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情無義

薄情無義

薄情無義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ó qíng wú yì,指感情淡薄,沒有情義。常指對於生離死別的事無動於衷。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寶玉聽了自思道:‘誰知這樣一個人,這樣薄情無義呢!’”

基本信息

詞 目 薄情無義
發 音 báo qíng wú yì
釋 義 薄:淡薄。感情淡薄,沒有情義。常指對於生離死別的事無動於衷。
出 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寶玉聽了自思道:‘誰知這樣一個人,這樣薄情無義呢!’”
示 例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寶玉聽了自思道:‘誰知這樣一個人,這樣薄情無義呢!’”

相關成語

廣種薄收 愛博而情不專 黯淡無光 暗淡無光 暗淡無光
暗弱無斷 安忍無親 黯然無色 安然無事 安然無恙
前一條成語:百不當一:當:抵擋。一百個抵擋不住一個。
後一條成語:屏氣凝神:屏氣:抑制呼吸;凝神:聚精會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違心一致。

相關詩句

書情寄詩友:
默默誰知我,裴回野水邊。詩情長若舊,吾事更無先。芳草人稀地,殘陽雁過天。靜思吟友外,此意復誰憐。
遙賦義興潛泉:
見說靈泉好,潺湲興莫窮。誰當秋霽後,獨聽月明中。濺石苔花潤,隨流木葉紅。何當化霖雨,濟物顯殊功。
走筆送義興令趙宣輔:
聞君孤棹泛荊溪,隴首雲隨別恨飛。杜牧舊居憑買取,他年藜杖願同歸。
陳情獻蜀皇帝:
河北江東處處災,唯聞全蜀勿塵埃。一瓶一缽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奈菀幽棲多勝景,巴歈陳貢愧非才。自慚林藪龍鍾者,亦得親登郭隗台
題無餘處士書齋:
閒地從莎蘚,誰人愛此心。琴棋懷客遠,風雪閉門深。枕外江灘響,窗西樹石陰。他年衡岳寺,為我一相尋。

成語薄情無義的逐字解釋

薄讀音báo:
薄<形>
[口]∶不厚。引申為稀薄,淡薄[thin]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小雅》
又如:薄衣(單薄的衣服);薄眉(淡掃蛾眉,用淺黛畫的眉毛);薄唇輕言(嘴唇薄,說話聲音輕細。引申指說話刻薄);薄紙;薄肉片
土地含養分少,不肥沃的[infertile]
地薄,寡於積聚。――《史記·貨殖列傳》
又如:土地薄;薄田(不肥沃的田地)
感情不深;冷淡[indifferent;becoldtowardsb.;lackinwarmth]。如:情分不薄;薄倖(薄情,寡情);薄情(寡情,沒有情意)
味淡[tasteless;weak]。如:薄鹹(味淡和味鹹);薄薄(形容滋味淡薄)
薄báo
①扁平物體上下兩面之間的距離小,與'厚'相反:~被、小~冊子。
②(感情)不深;冷淡:他可待你不~啊!
③淡:酒味很~。
④(土地)不肥沃:~地。又見bó;bò。
────────────────—
薄bó
①輕微;少:力量~。
②不厚道;不莊重:輕~。
③看不起;輕視;慢待:菲~。
④迫近:日~西山。
⑤姓。又見báo;bò。
【薄壁組織】見【營養組織】。
【薄伽丘】(1313-1375)義大利小說家,文藝復興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十日談》,包括),,篇故事,反映當時義大利社會生活,表達人文主義思想,對歐洲小說發展影響較大。另有長篇小說《菲洛克洛》、長詩《苔塞伊達》等作品。
【薄命】舊時指命運不好,沒福分(多指婦女):自古紅顏多~。
【薄膜干涉】<理>當光波射到一透明薄膜(如肥皂膜、油層薄膜)時,一部分光反射,一部分光進入薄膜,發生折射,再經膜的下表面反射後經上表面折射出去,形成由同一光源發出的頻率相同、相差恆定的兩列光波,它們產生的干涉稱薄膜干涉。
【薄暮】傍晚。
【薄情】心腸冷酷,不念往日情義(多指男女愛情)。
薄物細故】微小瑣碎的事情。
【薄倖】薄情;沒有情義;負心。
────────────────—
薄bò又見báo;bó。
【薄荷】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莖方,葉對生,花唇形,輪生於葉腋。莖葉可提薄荷油、薄荷腦,還可入藥,解表、散風熱。又叫野薄荷。
情讀音qínɡ:
情〈名〉
(形聲。從心,青聲。本義:感情)
同本義[feelings;affection;sentiment]
情,人之陰氣有欲者也。――《說文》
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擊能。――《禮記·禮運》又
人情者,聖王之田也。
情偽相感。――《易·繫辭》。虞注:“情陽也。”
情者,陰之化也。――《白虎通·情形》
情者,性之質也。――《荀子·正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覽物之情――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情所欲居。――清·黃宗羲《原君》
遂利之情。
又如:情熟(親密);情款(情意誠摯融洽);情悃(情意;感情真摯,誠心誠意);情
情qíng
⒈喜、怒、哀、樂等心理狀況:~緒。感~。
⒉狀況,狀態:~況。~態。表~。實~。軍~。病~。
⒊指愛情:~書。談~。
⒋指情分,情面:求~。講~。
⒌[情報]關於各種情況的報告。又特指軍事上對敵人情況進行偵察、研究的報告。
⒍[情況]事情的狀況、變化。
⒎[情形]事物的狀況和形勢:掌握實際~形。
⒏[情理]人的常情和一般事理:~理難容。
無讀音wú:
無<名>
(會意。據甲骨文字形,象一個人持把在跳舞。卜辭、金文中“無、舞”同字。本義:樂舞)
同本義[singanddance]
哲學範疇,指無形、無名、虛無等,或指物質的隱微狀態[nihility]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
無<動>
沒有,跟“有”相對[nothave;thereisnot]
無,不有也。――《玉篇》
無若丹朱傲。――《書·益稷》
無偏無黨。――《書·洪範》
無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荀子·法行》
事不耳聞目睹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無不伸頸。――《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無不變色。
無不畢肖
無(無)wú
⒈沒有,跟"有"相對:~糧~錢。~窮~盡。
⒉不:~仿說出。
⒊不分,不論,不外:~分。~論,地~四方。民~異國。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無聊]無興趣,無意義:閒著~聊。
────────────────—
無mó1.見"南無"。
義讀音yì:
義<名>
(會意。從我,從羊。“我”是兵器,又表儀仗;“羊”表祭牲。本義:正義;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
同本義[justice;righteous;just]
義固不殺人。――《墨子·公輸
義不殺少。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度義而後動。――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義,堅持正義。)――宋·蘇洵《六國論》
又如:丈義(主持正義);義斷恩絕(恩情道義斷絕);義不容辭(道義上不容推辭)
情誼[friendlyfeelings;friendl
義(義)yì
⒈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為:正~。~憤填膺。~正辭嚴。見~勇為。多行不~,必自斃。
⒉意思,含意:意~。字~。釋~。望文生~。
⒊情誼:有情有~。
⒋認作親屬的:~父。~女。〈引〉人工製造的(人體的一部分):~齒(鑲上的假牙)。~肢(裝配上的假肢)。
⒌[義務]
①應盡的責任:盡~務。
②不拿報酬的:~務勞動。
────────────────—
義yí1.儀容;狀貌。2.儀制;法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