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骨浸酒

虎骨浸酒,中醫藥方,適用於肝勞,肢節疼痛,筋脈攣縮等症。

基本信息

方劑1

【處方】虎脛骨2兩(塗酥,炙黃),熟乾地黃2兩,續斷1兩,赤箭1兩,石斛1兩(去根,銼),防風1兩(去蘆頭),牛膝1兩(去苗),丹參1兩(去蘆頭),桂心1兩,當歸1兩(銼,微炒),萆薢1兩(銼),芎1兩,酸棗仁1兩(微炒),山茱萸1兩,五味子1兩,漏蘆1兩,五加皮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仙靈脾1兩,骨碎補1兩,荊芥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海桐皮1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令乾),木香1兩,烏蛇1條(重5兩,用無灰酒浸3宿後取出,去頭尾皮骨,炙微黃)。
【製法】上銼細,用生絹袋盛。
【功能主治】腎臟風毒流注,腰腳疼痛,行立無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虎骨酒”。
【摘錄】《聖惠》卷七

方劑2

【處方】虎脛骨半斤(塗酥,炙微黃),熟乾地黃2兩,石斛(去根)1兩,獨活1兩,防風(去蘆頭)1兩,牛膝(去苗)1兩,丹參1兩,桂心1兩,當歸1兩,萆薢1兩,芎1兩,酸棗仁(微炒)1兩,山茱萸1兩,仙靈脾1兩,五加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骨碎補(去毛)1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1兩,白蒺藜(微炒,去刺)1兩,烏蛇2條(重半斤者,酒浸,去皮骨,塗酥,炙微黃)。
【製法】上銼細,用生絹袋盛。以好酒2斗,於瓷瓮中浸7日,密封。
【功能主治】風氣攻注,腰腳骨髓疼痛。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日午、近晚各溫飲1盞,常令醺醺,以愈為度。
【注意】忌生冷、油膩、豬、雞、粘滑物。
【摘錄】《聖惠》卷二十五

方劑3

【處方】虎脛骨5兩(塗酥,多令黃),羚羊角屑1兩,酸棗仁1兩(微炒),豬椒根1兩,五加皮2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丹參1兩,芎1兩,桂心1兩,地骨皮1兩,生乾地黃1兩。
【製法】上銼細,用生絹袋盛。以清酒1斗5升浸7日。
【功能主治】肝勞,肢節疼痛,筋脈攣縮。
【用法用量】每於食前暖飲1盞。
【摘錄】《聖惠》卷二十六

中藥方劑之虎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