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黃耆(變種)

蒙古黃耆(變種)

蒙古黃耆(變種),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小葉亦較小,莢果無毛。根亦作黃耆入藥。 產地有黑龍江(呼倫貝爾盟)、內蒙古、河北、山西。植株較原變種矮小,小葉亦較小,長5-10毫米,寬3-5毫米,莢果無毛。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蒙古黃耆(變種)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ungevar.mongholicus(Bunge)P.K.Hsiao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2(1)卷
51b.蒙古黃耆(變種)(東北草本植物志)
var.mongholicus(Bunge)P.K.HsiaoinActaPharmac.Sinica11:117.1964;東北草本植物志5:89.圖版38(7-8).1976——A.mongholicusBungeinMem.Acad.Sci.St.Petersb.VII.11(16):25.1868et15(1):30.1869;Pet.-Stib.inActaHort.Gothob.12:46.1937-1938;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381.1955;內蒙古植物志3:189.圖版94(1-7).1977.

形態特徵

植株較原變種矮小,小葉亦較小,長5-10毫米,寬3-5毫米,莢果無毛。

產地分布

黑龍江(呼倫貝爾盟)、內蒙古、河北、山西。生於向陽草地及山坡上。模式標本采自內蒙古烏拉山。

功能用途

根亦作黃耆入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