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孚

《虞孚》 是明代劉基的散文。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虞孚作品年代:明代作者:劉基文學體裁:散文 [1] 

作品原文

虞孚問治生於計然先生[1],得種漆之術。三年,樹成而割之,得漆數百斛,將載而鬻諸吳。其妻之兄謂之曰:“吾常於吳商,知吳人尚飾,多漆工,漆於吳為上貨。吾見賣漆者煮漆葉之膏以和漆,其利倍而人弗知也。”虞孚聞之喜,如其言,取漆葉煮為膏,亦數百甕[2],與其漆俱載以入於吳。時吳與越惡,越賈不通,吳人方艱漆。吳儈聞有漆[3],喜而逆諸郊[4]。道以入吳國[5],勞而舍諸私館。視其漆甚良也,約旦夕以金幣來取漆。虞孚大喜,夜取漆葉之膏和其漆以俟。及期,吳儈至,視漆之封識新[6],疑之,謂虞孚請改約。期二十日至,則其漆皆敗矣。虞孚不能歸,遂丐而死於吳。[1]

作品注釋

[1]計然:春秋時葵丘濮上人,博學無所不通,尤善計算。仕越,范蠡師事之,用其策治家成巨富。這裡借稱其名。[2]甕(wèng)即“瓮”,陶製的盛器。[3]吳儈(kuài):吳國作買賣的中間商。[4]逆:迎。[5]道:通“導”,引導。[6]封識(zhì):封記。識,同“志”。

作品賞析

該文選自《郁離子》卷下。文章諷刺了那些利慾薰心的商人,只圖一己私利,摻假賣假,到頭來還是自取滅亡。這可為製造偽劣商品者戒。所謂“無商不奸”,說的是人要一經商,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便不由自主地要耍些奸詐;而“無奸不商”,說的是那儈(買賣中間人),要成為真正的商人,在商海之中屹立,沒有點奸詐之術,虞孚便是下場。人性自私的本質雖然可怕,但也是互相制約的。正因為這種制約,一味損人利己者,最終損害的將是他自己。

作品譯文

虞孚向計然先生請教謀生之道,學會了種漆樹的技術。過了三年,樹長成便割樹收漆,收穫漆幾百斛漆,準備運到吳國去賣。他妻子的哥哥對他說:“我曾經在吳國經商,知道吳人時尚裝飾,很多上漆的事。漆在吳國是上等貨。我見賣漆的人用漆葉煮成的膏和在漆里,他們的利益加倍而別人不知道。”虞孚聽了很高興,按照他的話拿漆葉煮成膏,也是幾百瓮。和他的漆一起裝載運進吳國。當時吳國和越國交惡,越國的商人不能進入,吳國人正缺漆。吳國的買賣中間人聽說有漆,高興地到郊外迎接,帶他進入吳國,犒勞他並讓住在自己私人的館舍。看他的漆,質量很好。約定短期內就用金幣來換取漆。虞孚大喜,夜晚就取出漆葉的膏和進漆里等著交易。到交易的時候,吳國的中間人到。看見漆的封蓋是新的,疑心他有詐。向虞孚請求改約二十天后交易,到那時漆全都壞了。虞孚無法回家(蝕了老本啊),就行乞並死在吳國。

作者簡介

劉基(1311~1375)明初大臣、文學家。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至順間舉進士,任高安丞,有廉直聲。又任江浙儒學副提舉。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公元1340年(元至正年),方國珍起兵海上,被闢為江浙元帥府都事以招安,又任為行樞密院經歷。因忤執政意棄官還鄉。公元1359年(至正十九年),朱元璋下處州,聞劉基及宋濂等名,次年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優禮。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公元1367年(吳元年)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不久,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人憚其嚴。嘗諫止建都於鳳陽。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授弘文館學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為資善大夫、上護軍,封為誠意伯,歲祿二百四十石。劉基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天下,太祖比之為張良,呼為“老先生”。基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畫立定,人莫能測。屢勸朱元璋修德省刑。為政頗有知人之明。四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尋以舊憾為左丞相胡惟庸所訐而奪祿。入京謝罪,留京不敢歸,以憂憤疾作,胡惟庸曾派醫生探視。八年,遣使護歸,居一月而卒。後塗節謂其死實為胡惟庸投藥所致。公元1513年(正德八年),加贈太師。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其文與宋濂齊名,詩與高啟並稱。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洽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著有《郁離子》十卷,《覆瓿集》二十四卷,《寫情集》四卷,《犁眉公集》五卷等,後均收入《誠意伯文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