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輪[虎尾輪]

虎尾輪[虎尾輪]
虎尾輪[虎尾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虎尾輪是一種閩南地區民間草藥, 亞灌木狀草本,高1-1.5m。莖枝較粗,被短粗毛。奇數羽狀複葉,托葉長三角形,基部寬闊;小葉片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1片較大。總狀花序頂生,花密集,花冠紫色,子房上位,花柱線形,內彎。莢果3-7節,略透明。亞洲分布廣。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虎尾輪 虎尾輪

貓尾射 亞灌木狀草本,高1-1.5m。莖枝較粗,被短粗毛。奇數羽狀複葉;葉柄長5-10cm;小葉柄約2mm;托葉長三角形,基部寬闊;小葉3-5,稀7;小葉片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0cm,寬2-4cm,頂端1片較大,先端尖,基部圓或微心形,上面無毛或在中脈處被毛,背面被短毛,網狀脈凸出。總狀花序頂生,花密集,長達30cm;苞片披針形,基部寬闊,邊緣被長睫毛,下部苞片宿存,上部的伸出於花之上,花開放時即脫落;每苞片有花2朵;花萼淺林狀,5齒裂,上面2裂片較短,下面3裂延長,均被白色長硬毛,毛的基部鼓狀;花冠紫色,長7-8mm;雄蕊10,二體,對著旗瓣的1枚分離;子房上位,花柱線形,內彎。莢果3-7節,莢節膨脹,略透明,被極短的毛。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多生於曠野坡地灌叢中,海拔1000米以下。

分布範圍

虎尾輪 虎尾輪

產福建、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及台灣。印度、緬甸、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採集】秋季收采。

【化學成分】全草含黃酮甙

虎尾輪 虎尾輪

【性味】《閩南民間草藥》:"甘微苦,平。"

清熱,解毒,止血,消癰。治咳嗽,肺癰,吐血,咯血,尿血,脫肛,子宮脫垂,腫毒。

①《閩南民間草藥》:"潤燥解熱,消癰解毒。"

②《廣西中草藥》:"散瘀止血,清熱止咳。治吐血,咯血,尿血,刀傷出血,肺熱咳嗽,子宮脫垂,脫肛。"

③龍溪《實用中草藥》:"活血通絡,理氣和中。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肺結核,白帶、關節炎、小兒疳積。"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

【宜忌】《廣西中草藥》:"孕婦慎服。"

虎尾輪 虎尾輪

【選方】①治肺癰吐痰腥臭:鮮虎尾輪一兩至一兩五錢。洗淨,切碎,水適量煎服。(《閩南民間草藥》)

②治橫痃:虎尾輪一至三兩。洗淨,切碎,水、酒各半燉服。(《閩南民間草藥》)

③治乳吹、乳癌:貓尾射鮮葉每次一至二兩,合牛肉燉食。(《泉州本草》)

食療方法

“虎尾輪燉排骨”有消積健脾、開胃化食、滋陰益氣之功效

“虎尾輪燉水鴨”有提神醒腦、補肝腎兩虛之功效

"虎尾輪煮水”有清熱涼血、肝火過旺之功效

虎尾輪

(《福建漳州南靖塔下村》)

【異名】狐狸尾、貓尾草(《廣西中藥志》),統天草(《閩南民間草藥》),大本山菁、古錢窗草、鐵金鐧(《泉州本草》),狗尾射(《福建中草藥》)。老虎根 《福建民間中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貓尾射的全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