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世界[獨立於現實世界、與現實世界有聯繫的]

虛擬世界[獨立於現實世界、與現實世界有聯繫的]

虛擬世界是以計算機模擬環境為基礎,以虛擬的人物化身為載體,用戶在其中生活、交流的網路世界。人們運用電腦技術、網際網路技術、衛星技術和人類的意識潛能開發、或形成的獨立於現實世界、與現實世界有聯繫、人們通過虛擬頭盔和營養艙以意識的形式進入、類似於地球或宇宙的世界。

基本信息

虛擬生活虛擬世界

目前在網際網路上所表現出的“虛擬世界”是以計算機模擬環境為基礎,以虛擬的人物化身為載體,用戶在其中生活、交流的網路世界。虛擬世界的用戶常常被稱之為“居民”。居民可以選擇虛擬的3D模型作為自己的化身,以走、飛、乘坐交通工具等各種手段移動,通過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各種媒介交流。我們稱這樣的網路環境為“虛擬世界”。儘管這個世界是“虛擬”的,因為它來源於計算機的創造和想像;但這個世界又是客觀存在的,它在“居民”離開後依然存在,真實的人類虛幻地存在,時間與空間真實地交融,這是虛擬世界的最大特點。很多網友會將自己在網上的虛擬生活(包括遊戲、社區、個人主頁等)廣義的稱為我的“虛擬世界”

虛擬的幻想世界

“虛擬的幻想世界”與MMORPG(MassiveMultiplayerOnlineRolePlayingGame)遊戲相類似,它只是一個預定主題的幻想世界,例如《魔獸世界》(WorldofWarcraft)便是一個典型代表。MMORPG遊戲構造的虛擬世界,多是神話和幻想作品的網路互動版本。遊戲為玩家提供了預先內置的場景和工具,使玩家扮演某一角色進入幻想世界中,夥同他人去捕殺怪獸,以此不斷提升自身等級從而獲得更高的技能,賺取更多的遊戲幣來購買更強大的裝備和道具,本質上與現實世界沒有關聯。

虛擬的現實世界

虛擬的現實世界”是為虛擬世界的“居民”提供最原始的基本虛擬要素,利用它們,居民可以在一無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他們想要的任何東西。居民對其創造的虛擬財產擁有產權,由創造者決定他們的產品是否可以被複製、修改或者轉手。要人們自己來創造與擴展虛擬世界中的“現實”。同時,虛擬世界的生活與現實世界的生活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關聯性。

分類

虛擬世界又分為“虛擬的幻想世界”與“虛擬的現實世界”。  

“虛擬的幻想世界”與MMORPG(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Role Playing Game)遊戲相類似,它只是一個預定主題的幻想世界,例如《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便是一個典型代表。MMORPG遊戲構造的虛擬世界,多是神話和幻想作品的網路互動版本。遊戲為玩家提供了預先內置的場景和工具,使玩家扮演某一角色進入幻想世界中,夥同他人去捕殺怪獸,以此不斷提升自身等級從而

虛擬世界虛擬世界
獲得更高的技能,賺取更多的遊戲幣來購買更強大的裝備和道具,本質上與現實世界沒有關聯。  

“虛擬的現實世界”是為虛擬世界的“居民”提供最原始的基本虛擬要素,利用它們,居民可以在一無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他們想要的任何東西。居民對其創造的虛擬財產擁有產權,由創造者決定他們的產品是否可以被複製、修改或者轉手。要人們自己來創造與擴展虛擬世界中的“現實”。同時,虛擬世界的生活與現實世界的生活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關聯性。  

目前最能體現出“虛擬的現實世界”的案例是由美國加州“林登實驗室(Linden Lab)”開發的Second Life(中文稱作第二人生)。它不僅僅只是一款遊戲,它正在重新定義整個網際網路——三維空間的虛擬現實社會。在這裡,你可以學習、工作、生產、購物、存款,或者是跟朋友們一起四處閒逛、娛樂……遊戲中的通用貨幣林登幣(Linden dollars)與美元可以以一定匯率進行自由兌換,“第二人生”內的經濟活動能賺取真金白銀,商業、政治和娛樂開始滲入其中,虛擬與現實的界限由此逐漸模糊。

國內的“虛擬世界”最早是北京海皮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建的3D虛擬世界hipihi(海皮士),這是一個類似於Second Life 的虛擬世界,完全由用戶創建虛擬世界中的人物、建築場景和物品。 隨後,國內的虛擬世界還陸續出現了novoking(創想王國)、uworld由我世界)等,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以UGC(用戶創造內容)模式為代表的虛擬世界產品如Hipihi、Novoking已經陷入運營困境,而另外一種背離UGC模式,注重用戶的逼真體驗的真3D虛擬世界正在興起,如久游的3D舞蹈虛擬社區《GT勁舞團2》、Hapaworld(哈啪世界)等。 

對於虛擬世界(Virtual World)這個概念,目前主要有狹義和廣義兩個層面的涵義:狹義的虛擬世界,是指由人工智慧、計算機圖形學、人機接口技術、感測器技術和高度並行的實時計算技術等集成起來所生成的一種互動式人工現實,是一種能夠高度逼真地模擬人在現實世界中的視、聽、觸等行為的高級人機界面,一句話,狹義的虛擬世界是一種“模擬的世界”;廣義的虛擬世界,則不僅包含狹義的虛擬世界的內容,而且還指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相應的人類網路行動的呈現而產生出來的一種人類交流信息、知識、思想和情感的新型行動空間,它包含了信息技術系統、信息交往平台、新型經濟模式和社會文化生活空間等方面的廣泛內容及其特徵,一句話,廣義的虛擬世界是一種動態的網路社會生活空間。由此,我們可以認為虛擬世界是一個不同於現實世界的由人工高科技技術如計算機技術、網際網路技術、虛擬實在技術等所創造的一個人工世界。

案例

目前最能體現出“虛擬的現實世界”的案例是由美國加州“林登實驗室(LindenLab)”開發的SecondLife(中文稱作第二人生)。它不僅僅只是一款遊戲,它正在重新定義整個網際網路——三維空間的虛擬現實社會。在這裡,你可以學習、工作、生產、購物、存款,或者是跟朋友們一起四處閒逛、娛樂……遊戲中的通用貨幣林登幣(Lindendollars)與美元可以以一定匯率進行自由兌換,“第二人生”內的經濟活動能賺取真金白銀,商業、政治和娛樂開始滲入其中,虛擬與現實的界限由此逐漸模糊。

國內案例

國內的“虛擬世界”最早是北京海皮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建的3D虛擬世界Hipihi(海皮士),這是一個類似於SecondLife的虛擬世界,完全由用戶創建虛擬世界中的人物、建築場景和物品。隨後,國內的虛擬世界還陸續出現了Novoking(創想王國)、UWorld(由我世界)、Mworld、Hapaworld(哈啪世界)、ChinaQ等,有的已經公測,有的還在研發中。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以UGC(用戶創造內容)模式為代表的大客戶端虛擬世界產品如Hipihi、Novoking已經陷入運營困境,而另外一種以微客戶端,圖形化社區為模式的3D虛擬世界正在興起,如久游的3D舞蹈虛擬社區《久游吉堂社區》、夢境家園、娜娜米米等。

虛擬教育

不過,從2000年前後網遊全球市場快速拓展,3D虛擬環境的大眾化套用到現在開始進入主流化增長。數字土著特別是在3D網遊環境下成長的新一代,對於如何使用3D環境,在3D環境下從事創造,分享,社交和交流,門檻已經逐步降低了。莊秀麗老師年僅7歲的兒子,在HiPiHi世界裡,可以無師自通的探索,社交和創造。
同時一項技術的採用,也依賴於制度激勵與商業激勵。目前在SL的眾多學校,絕大部分是利用政府和非盈利機構資助的資金在進行嘗試。但不是每個國家的教育機構都擁有這樣的資源。相信接下來的套用,應該率先出現在降低商業成本的遠程教育和職業教育等領域。語言教育,部分職業培訓是SL上已經出現的商業化套用。

移民虛擬世界

在西方傳統中,出埃及是有關救贖的歷史。現在,Castronova說,人們正在第二次出走,重寫歷史。這次是從現實中出走,逃往虛擬世界。《exodus To the Virtual Worlds──how online fun is changing reality》。這是一個資深遊戲玩家,網遊虛擬經濟的全球頭號研究先鋒,印第安納大學的經濟學教授Castronova在08年的新作。

過去幾年,全球越來越多人投入越來越多時間在網路遊戲,從現實中出走進入虛擬世界,形成了規模日趨龐大的虛擬社會和虛擬經濟。Castronova預言,未來20-40年,積累的蝴蝶效應將改變我們的社會氣候和現實生活。由於遊戲虛擬世界的設計涵蓋經濟體系和社會體系等一系列規則,與真實世界的公共政策設計一樣涉及評估人們的共同利益,並以此安排治理的最佳過程,兩者被視為基本相似的活動。因此,與逃往虛擬世界這一不可避免的過程相伴,公共政策制定可以從虛擬世界中學習經驗,提高人類在現實社會的幸福感。

理解以上推斷的關鍵在於理解fun。人們花時間遊戲是因為fun。有趣/好玩,一種感知和情感,一直是人類幸福感的重要組成元素,也是遊戲產業過去三十多年發展中關注的核心命題。遊戲虛擬世界設計師們制定規則,創造社會秩序,維持一個虛擬社會和經濟體的持續運轉,目的是讓參與這個世界的人儘可能獲得fun,找到現實世界所不能給與的滿足感,提升個人幸福感。但在Castronova看來,現存已開發國家的公共政策設計,過度關注效用(utility),並沒有足夠認知和理解人們幸福感的重要性。當人們在虛擬世界獲得足夠實踐經驗,他們會要求現實社會的公共政策做出改變。
非常令人奇怪的是,Castronova沒有提到目前所有的遊戲虛擬世界都是追逐商業利益的產物。這樣的追逐,雖然核心在圍繞人們獲得fun,但因為人性的複雜,fun體驗的複雜,可能呈現的並不是理想國。

Castronova異常信任遊戲虛擬世界的設計師,同樣也沉迷他在魔獸等世界中的正面體驗。一定程度上,魔獸世界還有其他西方經典的網路遊戲,支撐遊戲設計師和玩家的是其社會本身的理念沉澱。自由,平等,開放,每個玩家投入時間自由競爭,選定多元的職業,提升級別技能,參與社區,獲取認同。而源自西方的網路遊戲在東方演變為所謂韓國“泡菜”模式──打怪,升級,PK,不停的重複再重複。與級別和裝備相關的權力爭奪才是最讓玩家著迷的地方,也恰恰是東方現實社會的寫照。玩家對權力的崇拜和追逐,在遊戲世界通過時間和金錢投入比拼來完成。這樣的虛擬世界,只是現實世界無助的投影,距離Castronova所言引導現實社會公共政策的實踐,基本背道而馳。  

逃虛擬世界,更多人參與體驗和實踐,不是逃往不能自定規則,數量有限的商業遊戲虛擬世界。即使在遊戲界,人們對fun的體驗,現在要求更為開放和複雜的經濟和社會體系,更為真實的模擬現實社會。這樣的世界不可能是由少數遊戲設計師作為上帝主導的世界。這也是Second Life這樣開放結構的虛擬世界當下流行的原因。在這樣的世界,有關fun的定義與遊戲並不是一回事。

更為開放的虛擬世界平台,因為賦予了玩家從內容到規則生產的最大自主權,已經成為當下最好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實踐和創新場所,引發了全球關注。虛擬與真實正在走向融合,相互教育和引導。目前在SL,有居民自主組建的共和國,還有經濟和金融的創新實踐。虛擬世界的實踐已經跟真實世界掛鈎,公共政策不僅學習虛擬世界經驗,而且開始管制虛擬世界

Castronova構想的未來,仍舊奠基在科技進步的技術之上。只有更多人自主的虛擬世界實踐,形成積極意義上的共識,才有改變現實的正面意義。08年以來,開源虛擬世界技術進展迅速。未來3-5年,每個人都可以逃往自己架設的虛擬世界,每個人都是設計師,都可以自定規則,同時也擁有更多的出逃選擇。 面對同樣的問題,相比Castronova,Cory,去年末剛辭職的Second Life的CTO, 具有更為廣闊和深度的視野。雖然Cory筆下的《Collapsing Geography》只是一篇長文,但有關3D虛擬世界如何最終完成網際網路重構時空的使命,拓展人類自由實踐創新的空間,要比Castronova圍繞 fun的預測,更具分量。  

虛擬世界遊戲

由我世界是一個虛擬互動平台,是一個多人協助的互動工具。在這裡人們可以開始自己的第二生命,活出你一直期待卻由於種種現實壓力沒有嘗試過的活法。在由我世界裡,用戶可以經歷一次非凡的人生旅程。娛樂、溝通、學習、工作等等,讓我們可以完成現實中一直夢想著卻不能實現的生活或者理想。
而虛擬世界與網遊的本質區別就是:虛擬世界是隨著發展,協助,相互共鑄的,環境是大家來營造的,就跟現實社會一樣需要共同建造的。這不同於網遊的單純殺怪、pk、靠升級變強,且只有單一的娛樂功能。神唱KTV就是由我世界互動性最強的一個虛擬世界遊戲

補記 

1. 實際上,沒有逃往虛擬世界一說。虛擬世界跟真實世界走向的是融合。遊戲性虛擬世界,直接投射了真實社會的集體意識。人們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往返於兩個世界。而SL這樣的走向3D網際網路套用的虛擬世界,更直接決定了真實虛擬融合的必然性。真實與虛擬是融合的世界

2. 非常奇怪的是,Castronova似乎完全忽視了真實世界公共政策形成背後的各種複雜力量。遊戲性虛擬世界的規則設定,雖然已經越來越複雜,但作為封閉世界,只能部分模擬和抽象這種複雜性。同時,人們可以在虛擬世界的用腳投票的權利遠遠大於真實世界。規則不平等,在虛擬世界的極端選擇就是關機,下網走人,退出世界。但在真實世界,人們很難推出。問題不是執政的沒有意識到人們關於fun,關於幸福的理解,如何圍繞這些設計公共政策,而是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實際上是商業/宗教/政治等利益鬥爭的結果。從虛擬世界學到的所謂經驗,要用來指導真實世界,實在要困難得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