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匜

蔡子匜

春秋後期,蔡子匜,通高11.9cm,寬27.3cm,重1.1kg。匜曲緣,淺腹,短槽流,小圓鈕形鋬,平底。口外飾雷紋和蟠虺紋。器內底有銘文2行7字:。

簡介

蔡子匜蔡子匜

蔡子匜(春秋)
春秋後期,蔡子匜,通高11.9cm,寬27.3cm,重1.1kg。
匜曲緣,淺腹,短槽流,小圓鈕形鋬,平底。口外飾雷紋和蟠虺紋。器內底有銘文2行7字:
蔡子佗自
作會匜。
大意是蔡國的公子佗自做盛盥洗用水的匜。

關鍵字

虺紋

《國語·吳語》:“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韋昭註:“虺小蛇大,是虺屬蜥或蛇。”蟠虺紋即象許多小蛇相互纏繞在一起的圖案,多作為器上的主體紋飾,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 

匜(音儀),古時的盥洗用具,《左傳》有“奉匜沃盥”之語。青銅器和瓷器中均有此器。青銅匜最早出現於西周中期後段,流行於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傳世瓷器中最早的匜見於漢代,唐、宋時都有燒制,元代瓷匜以景德鎮產品最為多見,有青花、釉里紅、卵白釉、藍釉白花藍釉描金等品種。

雷紋

由近似“丁”字形的線條互相勾連組成。此種紋飾盛行於晚商至周初,戰國時再度流行。

局部圖像

蔡子匜銘文 蔡子匜銘文
蔡子匜銘文拓片 蔡子匜銘文拓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