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巨鄉

蘭巨鄉

蘭巨鄉位於龍泉市區南面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鳳陽山之麓,面積155.7平方公里,下轄蘭巨、劍湖、大賽三個管理區,28個行政村,113個自然村。鄉域4385戶,人口達16296人。全鄉耕地總面積18790畝,山林總面積184491畝,2003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80元,增長10.8%,是一個山清水秀、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的鄉鎮。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蘭巨鄉位於龍泉市區南面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鳳陽山之麓,面積155.7平方公里,下轄蘭巨、劍湖、大賽三個管理區,28個行政村,113個自然村。鄉域4385戶,人口達16296人。全鄉耕地總面積18790畝,山林總面積184491畝,2003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80元,增長10.8%,是一個山清水秀、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的鄉鎮。

歷史沿革

龍泉市鳳陽湖休閒農莊

清屬劍池鄉十六都。民國時(1935年)分屬碧渠、蘭山、桐溪、富田鄉,由小梅區管轄。1940年蘭山、碧渠2鄉合併,取首尾2字組合得名蘭渠鄉。1951年分為蘭渠、南山2鄉,均屬城區。1953年劃城郊區。1956年南山鄉併入蘭渠鄉,改為縣直屬。1957年仍屬城郊區。1958年改為城郊(大)公社蘭渠管理區。1961年南山鄉復併入改稱蘭渠公社,屬城郊區。
1984年5月改蘭巨鄉。1992年4月大賽、劍湖2鄉併入。1997年,面積156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五梅垟、爐田、蜜蜂嶺、梅垟、豫章、大汪、大巨、桐山、大賽、上寮、朱坑、張山、空坑頭、梅地、官田、官浦垟、爐岙、石玄湖店、石坑口、淨信、安吉、獨田、河川、上塆、下沙橋、塆湖、棕衣林、仙仁28個行政村。
附:大賽鄉 因駐地得名。清屬劍池鄉十六都。民國(1938)屬蘭山,由小梅區管轄。解放前後屬蘭巨鄉。1951年從蘭巨鄉分出單獨建置,以方位定名南山鄉,屬城區。1956年併入蘭巨鄉,改縣直屬。1959年復從蘭巨鄉分出,稱大賽管理區,屬城郊(大)公社。1961年改稱大賽公社。1984年5月改稱大賽鄉,屬城郊區。1992年併入蘭巨鄉。
附:劍湖鄉 清屬劍池鄉十四、十五都。民國時(1938)稱劍湖鄉,屬小梅區。1946年與茶豐鄉合併稱劍豐鄉。解放初沿用舊名。1951年分小鄉,建置劍湖鄉,屬查田區。1953年劃入城郊區。1956年為縣直屬。1957年仍歸城郊區。1959年隸屬城郊(大)公社,稱劍湖管理區。1961年改稱劍湖公社。1984年5月改劍湖鄉,屬城郊區。1992年併入蘭巨鄉。

區位優勢

蘭巨鄉地處市郊,距市區10公里,交通便捷,麗浦線、安豫線、後會線三條公路貫穿全鄉,是甌江上游八都溪、小梅溪、大賽溪、均溪溪四條流域的匯合處,水資源豐富,適合發展小水電;境內還有叢山險峻、氣候宜人、具有原始生態特徵的鳳陽山。同時有(無)線通訊覆蓋全鄉28個行政,信息便捷。

資源狀況

(1)、農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六大示範基地:一是蜜蜂嶺、大汪沿線的千畝綠化苗木基地;二是劍湖150畝優質烤菸基地;三是大巨200畝中藥材基地;四是500畝低山緩坡經濟帶;五是梅地130茭白套養彩鯉基地;六是劍湖千畝優質基地。
(2)、工業:2003年該鄉完成工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85%,引進市內外資金累計達800餘萬元,奧盛文教用品有限公司等企業技術改造610萬元,形成了以竹木加工、五金配件等為主的工業框架。
(3)、旅遊:蘭巨境內的豫章、梅樣、蜜蜂嶺和爐田等村具有良好的漂流條件,沿河兩岸樹林眾多,且多為古木名樹;豫章何家祠堂歷史悠久、文明古老,具有很好的觀光旅遊價值;玄湖、玄湖店、下沙橋、獨田、上灣等村的元宵燈會從解放初就開始盛行,並且每個村燈會都有特色、爭相輝映;以爐田度假村為龍頭的爐田旅遊正在規劃中;占地180多畝的國家級甌江彩鯉原種場等。

行政轄區

蘭巨鄉下轄村
沙橋村 蜜蜂嶺村 空坑頭村 上灣村 湯湖村 上寮村 棕衣連村 獨田村 仙仁村 河川村 淨信村 梅地村 朱坑村 張山村 石坑口村 爐岙村 官浦洋大汪村 大巨村 安吉村 官田村 爐田村 桐山村 五梅洋洋村 湯湖店村 於章村 梅洋洋村 大賽村2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五梅垟村。蘭巨鄉位於龍泉市南部,距市區10千米。面積156平方千米,人口1.72萬人(2008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