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圖傳

蘇洵圖傳

蘇軾兄弟皆受學於蘇洵,作者撰寫的這本《蘇洵圖傳》,研究蘇洵的家學淵源。將研究者有興趣的《蘇洵年譜》以圖的形式展現出來,《蘇洵圖傳》主要介紹了蘇洵的身世、家庭、學習和生活經歷,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學著作,是研究三蘇和蘇洵的重要參考資料。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三蘇之中,就散文質量而言,自然以蘇軾的成就為最高,因為他成名晚,他的文章都經過反覆打磨,故經得起推敲。尤其是他的策論,文思博辯宏偉,語言質樸簡勁,可以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本書是以蘇軾的生平介紹和他主要的文學著作為主,向人們展示一代文豪的一生。

目錄

一 千載詩書城——眉山

二 蘇洵的家世

三 年二十七始大發憤

四 決心不走科舉之路

五 《衡論》——“真王佐才”

六 《權書》——蘇洵“本好言兵”

七 蘇洵的《六經論》和《史論》

八 張方平、雷簡夫力薦蘇洵

九 名動京師

一○ 拒絕召試

一一 上書仁宗

一二 梅堯臣勸蘇洵入京

一三 三蘇父子南行赴京

一四 修《太常因革禮

一五 《辨奸論》——蘇洵與王安石

書摘

一 千載詩書城——眉山

蘇洵字明允,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生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卒於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終年五十八歲。後人將他與蘇軾、蘇轍合稱為“三蘇”,稱蘇洵為老蘇。很多人都誤認為蘇洵號老泉,但老泉不是蘇洵的號,而是蘇軾晚年的號。封建社會避諱很嚴,唐、宋時代避諱尤嚴。如果蘇洵號老泉,蘇軾當避老泉諱。但實際上蘇軾卻不避此諱。突出的例子是紹聖元年(1094)蘇軾貶官嶺南途中所作《六月七日泊金陵,得鐘山泉公書,寄詩為謝》有“寶公骨冷喚不聞,卻有老泉來喚人”句(《蘇軾詩集》卷五七)。蘇洵的同時代人從沒有稱蘇洵為老泉。歐陽修的《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薦布衣蘇洵狀》、《與富鄭忠公彥國啟》、《與蘇編禮啟》、《蘇主簿輓歌》等,張方平的《文安先生墓表》,曾鞏的《蘇明允哀詞》,司馬光的《程夫人墓志銘》,以及蘇洵死時韓琦、王珪、劉攽、陳襄、曾公亮、趙檗、王拱辰、張燾、鄭獬、蘇頌、張商英、姚辟等人所作的輓詞,對蘇洵有各式各樣的稱呼,唯獨沒有稱蘇洵為老泉的。老泉不但不是蘇洵的號,而且有材料證明老泉是蘇軾的號。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一。說:“蘇子瞻謫黃州,號東坡居士,東坡其所居地也;晚又號老泉山人,以眉山先塋有老翁泉,故云。”

…… 二 蘇洵的家世

蘇洵的家世,他在《蘇氏族譜》(卷一四)中說,蘇氏起於古帝顓頊,到了漢順帝時有蘇章,曾為冀州(今屬河北)刺史,又遷為并州(今山西太原)刺史,其子孫家於趙州(今河北趙縣一帶),因此,三蘇都自稱“趙郡蘇氏”。

唐朝武則天時有蘇味道,趙州欒城(今河北欒城)人,九歲能文,與同鄉李嶠都以文翰著稱,時號“蘇、李”.他在朝曾為鳳閣侍郎,後貶為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遷益州(今四川成都)長史,未赴任就死了。一子未能回欒城,在眉州定居下來,從此,眉州才有蘇姓。

蘇味道的後人留居眉州後,直到三蘇以前,沒有再出過什麼名人。蘇洵的高祖叫蘇祜,高祖母為李氏。李氏是唐太宗之子李瑜的後裔。瑜貶遂州長江(今四川蓬溪)尉,失官後,移居眉州丹稜。

蘇洵的祖父叫蘇杲,祖母為朱氏。蘇洵的父親叫蘇序,母親為史氏。蘇序字仲先,生於宋太祖開寶六年(973),歿於宋仁宗慶曆七年(1047)。他為人平易,薄於為己而厚於為人,與人交往,無論貴賤,都能曲躬盡敬。他表面上雖然同各種人都有交往,但並非沒有是非:相反,他心中對人物的品評非常嚴格。他生活簡樸,不恥敝衣惡食,他出入鄉里從不乘馬。他不大管家事,但別人有事,找他幫忙,他卻很熱心。他輕財好施,荒年曾賣田來賑濟鄰里,豐收後,鄰里要償還債務,他卻不收。他的旱地都種小米,又以稻穀換小米,用大倉儲存,多至三四千石,人們都不知他儲存小米乾什麼。後來眉山遇荒年,他就用小米救濟鄉鄰。有人問他,為什麼一定要儲存小米?他說,小米性堅耐久,故廣儲以備荒年。蘇序喜做好事而不好讀書,晚年卻愛寫詩,敏捷立成。數十年中得詩數千篇,上自朝廷、郡縣之事,下至鄉間、子孫、畋漁、治生之意,皆表現在他的詩中。他不信迷信,據李廟《師友談記》載,天禧五年(1021),盛傳有神降眉州,叫茅將軍。州人很畏懼,修一大廟,塑一茅將軍像,虔誠地禱告。蘇序卻帶著二十多個村的鄉民,毀了神像,拆了廟屋。後來他去劍門,經過七家嶺,又見有茅將軍廟。他又要率眾毀廟。一廟吏向前迎拜蘇序,說茅將軍託夢要他哀求蘇序,希望能保存此廟,讓他在此享受香火。其他人也來勸告蘇序,蘇序才沒有毀七家嶺的茅將軍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