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英啟

概述

藍英啟,男,漢族,1979年3月生,北京人。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攝影專業。先後在影視製作、公共關係、傳媒藝術等領域從業多年。
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與各種前衛藝術,“網際網路式的中國文藝復興”理念的提出者,“藝術可無限跨界擴張”的倡導者。創辦“先鋒網”致力於記錄藝術家的一生,力求用生活化的故事來詮釋藝術創作者和他們的作品,讓大眾讀懂藝術、讀懂人。讓大眾了解藝術的同時尊重藝術作品、尊重藝術家。
“中國民俗文化大道”項目策劃人之一。力求通過地產跨界的形式樹立中國文化的標桿。

人物履歷

少年時代

就讀於湖南第一師範附小,後隨父母返京,與外祖父周錫卿同住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內。期間受周錫卿和外曾祖父周震麟的生平事跡影響,求學期間即對中國傳統文化與史料記載形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父親愛好攝影,藍英啟少年時代受到耳濡目染,大學選擇了就讀攝影專業,就讀期間喜愛翻拍長輩們舊時的圖文資料和記錄人文影像。

從業經歷

影視製作:
1999年畢業後進入在天津電視台開播的綜藝節目“大家一起來”欄目組,任編導與策劃。該欄目由頂新集團贊助,王剛主持。
結識導演趙志強(北京申奧片執行導演、國內頂尖MV製作人),學習MV與影視現場拍攝與後期製作。
2013年策劃、製作未成年人公益電視欄目《成長大家談》,主持人張光北

2015年與張藝謀導演和趙志強導演一同策劃拍攝2022申冬奧宣傳片,北京申冬奧成功後榮獲奧申委頒發的感謝信。

公共關係:
2001年進入公關公司後,主要服務於由孫陶然掌舵的恒基偉業和毛一丁負責市場的瑞星公司,通過公關傳播的手段輔助商務通和瑞星防毒軟體穩坐市場銷售冠軍位置。
雅虎中國併入阿里巴巴集團後負責其部分產品線的公關宣傳。

常年為一汽奧迪、一汽大眾汽車品牌提供服務,涉及類型包括影視製作、大型展覽、電影
同時還為其他汽車品牌、奢侈品遊戲、電視購物等行業提供公關服務。

結緣藝術

2006年,藍英啟受邀來到宋莊藝術節中宋莊美術館開館展(攝影與影像),觀展結束後來到了畫家趙志剛的工作室並參觀了一些當代藝術家創作的環境,同時了解到了藝術家們的真實生活狀況與實際的傳播需求,被他們真誠、樸實和信念所震撼,完全顛覆了以往大眾對藝術家及其作品的偏見與誤讀。由此開始致力於針對優秀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推廣。

2010年因晚會素材需要,到高占祥部長家中進行拍攝。老部長書下“兩岸同歌”將題字交給晚會組之時,還將“書畫同台”的題字贈與藍英啟,鼓勵、提醒文化與藝術不能忘本,該傳承時就要傳承,該創新時就要創新。

先鋒網前身

2008年藍英啟和趙志強一同策劃,在藝術家們的鼓勵和支持下創辦了“藝術先鋒網”,網站定位以線上展示藝術家作品為核心的媒體。

2008年首個深度合作的專業展覽在宋莊開展,暨ART倉”2008東區藝術中心第二回當代油畫邀請展。

2008年啟動跨界戰略,策劃並舉辦首個商業展覽,藝術先鋒網與新絲路模特機構,聯手啟動“美麗三亞,新絲路模特藝術之旅”大型中國當代藝術活動。本次活動是國內首次以城市為單位,聯合模特界、時尚界、中國當代藝術界、房地產界,所舉辦的大型奢侈主題藝術秀。冠名贊助商是三亞鹿回頭旅遊去開發有限公司的半山半島房地產項目。

2008年,協辦首個公益活動,“大愛無形,大德無言,感恩母親”在京舉行。活動由前任美國駐華大使夫人SarahRandt女士牽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主辦。先鋒網藝術家捐贈的作品當場拍賣成功,所得金額全部捐贈。
2009年-2013年期間,不斷策劃、參與了專業類、商業類、公益類合作與展覽約數十場。並與行業等前輩(靳尚誼陳錦芳、許正龍)一起探討、交流當代藝術發展與未來走向。

與聯合國文化大使陳錦芳先生討論當代藝術與聯合國文化大使陳錦芳先生討論當代藝術

轉型“記錄者”

藍英啟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毀掉過自己不滿意的作品,就稱不上一個好的藝術從業者。
2012年,藍英啟停下忙碌而浮躁的策展、商業活動與反覆貼圖的腳步開始反思。
2013年,藝術先鋒重新構建先鋒網的核心價值,最終確定根基應該是“記錄藝術家的一生”。因為藝術作品是文化歷史的縮影,而這一切的載體是“人”。第一,只有讓大眾了解“人”才能真正意義上讀懂藝術作品,尊重藝術從業者,尊重作品,消費作品或衍生品。第二,人們習慣等創造歷史的巨匠們去世後再去書寫他們的傳奇,而今天沒有人來為他們系統性的記錄真實的故事。
2014年,更名為“先鋒網”並開始重新進行規劃結構與內容,計畫進軍更廣闊但更深入的文化與藝術領域。

2016年,先鋒網以“記錄者”和“當代史官”的概念為基礎,進入電影行業開始拓展電影合作夥伴與文藝片基金,選擇優質藝術家故事進行IP孵化,開始為藝術家免費拍攝電影作品。

與靳尚誼先生交流當代藝術與靳尚誼先生交流當代藝術

藝術理念

1、藝術形式大於內容。作為源於生活的作品,大眾最直觀所能辨別的就是藝術語言。
2、頂尖的藝術家和其作品只有真正被大眾所認知和接受才能稱得上大師並載入史冊。小眾藝術家再優秀也走不出自己這個圈兒。
3、藝術作品必需是創作者個性的放大體或變異體。

收藏

收藏的標準

1、具有中國元素的作品(包括藝術形式和表現內容)
2、技術技法(表現形式)具有獨創性
3、核心作品重視收藏
4、作品與創作者個性相符
5、未來願意向大眾傳播並傳授(傳承)創作技術或技法

藍英啟與馬未都先生藍英啟與馬未都先生

部分藏品與故事

1、藍英啟已收藏新銳雕塑家楊帥(畢業於清華美院雕塑系師從許正龍)的水墨雕塑系列作品“海納百川”,但這是一件至今還未完成的雕塑作品。因為在楊帥心目中真正的成品要製作成為白色的銅,而國內還暫時沒有這種工藝。為了完成這件藏品藍英啟曾專程到重慶川美尋找制白銅工匠,但完美作品至今暫時未能完成。
2、收藏畫家李成飛“葵”系列作品之一的背景完全是激動與喜愛,但收藏過程並不一帆風順,來到長春後李成飛以為“收藏”說的是戲言,不想割愛,因為這一系列作品對他有非凡的意義,通過三天的深入交流,李成飛認為這件作品找到了他新的歸宿。當然李成飛最厚重的是另外一個系列,相識的時候只畫了一張雛形,藍英啟相信當作品完成之時也必將是他讓藝術領域震動的時刻。
3、從關注許正龍的學生,到記錄藝術家一生的故事,藍英啟與清華美院許正龍先生結下深厚緣分,有幸收藏了許正龍先生一件未進行過公開展覽的經典而又特殊的雕塑作品,這件雕塑作品承載、表現的也正是“和合之道”的精神,以及許正龍先生標誌性的藝術語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