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法平

薄法平,男,漢族,1962年7月生,山東省臨沂市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1980年1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戰士、文書、軍校學員、教員、講師、教研室副主任、教研室主任等職。1999年8月轉業到山東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山東省宗教事務局)工作,並任《民族與宗教》雜誌編輯,參加續修《山東省志·民族宗教志》等。對民族、宗教、哲學、易學和UFO學等有一定研究。

幾十年來,先後在軍隊和地方多種報紙雜誌發表通訊、散文、詩歌、小說、學術論文及其他題材作品四十餘萬字。
《人類的起源》是一部原創性科學著作,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深刻地論述了宇宙和人類的起源演化及其相互關係,揭示了宇宙人和史前人的存在,明確指出是宇宙人創造了地球人類,人是由物質體和精神體共同構成的有機統一體,是物質與精神的高度統一,人、國家、民族、地球乃至宇宙都是有運程可循的,回答了人類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的問題,指出人類終將走向世界大同,並與宇宙和諧共處。
把人類起源演化和宇宙自然界聯繫起來進行思考,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以來的基本哲學問題之一。該書繼恩格斯之後,把人類的起源演化放到宇宙自然界中去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獨到創見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思想,具有重要的哲學意義;並進一步把物質和精神、時間和空間、過去和未來、地球和宇宙、科學和宗教、人類和神明等聯繫起來,充分體現了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樹立起聯繫的、發展的、完整的宇宙觀。
《人類的起源》揭示了天地之間和人類社會湧現出來的許多未解現象,破解了世間許多千古之迷,是一部古今罕有的奇書,極可能在歷史上留下顯著印記。作者高瞻遠矚、旁徵博引、融貫古今,整部著作圖文並茂,論述透徹,明白易懂,適合不同層面的讀者閱看。
附:序言一
通向大同世界的諾亞方舟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孫式立
《人類的起源》講述的是我們這顆星球上最重要的話題之一。生活在地球上的每個人,對人類的過去與未來都有知情權,追蹤權,探索權。
人類的身世不明。近代一系列人類學、考古學的新發現,對達爾文的人類起源學說提出了挑戰。達爾文的生物進化理論並非無懈可擊,他的《物種起源》中最脆弱、最受質疑的一個環節就是有關人類起源的主觀推定。人類起源問題至今仍是一宗懸案、謎案。
本書作者帶領我們開啟了一個人類尋根之旅。要弄清人類的起源,就必然要追溯到宇宙的起源,兩者密不可分。這種探索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
宇宙在演化進程中,出現了與物質對立統一的另一半——意識。也就是說,物質世界創造出了它自身的對應物——精神世界。智慧與智慧生命的出現,是宇宙發展的全新階段。宇宙創造了人類這種高級的智慧生物,它本質上是物質的一種自我意識化,宇宙藉此而得以自審,得以自我認識,並在物質與意識的辯證互動中得以發展,得以升華。高級智慧生命的使命可能是,代表天下萬物——有機的和無機的,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來進行自我思考,自我解讀。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兩者相加,就構成了一個生生滅滅的無限發展的完整的大宇宙。
廣袤的宇宙空間應該存在包括炭基、非炭基的多種生命形態。這是一種廣普的生命概念,也可以稱其為大生命概念或泛生命概念。非炭基生命形態的智慧型生命可以在趨於無限大或無限小的範圍內產生。它可以是小到量子級的,也可以大到星系級的、宇宙級的。作者對於史前人和宇宙人的精彩論述基本符合這一理念。當然這個問題在學界是一個存在重大爭議的命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們為什麼要在此時此刻研究和探索宇宙起源和人類起源的問題呢?
人類的進化已到了一個升級的轉折點。自此人類將徹底告別蒙昧和幼年時代,進入成年期。與此同時,科學發展也到了一個拐點,它要向縱深發展,要升級,要躍進,從慢速爬行到振翅飛翔。打開未知世界之門就是科學發展新階段的最重要標誌!這也正是本書作者所刻意啟動的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在保衛地球家園和維護人類生存尊嚴的最後一搏中,揭開宇宙奧秘,揭開一切自然之謎和科學之謎,是使人類社會和現代科學走出死胡同的唯一突破口。科學研究方向的大調整、大突破、大轉移,是人類擺脫災難與危機的唯一希望。
現代科學在展現其燦爛與輝煌的同時,又逐漸暴露出自身特有的一些嚴重問題,它猶如英雄末路,染上了一種自我陶醉、自我封閉、僵化失衡的後期綜合症。何以解困?唯有奧秘。奧秘是一個長期被忽視、被迴避、被冷落的領域。在這裡星光暗淡,沒有榮譽,沒有光環,只剩一片肅殺與悲涼。這個人跡罕至的角落,被傳統的思維習慣嚴重曲解,被邊緣化,甚至被妖魔化了。我們現在將我們的注意力聚焦於此,是要為現代科學診病把脈,讓它走出困境,找到出路,跳出單極發展、單一模式發展的怪圈。奧秘是人類認識的未知領域,是模糊地帶。對於探索者來說,這裡充滿挑戰,布滿“雷區”,布滿“陷阱”,充滿不確定困素,在血統純正的科學界很少有人敢於問津。其實,奧秘之中隱藏著神秘世界中幾乎所有的未知科學元素,因此我們認為,解開奧秘已成為開啟科學新紀元,開啟人類歷史新紀元的必由之路。解秘的重任已提到人類緊急自救的議事日程表上。我們必須竭盡全力打開科學發展的這另一“極”,創造科學發展模式的多元化,找回丟失的平衡,構建和諧的科學發展觀,走和諧的科學發展道路,走和諧的人類社會發展道路。
對於涉及未知領域的一切謎案,包括廣泛流傳於民間的形形色色的有關人類起源,有關上帝造物,有關神鬼,有關靈魂,有關宗教等等的不解之謎要作一個總清算,總盤點,要做一個總的梳理。現在完成這一重任正當其時,這也正是本書要傳遞出的一個重要信號。
現代科學已發展到量子力學和分子生物學的階段,對於暗物質、暗能量以及反物質的研究也在起步,基礎科學的研究有了長足發展,宇宙探索極大的深化,宇宙之謎正在一層層解開。人類正向神秘的多維時空、多維世界進軍。現代人類已有條件開始解釋以前不能解釋的許多現象。對於那些在人類低水平發展時期做出的低水平的解釋,要進行重新認識,重新審視。要修正舊的認知模式,建立認知的新模式、新框架。對既定問題進行再認識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顯然在不少問題上,人類要勇敢地自我否定,自我反省,走出科學發展中的眾多誤區。人類曾為這些誤區付出十分高昂的代價。
探索宇宙起源和人類起源意義重大,《人類的起源》在這方面已經邁出重要一步。
隨著宇宙之謎的破解及宇宙能的普遍利用,人類將迎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如果我們順利地實現了科研方向的大突破,實現了科研戰略的大轉移,我們的地球家園就有救了!人類的生存危機,包括環境、氣候、能源、糧食、健康、道德等一系列危機及其引發的災難就能得到遏制與化解。人類將實現三個大飛躍:
1、科技將進入夢幻時代。當下,人類可以自豪地宣稱,在航天工程這個知識高度集約的領域,在數以萬計的科學家及成百上千的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通過集中攻關,人類幾乎能設計與生產出任何預想的航天機件和太空人在太空生活的各種先進器材。在未來,這種狀態將從航天領域擴大到幾乎所有科研、生產和生活領域,人類將可“隨心所欲”地生產製造出任何所需的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先進科技的發展使人類社會進入如夢如幻的神話世界。
2、長生不老不是夢。醫學與生命科學將成為未來科技發展的核心內容,人的生命質量將大大提高,人類的生老病死將得到自主掌控,癌症、艾茲病等已不再是絕症,亞健康也將成為一個歷史的名詞,長壽乃至長生不老已不再是人生的一種奢侈追求。
3、人人皆可為聖賢。人類的智慧將在宇宙大智慧的感召下,得以極大的提升。人類弄清了宇宙之謎,對於生命、上帝、造物主、神鬼、靈魂、宗教、飛碟與外星人等一系列自然之謎與科學之謎也將徹底揭曉,它們的成因和機理無一不可破解,徹底破除迷信成為可能。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道德與精神的淨化將成為未來文明社會的最重要標誌。道德是能否啟動與掌控宇宙能的鑰匙。科學發展的倫理悖論將不復存在。道德作為一種制衡因素,將決定一切,影響一切。人類將融入宇宙大家庭,天上人間渾然一體,人人皆可比神佛,人人皆可為聖賢。
《人類的起源》是一部內容極為豐富,思路開闊,思維超前的奇書,是一部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極強的佳作,涉及的是一系列高度敏感度的重大科學題材,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理論高度。在創作上本書具有獨特的風格。在筆者看來,它有如下三大特點:
1、東方思辨哲學與馬列方法論的完滿結合。在探索全新的未知領域時,許多學者會自覺不自覺地遠離唯物辯證法,而求助於形形色色的異化理念,使人頓感如墜霧海,失去了方向。但是本書作者能在運用東方思辨哲學的同時,處處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論,以此作為手術刀,作為犀利的武器,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實在是難能可貴。同時,這一切也突顯出作者深厚的哲學水平和理論功力。
2、勇闖學術“禁區”。大膽開啟新知之門,打破舊框框,顛覆傳統理念,掙脫無形枷鎖,以大無畏的精神,追求真理。作者向長期被忽視、被迴避的敏感問題及常人不敢觸及的問題進軍,向一切未知領域進軍。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我們在作者身上充分看到了這點。
3、思維理性縝密。鮮明的論點,充足的論據,大膽的假設,理性的推理,這正是本書的最大特點。作者頭腦清醒,思路清晰,說理清楚,心態平衡。他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堅持論述的客觀性,不先入為主,不預設前提,不以個人好惡作取捨,不強加於人。書中廣證博引,既有來自馬列經典作家及科學巨匠們的權威聲音,又有來自普通科學工作者、探索者以及廣大民眾的聲音。在書中,古今中外,主流非主流,傳統非傳統,正史野史,已知未知,民間官方,正統非正統,學界非學界等各種聲音都被客觀地引述,都受到應有的尊重。對於各種理論觀點,作者進行了理性的思辨梳理。堅持有容乃大,巨大的包容性令讀者對本書內容所涵蓋的巨大的時空跨度、學科跨度和人文跨度驚喜不已。
《人類的起源》引導讀者先是完成尋根之旅,然後進入未來大同世界,是引領讀者從理想到現實的諾亞方舟。
該書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原創性著作。
二00九年十月於北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