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森王國

薩克森王國,國祚由1806年至1918年,是德國歷史眾諸侯國中一個獨立的成員。

概述

最後於1918年跟魏瑪共和國合併。王國的首都是德勒斯登。

歷史

上百年的積弱和皇帝弗朗茨二世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被拿破崙打敗之後,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終於覆滅。薩克森王國從中獨立,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成為王國君主。
薩克森王國曾短暫加入萊茵邦聯,直至1813年拿破崙在俄國被打敗,萊茵邦聯解散之後,1815年薩克森王國在維也納會議中被通過加入德意志邦聯成為其成員。
德意志邦聯於1866年普奧戰爭後解散,並成功改組為由普魯士領導的北德意志邦聯。當1871年普魯士在普法戰爭中對法國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候,邦聯的成員被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組織成德意志帝國,威廉一世成為帝國皇帝。而當時薩克森的國王約翰一世,則被降格,並要服從皇帝。

滅亡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的戰敗導致威廉一世的孫子,皇帝威廉二世於1918年退位。 國王腓特烈•奧古斯特三世跟隨威廉二世退位,以往的薩克森王國成為了新建的魏瑪共和國的一個州分,由此薩克森王國的簡短歷史正式完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