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寶府

唐朝管理火祆教祠的官府機構﹐隸屬於禮部的祠部郎中。
火祆教(簡稱為祆教)起源於波斯﹐崇拜火光﹐祭祀胡天神。北魏時已傳入中國﹐並列入朝廷祭典。北齊時﹐其典祀官名“薩甫”﹐隸於鴻臚寺典客署(見卿監)﹐設“京邑薩甫”二人﹐“諸州薩甫”一人。
“薩甫”﹐隋名“薩保”﹐唐名“薩寶”﹐此語原意一說出自敘利亞文Sb﹐意為“長老”:一說來自梵文Srtavho﹐是伊蘭系“商主”﹑“富商”的意思。唐代﹐隨著西域胡人經商貿販﹐寓居中國人數的增加﹐在長安﹑洛陽﹑沙州和磧西諸州都有“火祆祠”的設立﹐唐朝廷尊重火祆教徒的信仰﹐設薩寶府﹐置“薩寶”(視流內正五品)﹑“薩寶府祆正”(視流內從七品)﹑“薩寶府祆(一作”祓“)祝”(視流外勛品)﹑“薩寶率府”(視流外四品)﹑“薩寶府史”(視流外五品)等官﹐由西域胡人中的火祆教徒擔任﹐掌管每年的拜火﹑祭祀胡天的祀典及各火祆祠﹑祆教徒的事務。會昌五年(845)唐武宗下令毀滅外來諸教﹐薩寶府也隨之罷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