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片蟲病

薑片蟲病

薑片蟲又叫布氏薑片吸蟲,是布氏薑片蟲感染所引起的腸道寄生蟲病。人因生食附有薑片蟲囊蚴的菱、茭白等水生食物而感染。病人常有腹痛、腹瀉、消化不良、腸功能紊亂及吸收不良等症狀。豬是本蟲的保蟲寄主,也是主要傳染源。本病主要分布於溫帶和亞熱帶的一些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菲律賓及東南亞諸國。在中國多見於東南沿海地區和長江流域各省水源豐富及盛產菱、藕等水生植物的地方。根據20世紀50~80年代的資料,人群中糞檢蟲卵的陽性率平均為38%,以農民及小學生感染率為高。

基本信息

簡介

薑片蟲病薑片蟲
布氏薑片吸蟲(Fasciolopsis buski)屬復殖目,片形科,薑片吸蟲屬,扁形動物門吸蟲綱,雌雄同體。成蟲長20~75mm,寬8~20mm,厚0.5~3mm,是人體寄生蟲中最大的吸蟲之一,蟲體扁平,狀如鮮姜的切片,故名。活時呈肉紅色,體表滿布皮棘,前端腹面有口吸盤,腹吸盤較口吸盤大,蟲卵呈長橢圓形,淡黃色,大小為130~140×80~85μm 。卵的外形與肝片吸蟲卵極為相似。蟲卵隨糞便排出落入水中,於適宜的溫度(32℃)下經3~4周,卵細胞發育為毛蚴(見圖)。毛蚴逸出後在水中遊動,鑽入第一中間寄主,如半球扁卷螺(Segmentina hemisphae rula)等體內,約一個月內經胞蚴母雷蚴子雷蚴等階段,最後產生許多尾蚴。尾蚴離開螺體,吸附於第二中間寄主菱、茭白、水浮蓮等水生植物上,於數小時內形成囊蚴。囊蚴對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較強,被人吞食後,幼蟲在小腸內脫囊而出,並吸附於小腸黏膜上,攝取腸內營養物質,經1~3個月發育為成蟲。除人以外,豬因常以水浮蓮等為食,也易受感染。 薑片蟲的吸盤肌肉發達,吸附力強,被吸附的小腸黏膜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甚至出現潰瘍、小膿腫、出血及炎症,炎症部位可見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感染輕者常無明顯症狀。主要表現腹痛、腹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感染嚴重者腸黏膜廣泛受損,影響分泌與吸收功能,導致營養不良、貧血或浮腫。兒童病例可出現發育障礙。大量成蟲寄生偶可致腸梗阻。

成蟲蟲體較大,吸盤發達,吸附力強,造成的腸機械性損傷較其他腸道吸蟲明顯,數量多時還可覆蓋腸壁,妨礙吸收與消化,其代謝產物被吸收後可引起變態反應。被吸附的黏膜可發生炎症、出血、水腫、壞死、脫落以至潰瘍。病變部位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腸黏膜分泌增加。蟲數多時常出現腹痛和腹瀉,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紊亂,白蛋白減少,各種維生素缺乏;還可有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甚至腸梗阻。嚴重感染的兒童可有消瘦、貧血浮腫腹水智力減退、發育障礙等。在反覆感染的病例,少數可因衰竭、虛脫而致死。

根據流行學史及生食水生植物的飲食史,結合臨床表現,可考慮本病。糞便中檢出蟲卵即可確診。治療的首選藥物為吡喹酮,其用量小,效果顯著,無明顯副作用。其他如檳榔、硫雙二氯酚等也有效。預防在於加強衛生宣教,不生食菱、藕、荸薺等水生植物,不用青飼料餵豬,加強糞便管理,防止人、豬糞便污染水、水溝等。

病理改變

可引起變態反應;被吸附的黏膜可發生炎症、出血、水腫、壞死、脫落以至潰瘍;病變部位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腸黏膜分泌增加;蟲數多時甚至腸梗阻。

流行病學

本病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溫帶和亞熱帶的一些國家。國內除東北、內蒙、新疆、西藏、青海、寧夏等省外,18個省、區已有報導。近幾年由於農業生產改革及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養豬飼料和飼養條件的改變,中國各地人和豬薑片蟲病流行情況發生明顯變化,許多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感染率和感染率迅速下降,一些地區出現新的流行點。該病流行決定於流行區存在傳染源、中間宿主與媒介,尤其是居民有生食水生植物的習慣者。

臨床表現

可發生炎症、出血、水腫、壞死、脫落以至潰瘍;病變部位粒細胞浸潤,腸黏膜分泌增加。蟲數多時常出現腹痛和腹瀉,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紊亂,白蛋白減少,各種維生素缺乏;還可有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甚至腸梗阻。嚴重感染的兒童可有消瘦、貧血、浮腫、腹水、智力減退、發育障礙等。在反覆感染的病例,少數可因衰竭、虛脫而致死。併發症:變態反應、腸梗阻、粒細胞浸潤。

診斷

薑片蟲病薑片蟲病
檢獲蟲卵是確診薑片蟲感染的依據。

輔助檢查:
各種蟲卵濃縮法可提高檢出率。但診斷為薑片蟲病還需考慮寄生的蟲數和臨床表現,前者可用計卵法得到粗略的印象。蟲卵應與糞便中其他吸蟲卵如肝片形吸蟲及棘口類吸蟲卵進行鑑別。

1.患者來自有食水菱、荸薺等水生植物的地區,曾有生吃的病史。
2.輕者可無症狀,或有輕度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重者有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甚至消瘦,浮腫,貧血,肝脾腫大等。
3.實驗室檢查,周圍血象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糞檢查有蟲卵或見棕紅色葉狀成蟲排出。

治療措施

薑片蟲病驅蟲選用處方之一
防治原則包括加強糞便管理,防止人、豬糞便通過各種途徑污染水體;大力開展衛生宣教,勿生食未經刷洗及沸水燙過的水生植物,如菱角、茭白等。勿飲生水、勿用被囊蚴污染的青飼料餵豬;在流行區開展人和豬的薑片蟲病普查普治工作,吡喹酮是首選藥物;選擇適宜的殺滅扁卷螺的措施。

1.驅蟲選用下列處方:
(1)檳榔30克,打碎後用清水500毫升浸1夜,濃煎1小時,早晨空腹1次服下,連服2~3天。
(2)檳榔10克,黑、白五各15克,研為細末,分兩包,空腹糖水沖服,連服3~5天。
(3)檳榔30克(打碎)、榧子肉30克(打碎),生大黃6克(後下),廣木香4.5克冰煎服,連服2~3天。

2.調理
(1)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健脾益氣,化濕理氣,適用於本病輕症驅蟲後調理。若納呆食少,加神曲1。克、谷麥芽各10克;大便推,加山藥10克、扁豆衣6克;盜汗者,加龍骨30克(先煎人浮小麥30克。
處方舉例:黨參10克白朮10克茯苓10克山藥10克扁豆10克半夏10克陳皮6克紅棗5枚神曲10克甘草6克
(2)八珍湯加減,補益氣血,適用於本病重症驅蟲後調理。若乏力形瘦,加黃芪10克、蓮子肉10克;
貧血,加制首烏10克、紅棗5枚;浮腫,加澤瀉10克、苡仁10克。
處方舉例:黃芪10克黨參10克白朮10克茯苓10克當歸10克制首烏10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紅棗5枚甘草6克

預防

加強糞便管理,防止人、豬糞便通過各種途徑污染水體;大力開展衛生宣教,勿生食未經刷洗及沸水燙過的水生植物,如菱角、茭白等。勿飲生水、勿用被囊蚴污染的青飼料餵豬。

預後

薑片蟲病可預防薑片蟲病
經徹底治療後,2~4個月內不發生臨床症狀,以及糞便檢查無蟲卵即為治癒。無後遺症,但應防止再感染。薑片蟲病:病證名。又名赤蟲。《諸病源候論》卷十八:“赤蟲,狀如生肉。”症見腸鳴,腹瀉,時或便膿血。多由食生菱角、荸薺等吞入薑片蟲的囊蚴所引起。治宜攻積殺蟲。用追蟲丸或《仁齋直指》蕪荑散。吡喹酮治療薑片蟲病能獲得很好療效,一次口服5毫克/公斤體重劑量治癒率可達92%,劑量增至15毫克/公斤體重以上時治癒率可達100%,且具有療程短(服藥一次)、給藥方便(口服)、副反應極輕等優點.擯榔、硫雙二氯酚、六氯對二甲苯等雖也有療效但均較吡喹酮為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