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

所謂蒸汽吞吐就是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關井一段時間,待蒸汽的熱能向油層擴散後,再開井生產的一種開採重油的增產方法。

主要機理

稠油油藏進行蒸汽吞吐開採的增產效果非常顯著,其主要機理如下:

加熱降粘作用

稠油的突出特徵是對溫度非常敏感,可由粘度—溫度曲線上看到。當向油層注入250~350℃高溫高壓蒸汽和熱水後,近井地帶相當距離內的油層和原油被加熱。這樣形成的加熱帶中的原油粘度將由幾千到幾萬毫帕秒降低到幾毫帕秒,原油流向井底的阻力大大減小,流動係數(Kh/μ)成幾十倍地增加,油井產量必然增加許多倍。

加熱後油層彈性能量的釋放

對於油層壓力較高的油層,油層的彈性能量在加熱油層後充分釋放出來,成為驅油能量。而且,受熱後的原油產生膨脹,一般在200℃時體積膨脹10%左右,原來油層中如果存在少量的游離氣,也將溶解於熱原油中。

重力驅作用

對於厚油層,熱原油流向井底時,除油層壓力驅動外,還受到重力驅動作用。

回採過程中吸收餘熱

當油井注汽後回採時,隨著蒸汽加熱的原油及蒸汽凝結水在較大的生產壓差下采出過程中,帶走了大量熱能,但加熱帶附近的冷原油將以極低的流速流向近井地帶,補充到降壓的加熱帶。

地層的壓實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一種驅油機理

據研究,地層壓實作用驅出的油量高達15%左右。

蒸汽吞吐過程中的油層解堵作用

稠油油藏在鑽井完井、井下作業及採油過程中,入井液及瀝青膠質很容易堵塞油層,造成嚴重的油層損害。蒸汽吞吐後的解堵機理在於:注入蒸汽加熱油層及原油大幅度降粘後,在開井回採時改變了液流方向,油、蒸汽及凝結水在放大生產壓差條件下高速流入井筒,將近井眼地帶的堵塞物排出,大大改善了油井滲流條件。

蒸汽膨脹的驅動作用

注入油層的蒸汽回採時具有一定的驅動作用。分布在蒸汽加熱帶的蒸汽,在回採降低井底壓力過程中,蒸汽將大大膨脹,部分高壓凝結熱水則由於突然降壓閃蒸為蒸汽。這些都具有一定驅動作用。

溶劑抽提作用

油層中的原油在高溫蒸汽下產生某種程度的裂解,使原油輕餾分增多,起到一定的溶劑抽提作用。

改善油相滲透率的作用

在非均質油層中,注入濕蒸汽加熱油層後,在高溫下,油層對油與水的相對滲透率發生變化,砂粒表面的瀝青膠質性油膜破壞,潤濕性改變,由原來油層為親油或強親油,變為親水或強親水。在同樣水飽和度情況下,油相滲透率增加,水相滲透率降低,束縛水飽和度增加。而且熱水吸入低滲透油層,替換出的油進入滲流孔道,增加了流向井筒的可動油。

預熱作用

在多周期吞吐中,前一次回採結束時留在油層中加熱帶的餘熱對下一周期吞吐將起到預熱作用,有利於下一周期的增產。總的生產規律是隨著周期的增加,產油量逐漸減少。

放大壓差的作用

要盡力在開井回採初期放大生產壓差,即將井底流動壓力或流動液面降到油層位置,即抽空狀態。

邊水的影響

在前幾輪吞吐周期,邊水推進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壓力,即驅動能量之一,有增產作用。但一旦邊水推進到生產油井,含水率迅速增加,產油量受到影響。
從總體上講,蒸汽吞吐開採屬於依靠天然能量開採,只不過在人工注入一定數量蒸汽並加熱油層後,產生了一系列強化採油機理,主要是原油加熱降粘的作用。

蒸汽吞吐採油的主要生產特徵

⑴.蒸汽吞吐採油屬於三次採油。注入油層的蒸汽數量極有限,只是注入了熱能,使井筒周圍一定範圍油層加熱,一般僅10~30m,最大不超過50m,以原油加熱降粘、改善油的流動性為主,強化上述多種天然驅動能量的作用,以增加油井產量。
⑵.蒸汽吞吐開採和蒸汽驅開採都是強化開採手段,採油速度很高。一般為地質儲量的4%~6%,甚至還高。
⑶.蒸汽吞吐開採每個周期內的產量變化幅度較大,有初期的峰值期,有遞減期。峰值期是主要產油期。另外,每個吞吐周期的產量接近或達到經濟極限產量時再開始下一周期的注汽—採油。
⑷.蒸汽吞吐是單井作業,對各種類型稠油油藏地質條件的適用範圍較蒸汽驅,經濟上的風險性較汽驅開採小得多。
⑸.蒸汽吞吐採油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注入油層的蒸汽發生向頂部超覆推進及沿高滲透層指進,垂向掃油係數一般很難超過50%。這主要是濕飽和蒸汽的特性及油藏非均質性所致。
⑹.蒸汽吞吐與蒸汽驅開採階段的銜接至關重要。
蒸汽吞吐開採的一次投資較少,而且生產見效快,經濟回收期短,經濟效益好。但是,隨著多周期吞吐進程,產量遞減快。

蒸汽吞吐開採效果的主要技術評價指標

(1) 周期產油量及吞吐階段累積採油量;
(2)周期原油蒸汽比及吞吐階段累積油汽比;
(3)採油速度,年採油量占開發區動用地質儲量百分數;
(4)周期回採水率及吞吐階段回採水率,即采出水量占注入蒸汽的水當量百分數;
(5)原油生產成本;
(6)吞吐階段原油採收率,即階段累積產量占動用區塊地質儲量的百分數;
(7)油井生產時率及油井利用率;
(8)階段油層壓力下降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