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耳翠鳥斯里蘭卡亞種

佛法僧目,翠鳥科,分布於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和斯里蘭卡,是一種生物學學科的一種專有名詞。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藍耳翠鳥斯里蘭卡亞種
藍耳翠鳥斯里蘭卡亞種屬小型鳥類,雄鳥的前額、頭頂、枕部為紫藍色,密被黑色橫斑。眼先為皮黃色,耳覆羽和頭側紫藍色。上背、腰部和尾上覆羽亮鑽藍色,其中尾上覆羽較暗,尾羽短圓,為暗藍色或黑色而綴以藍色。肩部和翅上覆羽為暗藍色,翅上覆羽還具有鑽藍色的斑點。飛羽為黑色。次級飛羽具有紫藍色羽緣,最內側次級飛羽幾乎全部為紫藍色,內 的邊緣為棕色,頸部的兩側各有一個長橢圓形的白色或皮黃白色斑。頦部和喉部為白色或皮黃白色,其餘下體為栗色或暗紅棕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亮紅色。

棲息環境

留鳥,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中河流岸邊,尤其是森林茂密而水生動物豐富的林中溪流地帶,生活於溪流、湖泊、江河、魚塘。常單獨活動。喜歡棲息於岸邊低樹枝上。

生活習性

性孤獨,單獨或成對活動,平時常獨棲在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岩石上,伺機獵食,發現小魚浮至水面,俯衝到水面用尖嘴將魚捕獲,飛到樹上或岩石上吞食。喜在池塘、沼澤、溪邊生活覓食,食物以小魚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也啄食小型蛙類和少量水生植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和斯里蘭卡。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4-8月。營巢於林中河流岸邊的石崖上,能用粗壯大嘴在土崖壁上穿穴為巢,也營巢于田野堤壩的隧道中,這些洞穴鳥類與啄木鳥一樣洞底一般不加鋪墊物,卵直接產在巢穴地上。每窩產卵6-8枚,卵色純白,輝亮,稍具斑點,大小約28毫米×18毫米,每年1-2窩;孵化期約21天,雌雄共同孵卵,但只由雌鳥餵雛。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