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雷[中國國家畫院美術師]

董雷[中國國家畫院美術師]

董雷 ,遼寧瀋陽人,先後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2010年調入中國國家畫院,國家二級美術師,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文化部青聯副秘書長,在職博士後。曾榮獲中央國家機關“五四青年獎章”、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等稱號。國家社科基金重點科研項目《中國現代美術史》、《中國畫院史》撰稿人;學術文章曾在《美術觀察》、《美術》等核心期刊發表,出版有《水靜猶明——董雷山水畫集》等。

藝術年表

2017年

1月,獲評中國畫學會“理事”稱號;

1月25日,參加中國國家畫院職工迎新春美術作品展,展出作品2幅;

5月10日,參加“中國夢·筆墨情2017暢美揚州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5月29日,參加“東方藝術之源”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蘇州);

5月,經審核,進入中國國家畫院博士後工作站,合作導師楊曉陽教授;

7月19——25日,赴江西,參加文化部首屆青年拔尖人才國情研修班;

8月,作品被《中國拍賣》、《鑑賞收藏》等雜誌刊載;

9月8日,兩幅作品入選文化部藝術人才中心主辦的“全國優秀青年藝術人才成果展”,展覽在炎黃藝術館舉行;

2016年

5月4日,赴杭州,參加“中國畫院志”編撰研討會;

5月24日,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屆碩士研究生答辯委員;

7月12日,參加文化部第三期文藝工作者培訓班(中央文化幹部管理學院);

7月,接受中國建築設計院項目,為白洋淀新城規劃創作山水畫;

7月20日,接待江明賢帶隊的台灣青年美術家代表團;

8月24日,參加五月中國——創意克拉瑪依中美國際藝術節(克拉瑪依);

9月3日,赴西安,參加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終評活動;

10月12日,參加“藝道日新——張曉凌師生展”開幕式,參加展覽15人,出版畫集;

10月15日,赴陝西延安,參加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開幕式;

10月,參加在天津美術館舉辦的“第二屆全球華人書畫展”,由國務院僑辦、中國美協和天津市政府聯合舉辦;

12月,獲評首批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全國文化系統120人;

2015年

1月,向北京市溫暖基金會捐贈山水畫作品;

5月,受邀參加“五月中國”美術作品展,並赴紐約聯合國總部參加展覽開幕式和中文日活動;

7月3日,出席“寫意中國——中國國家畫院作品展南京站”學術研討會;

8月,參加“世界情 中國夢”米蘭世博會意中聯合館展覽;

8月,受聘為國家財政重點推廣項目“中國水墨國際話語權推廣”(項目編號:1291502100008)撰稿人,並出版《中國水墨讀本》;

10月,參加文化部人事司舉辦的“全國文化系統青年幹部培訓班”(瀋陽);

12月,經中國國家畫院申報,文化部批准,被任命為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副主任(副處級);12月26日,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國美術報”創刊大會;

2014年

3月,參加“我們愛和平——兩岸四地名家書畫展”(香港);

5月,作為文化部系統唯一代表,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五四獎章”稱號;

6月,參加“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福建泉州);

6月,在《美術論壇》雜誌第十期發表作品;

7月,“水靜猶明——董雷山水畫展” 金盞花美術館 南京

8月,歷時20天,隨“中國國家畫院絲綢之路美術創作工程採風寫生團”赴甘肅、寧夏、青海、陝西採風寫生;

10月,歷時15天,隨“中國國家畫院絲綢之路美術創作工程採風寫生團”赴陝西、四川、西藏採風寫生;

11月,通過南京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審核,受聘為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12月,與國家畫院名家合作《和風》中國畫作品,被廣西美術館收藏;

2013年

5月,被評為“文化部優秀共青團幹部”稱號;

5月,參加“征程——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書畫展”(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6月,由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個人首部畫集:《水靜猶明——董雷山水畫集》;

7月,被評為“文化部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8月,參加“文化部青年藝術家歐洲文化交流團”赴歐洲交流考察;

9月,通過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審,獲評“國家二級美術師”;

9月,受聘為“廣州國家青苗畫家培育計畫”課題組召集人;

10月,入選文化部青聯委員,並被任命為“文化部青聯副秘書長”;

11月,參加“一人一品——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坪山分館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12月,被中國美術家協會批准,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同時在北京廣播電視報、中國詩書畫報等刊登作品;

2012年

5月,參加紀念毛主席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70周年,中國國家畫院百名畫家“走進延安”活動;

5月,被共青團延安市委授予“希望工程愛心大使”稱號;

5月,被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延安榮譽市民”稱號;

2011年

6月,受聘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科研項目《中國畫院史》撰稿人;

9月,被文化部職改辦認定,具備助理研究員任職資格;

11月,《國際化離我們有多遠——兼談倡導中國風格、中國標準的重要性》發表於《寫意精神——新安畫派古今中國畫創作高峰論壇理論研究文集》;

2010年

6月,博士論文《綿延與蛻變——1978-2008現實主義美術的歷史敘事》(12萬字)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獲得好評,並以此獲得中國藝術研究院“莊漢生獎學金”;

8月,進入中國國家畫院;

2009年

擔任《消費主義時代中國社會的文化寓言——中國當代藝術考察報告》文字撰稿,該書於2010年6月由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8年 3月,《中國當代美術:繁榮與問題》(合作),發表於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化發展與和諧文化建設》;

5月,擔任《高山仰止——王朝聞百年誕辰紀念集》執行副主編,該紀念集包含文字30餘萬,圖版100餘幅;

6月,被評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2008年度“科研之星”稱號;

2007年

6月,被評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2007年度“科研之星”稱號;

6月,碩士畢業論文《炫彩的華美——“泛裸體”時代對文身和人體彩繪藝術的探析》通過答辯,完成碩士階段學習;

9月,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張曉凌研究員;

2006年

《中國當代藝術家談藝錄·王鏞卷》,吉林出版集團2006年版;擔任系列電視專題片《中國繪畫藝術》文字撰稿,該片於2007年在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欄目播出;

2005年 參與撰寫國家社科基金重點科研項目《中國現代美術史》,並擔任項目的學術秘書;

2004年 3月,被評為“遼寧省優秀學生幹部”;9月,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攻讀碩士研究生,師從陳醉研究員;

2003年 獲得魯迅美術學院一等獎學金;

2002年 獲得魯迅美術學院二等獎學金;

2001年 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0年 9月,考入魯迅美術學院美術學系;

1997年 9月,考入瀋陽市共青團實驗中學(高中部);同年,跟隨魯迅美術學院谷品良教授學習素描、水粉畫、速寫、創作;

1994年 9月,考入瀋陽市共青團實驗中學(國中部);

1992年 9月,轉學至瀋陽市大西一國小;

1988年 9月,入學瀋陽市南塔國小;

1981年 8月,出生於遼寧瀋陽;

出版物

2006年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當代藝術家談藝錄 王鏞卷》;

2013年 吉林美術出版社 《水靜猶明:董雷山水畫集》

評論文章

樸拙清新的世界——董雷山水畫集序

( 張曉凌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 博士生導師著名理論家)

數年前,“新文人畫”曾令人驚羨地火了一陣子,不過,沒多久便歸於沉寂。當今美術界亮出的招牌就是這樣,來得快,去得也不慢,長久者寡。究其原因,多為名實不符,耐不住時間的曬烤。以“新文人畫”群體為例,其成員除綬祥先生外,多為專業畫師,很難和“新文人”扯上干係,何況還要“新”!然而,“新文人畫”也算不上一個太失敗的詞,至少對其後文人集團的操筆弄墨起到了接引作用。近年來,一些從事藝術史研究的學者們難抵筆墨誘惑,創研兼及,遂使繪事大興。依我個人的看法,這個沒有旗幟的文人集團的繪事,倒有些“新文人畫”的模樣,如以文入畫、筆墨至上、愉悅性情等。先說了這許多,並非無的放矢,準確地講,是看了青年藝術史學者董雷近期的作品後,不由得生髮出的些許感慨。

董雷者,中國國家畫院研究人員,初進身於魯迅美術學院,後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獲藝術史專業博士學位。董雷習畫乃至創作,雖有文人繪事之世風的影響,但更多的還是得益於國家畫院的創作風氣。借工作之便,董雷曾多次隨國家畫院諸名師深入生活,將寫生現場作為課堂,既得山川蒙養,又得人文資助,由此漸入堂奧,在山水創作上有了可觀的實績。從這點上講,是國家畫院成就了董雷這位藝術史學出身的“新文人畫”家。

董雷筆下的景致,多為秋色。秋者,如人之壯年,既有青春澱積下的豐腴沉厚,又常作感時憂世之狀態,時而亦有暮年將至的壯懷激烈。歷代詩作多出於由秋的悲鳴所喚起的人性的悲憫。至於山水畫,我未作過統計,但依閱讀經驗而言,當以秋景為勝。董雷的秋之山水,骨相崢嶸,古拙厚重,沉鬱斑斕如覆霜之枯石。然古厚不妨清華,其岩壑坡石間,似有天光流轉,清氣浮動,恍惚間,河湖山色瀲灩,遠岫迤邐而去。讀董雷的秋景山水,有悲逝之情,亦有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壯闊之感。箇中滋味,需慢慢咀嚼。

山水語言之難,除卻筆墨,便是結體。董雷的山水結構,偏簡約一路,不作鴻飛獸駭之狀,不作繁密迫塞之體,而求結體中正,布白疏朗,欹正相生,簡約為上。在章法上,多襲傳統的三段式,也有略去中間部分,只留兩段的。布白在這裡扮演著貫通全圖氣韻的角色,畫面的空渺蒼茫既倚於此。山水的結構是內含大學問的課題,要懂山水的宇宙觀,還要習易學、勘輿學等,非朝夕能得,要做的功課很多。不過,董雷的山水結體入手既有此成就,卻也令人嘖嘖稱奇。

董雷的用筆力避秀峭,執著於率朴奇崛,運筆雄健而不趨疾,有深厚生辣之特點。其線如屈鐵含金,頓挫中見出蒼厚質樸,粗爽霸悍處張揚出筆性。其皴法也頗值一觀,或如刮鐵,或似斧劈,勾擦皴染中,山岩質感凹凸有致。在暈染上,董雷惜墨如金,僅在焦墨短皴上略加渲染,即形成前景嘉木繁蔭,山石古厚,中間煙雲連綿,遠處山色滉漾的空間效果。

末了,還想說一句。中國畫家為何多著意于山水,道理或許並不複雜,若用一句話回答,那便是,山水是中國人的宇宙觀、自然觀與人生觀。不弄清楚這層意思,就會把山水當作再現性的風景來畫。不幸的是,這個錮蔽山水精神的做法正日益成為畫家們的方法論。若長期如此,中國山水危矣。借董雷的山水作品來警示一下,是因為我在董雷樸拙而清新的畫面上,看到了久違的山水精神。

作品欣賞

董雷作品 董雷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