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瑪蘭組

蘇瑪蘭組主要分布在新藏公路以西的哈拉斯坦河上游至公路以東的塔斯洪河上游一帶,下部與下伏博查特塔格組整合過渡或局部相變,頂部與上覆青白口系蘇庫羅克群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觸。

地層名稱:蘇瑪蘭組

地層名稱(英文):Sumalan Fm

階代碼:Jx

地區代碼1:8

地區代碼1:0

命名:

1981年由馬世鵬,汪玉珍和方錫廉命名,1991年發表。命名地點在新疆蘇瑪蘭河上游蘇庫羅克村西北。

沿革:

1957年新疆十三大隊稱之為“中奧陶統蘇瑪蘭岩系”,1977年《新疆地層表》編寫組稱奧陶系中、上統;70年代後期,馬世鵬等重新研究時,保留了蘇瑪蘭組,但將時代歸屬於薊縣紀晚期。

特徵:

主要分布在新藏公路以西的哈拉斯坦河上游至公路以東的塔斯洪河上游一帶,下部與下伏博查特塔格組整合過渡或局部相變,頂部與上覆青白口系蘇庫羅克群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觸。以出露在蘇瑪蘭河上游蘇庫羅克村西北的剖面為準,該組共厚243m。由下而上分為3個岩性段:①紫色灰岩段,為厚層疊層石灰岩。厚13m;②紫色薄層條帶狀灰岩、粉砂岩、泥岩互層段,厚183m;③灰色疊層石灰岩段,厚47m。產疊層石Conophyton f., Baicalia f., ungussia f., Jurusania f., Parmites f., Gymnosolen f., Boxonia f., Inzeria f.等。頂部有10m厚的一層灰綠色粉砂岩、長石細砂岩與泥板岩,板岩之最上層面顯示凹凸不平的侵蝕面,其所代表的地殼運動稱為鐵克里克上升。

備考:

編撰者:陳晉鑣

作者1:馬世鵬

年份1:1981

系名:中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