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壋

蓮花壋,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團林鋪鎮境內。該壋修建於明朝前期,得名於清朝中期,顯名於清朝後期,彰名於土地革命時期。

蓮花壋,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團林鋪鎮境內。該壋修建於明朝前期,得名於清朝中期,顯名於清朝後期,彰名於土地革命時期。
明朝初年,一場瘟疫使這裡絕了人煙,曾有一戶農家遷居於此,又因納涼時被狼將搖籃中的孩子叼走,無奈只好搬走他鄉。這裡成了雜草與樹木齊生,巨蟒以空屋為家的地方。明朝前期荊州司馬李元泰的大孫子李思讓移居於此,開荒種地,這裡才恢復了生機。經過幾十年的生息繁衍,這裡建起了九重的房屋,開始了五世同堂的和諧生活。他們在今蓮花村七組磨盤洲至七組的謝嶺坪之間築起了一道堤壩,堵住了泉堰、構樹、雙堰等三沖之雨水,形成了40畝水面的大堰。
清朝前期的一天早上,堵住三沖之水的大堰中突然出現了三朵鮮艷的蓮花,而到晚上三朵蓮花又不見了,這樣蓮花朝顯暮隱持續了三天時間,一位術士說:這預兆著蓮花要出人才了。果然不久蓮花九重屋中走出了李迨、李李萬金三位知縣大人,這就是有名的“蓮花三縣”,從“蓮花三現”到“蓮花三縣”後,這口堵住三沖之水的大堰就被稱為“蓮花壋”了。
清朝時,荊門知州張韻齋在蓮花壋亂抓平民冤為白蓮義軍,向清朝廷索賞,蓮花人索性在李詮的帶領下,以“官逼民反”的大旗興起了“蓮花白蓮教”。
土地革命時期,為了反對壓迫,李紀明、周琴軒在中共上級指導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蓮花支部”。團林鋪各地革命者開始向蓮花聚集,暗號是“到蓮花壋勞動”,意思是到蓮花的共產黨支部里去幹革命活動,在這裡有七十餘人為革命犧牲。從此,蓮花成了荊門著名的烈士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