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岩楠木自然保護區

蘿蔔岩楠木自然保護區

蘿蔔岩楠木自然保護區,位於沙縣和明溪交界處。兩坡夾一溝,佑溪從中潺潺流過,形成蘿蔔岩、馬頭山、紅血坑、紫竹洲四個部分。這是一個典型的以樟科和彀斗科為主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有高等植物55個科、101個屬、194種,尤其是區內有327公頃的楠木原生林,其面積之大,密度之大,保護之完好,被前去考察的專家譽為福建的西雙版納.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蘿蔔岩楠木自然保護區,位於沙縣和明溪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4′,北緯26°26′,總面積為327.3公頃,建於1983年。兩坡夾一溝,佑溪從中潺潺流過,形成蘿蔔岩、馬頭山、紅血坑、紫竹洲四個部分。這是一個典型的以樟科和彀斗科為主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保護區地形上系一低山,海拔在600米左右。

概述

這是一個典型的以樟科和彀斗科為主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有高等植物55個科、101個屬、194種,尤其是區內有327公頃的楠木原生林,其面積之大,密度之大,保護之完好,被前去考察的專家譽為福建的西雙版納.

自然景觀

沙縣蘿蔔岩自然保護區,是以珍稀樹種楠木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中亞熱帶闊葉林保護區。它在武夷山東側支脈、沙縣與明溪兩縣交界處,總面積為333.3公頃。在保護區的核心區,有一片20多公頃、楠木占優勢的天然林。

保護區境內主山脊呈東西走向,海拔多在600米左右,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適宜楠木生長。因而,這裡的森林,過去曾遭受人為破壞,而楠木卻依然不斷生長,形成一片楠木異齡林,現在多為中、幼林,最大的楠木胸徑達76厘米,樹高27米。區內其它植物資源也很豐富,經專家考察,現已收集到的就有55科、1O7屬、194種,主要是樟科、殼斗科等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樹種。灌木、藤本植物也很多。

物種資源

植被類型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組成成分以殼斗科、樟科為主。據初步調查,有木本和藤本植物184種,其中喬木98種,灌木51種,藤本植物35種。蘿蔔岩楠木自然保護區

以楠木占優勢的林分有20~26公頃,其中最大的楠木胸徑達76厘米,樹高27米。群落層次結構明顯。喬木層可分二層,第一層主要有米櫧、青岡櫟、絲栗栲、青鉤栲、大葉櫧、楠木、黃樟、紅楠、木荷、馬尾松等。第二層主要有紫楠、天竺桂、秦氏厚殼桂、猴歡喜、薯豆、小葉黃杞等。灌木層主要由黃瑞木、香檳杜鵑、絨楠、山礬、老鼠刺、杜莖山、百兩金等組成。草本層主要有毛莖紫金牛、莎草、狗脊、山姜、江南卷柏、翠雲草等。藤本植物有龍鬚藤、瓜馥木、羊角藤等。

蘿蔔岩保護區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珍稀樹種所占比重較大,以楠木為主的林分是省內不可多得的珍貴樹種林區,發展潛力大。

美食

泰寧風味小吃。做法簡單:以大米為主,配少許黃豆,磨漿,用小鐵勺倒入少許米漿,添上餡料,再蓋上少許米漿,放入油鍋炸成扁圓狀油餅,趁熱食之。泰寧傳統小吃。俗稱韭菜糍。其做法是:用大米和韭菜做原料,磨成稀漿,再烙成簿餅,然後入香茹、鮮筍絲、肉絲、辣椒粉等到餡料,煎成筒狀,趁熱而食,油軟潤滑,色香味俱全。

泰寧民間風味小吃。製作法:和浸洗泡透的糯米,蒸熟後倒入木槽里,加入紅糖,伴少許茶油、五香粉等佐料,然後用木棍攪勻,掇成拳頭大小的團粒,外面裹上薄薄的一層用粳米做成的銀裝,即成。

泰寧風味小吃。製法:用上等糯米,經浸洗蒸熟後,倒入石臼舂打成糕,掇成桌球大小的糍團,放入由黃豆、花生、芝麻炒熟後碾成粉的配料中,(配料粉中再摻入白糖),再加上香蔥豬油,即成。其特點:色淡黃、香甜、軟韌適當。

泰寧畲族特有的民間小吃。其做法有趣:用“烏楮”樹枝葉燒成炭灰,取鹼水待用。將開水淋洗耳恭聽浸泡過的的粳米,放入飯甑中蒸熟,倒主石臼中反覆舂打,同時,添加少許烏楮灰鹼水,做成小團粒,再蒸再打,經過三蒸三打後,糍團柔泣光滑。其特點:色黃透明,柔中有韌,滑而不粘,味有鹼香。

系尤溪縣傳統風味小吃,酥香可口,深為當地民眾所喜愛。製作方法:以麵粉、豬肉、豆腐、豆醬、蔥為原料,麵粉加少許精鹽、清水和成麵團,置盆中用濕布蓋好備用;五花豬肉去皮切丁,加醬油、豆腐、鹽、味素、花椒調勻,置盆中醃漬2~4小時;豆腐放開水中燒15分鐘,撈出瀝乾,切成小方丁備用;蔥去須洗淨切成蔥花,放在通風處晾乾。

麵團擀成長120厘米、寬40厘米、厚2毫米的長方薄片,將醃製好的肉餡倒在麵皮上,用手均勻地把餡布成五行,留適度間距。豆腐丁和蔥花拌勻,平鋪在肉餡上,然後捲成圓柱形,用力壓、推、捏成寬4厘米的長條,用刀切段,每段10公分,準備下鍋。鍋置旺火上,鍋底倒一碗水,鋪上竹箅,鍋的周圍刷上豬油,將半成品逐個豎排鍋邊,鍋刷蘸水,均勻地灑在半成品上,加蓋。10分鐘後掀蓋,改用微火煎10分鐘,待底部呈金黃色時,用鏟子鏟進盤內,即成油卷。

住宿

地址:三明梅列區牡丹新村11幢三明賓館

三明飯店

地址:三明市東新一路1號

三明明都大廈

地址:三明市工業南路126號

三明閩豐郵電公寓

地址:三明市東新二路

三明明電賓館

地址:三明市列東街107號

沙縣賓館

地址:沙縣府東35號

泰寧泰鑫賓館

地址:泰寧縣水南東街8號

交通

當地火車站,汽車站都有公車或旅遊大巴直達景區。

三明旅遊交通:列車(三明火車站列車時刻表)1、從上海、南京、合肥、杭州、南昌、福州、廈門、乘火車可直達三明、永安、沙縣。2、從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合肥、杭州、南昌、福州、廈門乘火車到邵武、順昌、轉乘汽車可達泰寧金湖、將樂玉華洞。二、汽車(三明市內公交營運路線)三明到各縣(市)有公共汽車可達。1、三明長途客運站地址:列車江濱路電話:0598-82233472、三明客運西站(主營:寧化、清流、明溪線路)地址:三明工業南路168號(火車站附近)電話:0598-8311202三、飛機各旅行社均有辦理國內外飛機航班票務業務,手續簡便迅速。

購物

三明的“閩筍”,相傳為黃石公所做,迄今有1000餘年歷史。閩筍肉質肥厚柔嫩、纖維質豐富、清鮮可口,有消除因油膩而引起腸胃不適的功能。產品分正牌、副牌、下路三等,每等又分湖、尖、片三級。主要產區分布中村、莘口兩地,中村筍山面積9.5萬畝,年產量325噸;莘口筍山面積6.4萬畝,年產量200噸;餘為眉山、碧溪、梅列等地。生產期自農曆9月進山燒炭,越冬開路,至清明節前後5日掘筍,經剝殼、劈頭蒸煮,榨壓至立夏,然後洗焙,再經修剪包裝供市。每50公斤鮮筍可烤焙2.5公斤筍乾。1956年筍乾產量950噸,收購780噸。1963年9月,三明定為筍乾外貿出口基地。1989年社會收購量1162噸,主要銷往江蘇,上海、浙江、湖南等地。永安白筍乾,又名“玉蘭片”,歷史悠久,製作工藝精細,具有筍質肥嫩、筍花顯明、色澤金黃、味道鮮美的特點,堪稱“閩筍”上品,永安白筍乾有東、西兩大路,逢單產大年的“西大路”,有洪田、西洋、小陶、羅坊等地;逢雙產大年的“東大路”,有上坪、貢川、青水等地。品級分正牌、副牌、下路和紅筍4種,現有生產基地鄉1個、基地村24個,竹林40萬畝,可年產筍乾1.7萬擔。永安白筍乾品質優良,曾在1983年北京“全國出口商品基地、專廠建設成果展覽會”上,受到對外經濟貿易部門讚譽,獲得《榮譽證書》。永安白筍乾除內銷國內各大城市外,還遠銷東南亞市場。1980~1984年,永安市外貿收購筍乾2065噸(年均413噸),1989年社會收購量6562噸。

以產玉扣紙著稱的寧化縣,系福建四大產紙縣之一(即長汀、寧化、將樂、連城)。最盛時全縣有紙廠500餘家,產量高達5萬多擔;品種有玉扣紙、毛邊紙,尤以玉扣紙馳名中外,產量占總數一半以上,產地十分之九在南鄉治平區。據1972年底調查,全縣共有竹林147743畝,治平區就占71600畝,故治平有“九竹一田”之稱。該地竹種與別地不同,竹口徑小,肉厚纖維長。全境山高林密,山泉特別清冽,且附近龍門所產石灰,鹼性特優。因具“竹、水、鹼”三大優良造紙條件,故制出的紙張顏色特別清潔,拉力強、吸水性好,質地結實,不易老化腐蝕,不僅歷來為國家檔案、史集、佛經、族譜、賬本、重要契約等所選用,而且早已遠銷國外東南亞地區;尤為華僑所喜用。建國後,一、二級玉扣紙直調中央。1974年印刷線裝本《毛澤東選集》時,即選定治平產的玉扣紙。1974~1976年,共調運出640噸(折合1萬餘刀)。1986年出口149噸。

將樂紙本名青絲扣、扛連紙。製作精細,光潤幼潔,響張少疵,堅實潔白,以經久不碎不蛀見長,有“紙壽百年、冰清玉潔”之譽,為書寫、印刷、簿籍、裱褙之上品。宋元麻沙版圖書用此紙長達200年。《將樂縣誌》載:“將樂紙,清初即已運銷江右、湖廣等地。”(即今江西、江蘇、湖南、廣西)乾隆末年,輸送官府的紙叫“官紙”或“京紙”,質量要求嚴格。民國初年,紙槽逾500個,紙工超4000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製紙的個體手工作坊,已逐步轉向機制集體生產,產品質量也有提高,年產達千噸以上,暢銷國內和亞太地區。

是用將樂縣城北郊石門嶺至蓮花山一帶的龍池石製作的。據清乾隆年間重刻的《玉華洞志》記載:“龍池石者,則皆硯瓦峽所出。大者可為碑,小者隨方圓而磨礱之”,以龍池石制硯,有400~500年以上的歷史。尤以縣城北隅海棠洞石所制的“海棠硯”為最佳,質地細膩,濕潤縝密,能發墨保色而不易磨損,多年來已成為將樂縣的特產工藝美術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制硯技藝更有所改進,精雕細刻,推陳出新。將樂的硯和紙都是三明很出名的“文房四寶”。

風俗貼士

三明民風淳樸,至今仍保留著晉、漢、唐、宋以來豐富的古代民俗和飲食文化。民俗如舞龍、婚娶、廟會,飲食如魚生、擂茶,極具地方特色,盡顯古代遺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