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玄妙觀

蘇州玄妙觀

玄妙觀始建於西晉鹹寧二年(公元276年),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清初,為避康熙帝玄燁名諱,改稱“圓妙觀”。玄妙觀極盛時有殿宇30餘座,是當時全國最大的道觀。

簡介

“到蘇州不可不去觀前街,到觀前亦不可不去玄妙觀”。千年古觀玄妙觀座落在蘇州古城中心,始建於西晉鹹寧二年,據說這裡曾是吳王闔閭的故宮,歷經千年興衰,公元一九九九年,玄妙觀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整治。

..

姑蘇第一街——觀前因地處玄妙觀前而得名,觀前街經整治更新後,正逐漸成為商業繁榮,街景優美、交通便捷的商業、文化、飲食、和旅遊中心。
玄妙觀和觀前街相得益彰,也正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道教文化,眾多的文物古蹟,成為蘇州著名旅遊景點。

玄妙觀 十景

正山門
座北朝南,是一座五開間的木構建築,始建於唐代。歷經變故,現存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重修,入門迎面即見一塊豎頭匾,上書“圓妙觀”,是清末通州名士沙玉召所書,筆力渾厚,字態端莊。內奉六位尊神,即馬、趙、溫、王四大元帥和辟非、禁壇二將軍,據說為元代所塑。“文革”中該像被毀,後經中國道協黎遇航會長提供畫稿,著名書畫家謝孝思先生等精心繪製,由蘇州太倉的張文淇先生以壁畫的形式替代塑像。後市道協請世代雕塑大師劉國祥重塑六大神像,歷時二年竣工,現在正山門右側還有《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碑石一塊。這是元代著名文人牟山獻(xian)撰文,大書法家趙孟兆頁書寫的
三清殿 
三清殿是玄妙觀的主殿,殿前正中上方有一塊一米多長的豎頭匾,上書“三清殿”三個正楷大字,系康熙年間太傅金之俊所書,在豎頭匾下面,有一塊橫額,上書“妙一統元”四個大字,筆力蒼勁,亦為金之俊所書,但原物已失,現為謝孝思所書。大殿為九開間,重檐歇山式,寬44米,深25米,總面積1100平方米,為南宋木構建築,屋頂正中是鐵鑄的三根戟,表示平升三級之意,兩端的龍頭是宋代雕刻,約3.5平方米。
三清殿 三清殿 

三清殿內主供三清尊神,即中為玉清元始天尊、東為上清靈寶天尊、西為太清道德天尊,道教認為三清皆是元始天尊的化身,故有“一氣化三清”之說。
三清殿作為南宋時代的木結構建築,不僅在江南地區是絕無僅有的,在全國也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和山東曲阜的大成殿可與之相比,所以稱之為國寶也是當之無愧的。由於三清殿在我國建築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人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財神殿
財神殿財神殿

原殿位於東腳門,現移建於此。殿內供奉三位財神文財神比干、武財神趙公明及關羽。中間的是文財神比干,因其無心從而專司買賣公平,旁邊是趙公明和關公。財神崇拜寄託了人們勤奮勞動、公平致富的美好願望。

文昌殿
文昌殿建於清乾隆末年。殿堂格局別致,殿內供奉文昌梓潼帝君,兩旁奉祀孔子、朱熹。文昌,

文昌殿 文昌殿

本為星名,民間俗稱“文曲星”,為主宰人間功名,祿位之神。蘇州文化昌盛,文士眾多,文昌崇拜舊時極盛。

“妙一統元”匾額  

三清殿檐下懸掛“妙一統元”匾,原由金之俊所書,筆力雄健。但經長時間的日曬雨淋,字型已見陳舊剝蝕,亟需重摹見新。然而匾上“一”字已全無印跡,難以摹寫。許多名人為之補寫,但效果都不理想。忽然來一鄉夫自薦,經試筆,果然令人滿意。原來,這個鄉夫每天挑柴進城叫賣,必到三清殿露台小憩,天天看到匾上的大字,日久,字形默記心中,以致一揮而就。
朝北玄帝銅殿

原玄帝殿前庭,有一座銅合金澆鑄的小型模型殿,面闊四尺,進深三尺,高三尺九,置於石座上,坐南朝北,面向玄帝殿(已毀)。此殿銅色古湛烏黑,外觀造型均仿自武當山金殿,內供北極玄天上帝,亦稱真武大帝。舊時,信眾樂於觸摸銅殿以祈福消災。此殿現陳列在三清殿萬年台之東。
運木古井
在蓑衣真人殿的天井裡,井亭上有施起鵬所題“元都第一景”匾額。相傳建造彌羅寶閣時,

運木古井運木古井

一時木材短缺,經道人布施法術,即有木材從井中源源輸出,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現此井已淹沒,尚存一井欄。其實運木古井的傳說,不光玄妙觀有,在其它寺觀中也有。杭州西湖南屏山下的淨慈寺就有一口運木古井,其傳說內容和玄妙觀大同小異,不過施展法術的不是別人,而是家喻戶曉的濟公。
釘釘石欄桿
三清殿露台三面圍以青石勾欄。石欄構件之間以熔化的生鐵澆連,冷卻後視之猶如鐵釘釘合一般,故稱釘釘石欄桿。
一步三條橋

三清殿露台東側踏步下的甬道上,有三條並排的青石板,宛如橋面。石板不長,常人一步即能跨越,故稱一步三條橋。據稱舊時石碑下有水穴,雨後有魚從穴中躍出。民國時,水穴已填為平地。現三條青石仍在,信者以為吉祥物,若能一步逾越,即能求得年年有餘。至此觀光者不妨一試。
老子像碑
無字碑  
 

聳立在三清殿東邊,高二丈、寬八尺。明洪武四年(1371)清理道教,更玄妙觀為正一叢林,置道紀司,革香火田以充軍包餉。這是道觀歷史上的一件大事,特請文學家方孝孺作記勒石,以志紀念。方氏書法鐵劃銀勾,不同凡品,所以無安碑原是有字碑,即《清理道教碑》。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浙江寧海人。洪武時,為漢中教授,皇太孫即位,召為翰林博士,後任侍講學士。燕王朱棣兵入南京後,要他起草登極詔書,但方氏以抗命不從被殺,且滅十族,死者多達八百七十餘人。最終連他書寫的這篇碑文也被剷除乾淨,成了一塊無字碑。此碑雖無一字,卻遐爾聞名,為玄妙觀三大名碑之一。

老子像碑 

此碑刻老子全身像。碑高1.8米,寬0.91米,今立在三清殿西楹。畫像系唐代“畫聖”吳道子的手筆,畫像上方的文字為唐玄宗所題御贊,由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就,堪稱三絕。
老子是先秦諸子之一,著《道德經》被道教尊為始祖後,其形象始多見。國內道觀現存老子像碑甚為稀見,此碑書畫雙絕、刻工精良、且年代久遠,其價值之高是有目共睹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