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廷彬

簡介

河南開封曾為十朝古都,是當時中原的中心,孟津為開封首縣,同時又是當時有名的瘠苦地方。歷任孟津知縣都怕虧累而不敢有所作為。廷彬到任,除致力於以德化民,且努力從事整飭學務,勸課農桑,振興工商。該縣北部黃河岸邊被河水齧蝕之地數千畝。延彬親自勘察,想在河水沖毀良田之岸邊築堤防護,另於其旁開一引河以疏水勢。時無論豪紳或平民都以為十分困難。廷彬激勵他們說:“愚公尚能移山,你們出生成長都在這裡,為地方興萬世之利,能否成功在人之毅力如何耳!我已決心盡力完成這一盛舉。”

那時的縣太爺操生殺予奪大權,責任重大。有一次廷彬判決一個殺人犯死刑。當晚廷彬未能入睡,徹夜在書房中踱步。可見其仁者之心。

辛亥革命大潮風起雲湧,百姓揭竿而起,無處無之,相率效仿。其時適有柿林、王莊兩處饑民糾搶麥船之案,郡憲發大兵剿捕,嚴厲懲治,窮及黨羽。廷彬恐株連無辜,盡力斡旋,不殺一人。有人勸他學鄰縣大捕大殺,不然上級怪罪下來“咎將誰諉?”廷彬回答說:“吾非姑息吾民也。此情吾諗之熟矣!脫有事變,吾寧任之,若以濫殺恐嚇津民,吾所不忍。”廷彬德行不獨見於平時,值此大動盪尚能周洽保全。事後,自作一聯書於堂前:“遠近河嵩歸眼底,萬千蒼赤在心頭。”

辛亥革命後,廷彬年過古稀,即掛冠而歸。孟津縣城眾多百姓跪求留任而不可得,於是沿途各商店,各村路口設案點香燭放鞭炮送行至平漢鐵路火車站。

廷彬晚年極重視家鄉教育事業。為讓家鄉窮苦人家的子女能就近有書可讀,而創辦秋山國小,並自撰校歌:秋山突兀聳雲霄,靈秀鍾英豪。山麓居吾蕭,二十世紀姓高標。憶昔酇侯輔佐漢高,立志著功勞,於今振拔屬吾曹。

民國九年庚申(1920年)冬月,廷彬溘然長逝。

國父孫中山先生為其題像贊云:肅然其貌,靄然其神。砥行劬學,抱璞守真。薰鄉有德,宅心以仁。式瞻遺像,師表人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