生命活動的能量都依賴於人體體內蛋白質的日常活動。

2、大豆中蛋白質含量約35%-40%,是穀類食物的4-5倍,其中“人體必需胺基酸”含量較為充足,組分齊全,還具有可溶性高、易吸收的特點,屬於“優質的植物蛋白”。

3、建議每人每天攝入40g大豆或其製品。

蛋白素肉蛋白素肉

套用領域

蛋白素肉,主要套用於肉製品、速凍食品(餡、丸類)、素食、即食休閒食品,可有效提升產品品質,降低成本;也可直接家庭料理,食用方便。涼拌、燒、炒皆宜,味道鮮美可口,是學校、機關食堂、西餐、中餐、配餐中心的首選產品。

蛋白素肉蛋白素肉

蛋白素肉食用前用溫水浸泡20分鐘,將水擠出,去除豆腥味。蛋白肉可以與動物肉搭配炒菜或作餡,也可與其他菌類蔬菜搭配生產蛋白肉罐頭,或加人火腿中生產大豆蛋白火腿等。蛋白肉的蛋白質含量高,且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時具有肉類咀嚼感,價格不高。

食用指南

選購方法

1. 在商場購買蛋白素肉等豆製品應選擇具有冷藏保鮮設備的副食商場、超市。應選擇有防污染包裝的豆製品,例如經真空壓縮的保鮮膜。

2. 對於用真空袋保存的豆製品,選購時注意查看包裝袋上是否標籤齊全,生產日期儘量選擇與購買日期相近的豆製品。

3. 留意真空包裝是否出現漏氣現象或抽取不徹底現象,此類食品保質期會大打折扣,不宜購買。

4. 遵循“少量購買、及時食用”的原則,不宜大量囤貨。此外,當天剩下的豆乾,套用保鮮袋紮緊放置冰櫃內儘快吃完,如發現袋內有異味或豆乾製品表面發粘,請不要食用。

適合人群

亞健康人群、兒童、素食者、腦力工作者、學生、貧血症狀人群、失眠人群等。 由於其脂低,是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長期食用可增強體質,有益於身體健康。因為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所以蛋白肉是一種健康的食品。

食用禁忌

蛋白素肉蛋白素肉

蛋白素肉等豆製品和蜂蜜都是營養佳品,但這兩種食品卻不能同食。豆腐能清熱散血,下大腸濁氣。蜂蜜甘涼滑利,二物同食,易致泄瀉。同時,蜂蜜中的含多種酶類,豆腐中又含有多種礦物質,植物蛋白及有機酸,二者混食易產生不利於人體的生化反應。故食豆腐後,不宜食蜂蜜,更不宜同食。

豆類中含有抑制劑、皂角素和外源凝集素,這些都是對人體不好的物質。對付它們的最好方法就是將豆漿煮熟,長期食用豆漿的人不要忘記補充微量元素鋅。

食用方法

用熱水浸泡5-10分鐘,待完全柔軟後擠乾水分即可用於烹飪各類美食。

蛋白素肉蛋白素肉

適宜人群

□兒童食用可補充身體成長所需的蛋白質,有益於健康成長。

□學生食用可補充腦力消耗所需的蛋白質,有益於身心健康。

□中青年食用可以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減少肉禽蛋的攝取量,防止肥胖,降低膽固醇。

□老年人食用菜餚柔軟、易咀嚼,宜於吸收大豆蛋白中“人體必需胺基酸”,有益於健康長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