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父

董父

《左傳》晉太史蔡墨曰:昔叔安有裔子曰董父,甚好龍,能求其嗜欲,飲食之,龍多舊焉。乃擾蓄龍以服事帝舜。帝賜姓董氏,使豢龍,封諸鬷川”鬷川就在聞喜縣境內,蜿蜒四十華里,在鳳凰垣和峨嵋岺之間形成一條天然的大湖泊。此處煙波浩淼,水域遼闊,正是豢龍的理想之所。我們知道,“龍乃聖潔之物,非甘泉不飲,非靈水不憩。”於是,董父便依靈水而居,從此,鬷川改名為董澤湖。

董父豢龍

四千年前,董澤湖畔,莆葦蕩漾,四十里鬷川荷花飄香,在波光瀲灩的湖面上,董父悠閒自在地駕著一葉扁舟,在湖中釣魚。其實他並非釣魚,而是用魚桿來調教水中蛟龍。魚桿所到之處,一片喧譁,幾十條龍躍出水面在空中翻騰,一時間銀光四射,浪花飛濺,岸邊引來一群看熱鬧的人。龍受到驚嚇,潛入湖底再也不肯出來。是夜,月光如水,繁星滿天,湖面一片寧靜。董父獨坐湖邊陷入沉思:他盼著水中的蛟龍快快長大。

湖邊一日,世上千年,轉眼二十個春秋過去了。湖中的龍漸漸長大,它們已經不滿足這片湖泊,開始嚮往頭頂的藍天,它們一次次躍出水面,就是為了飛向天空。董父知道,蛟龍騰飛的那一刻已經來到了,便請來舜帝和朝中大臣一同觀看,只見董父的魚桿在水中輕輕一點,兩條幾十米長的大龍披著黃色的鱗甲躍出水面,如彩練般在空中飛舞盤鏇,接著,所有龍都騰空而起,飛向雲霄……巨龍騰飛乃祥瑞之兆,預示著國泰民安。回到朝中,舜帝招眾臣商議:決定以龍作為民族的圖騰。董父因豢龍有功,舜帝便將這一帶封為董父之國。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向大家解釋清楚,什麼是圖騰?為什麼舜帝要用龍作為民族圖騰?圖騰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緣關係,因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標誌。在上古時期,人們對自然界的種種現象無法理解,比如,電閃雷鳴,地震災害,四季變化,生老病死……他們覺得自然界也應該有一個什麼神來主宰和掌控這一切,像每個部落必須有自己的首領一樣。於是,就出現最初動物崇拜,原始圖騰。其實,在舜帝之前,各部落都有自己動物圖騰,有圖騰、圖騰、豬圖騰,打仗時作為他們的旗徽,以激勵將士。舜帝之所以用龍作為民族圖騰,是因為龍綜合了馬頭、獅嘴、鹿角、蛇身、魚鱗、虎掌、鷹爪等多種兇猛動物身上的局部特徵,融合了各部落的圖騰思想,形成了一個統一圖騰標準。所以龍圖騰才能夠千年不變地一直延續下來。由此可見,龍圖騰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任何否認龍圖騰的說法都是無稽之談!

代代相傳歷史,難免被染上神話色彩,但董父豢龍的傳說決不是空穴來風,座落在董澤湖畔的董父廟可以作證:這是當年沿湖百姓為紀念董父自願集資建起來的一座廟宇,此廟建於五代周顯德五年(958年)雖經幾千年歲月滄桑,歷時宋、元、明、清,幾任知縣修復,廟宇保存依然完好。是什麼力量讓他們接過修繕的接力棒一代代傳承下來?我相信是一種民族的信仰,如果,他們不相信自己是龍的傳人,他們會這樣做嗎?他們傳承的何止是一座廟宇,而是龍的精神!有一位古稀拉哲學家說過,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龍是我們華夏民族千年不變的信仰,我們要發揚龍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的騰飛而努力奮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